狼和小羊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616 更新时间:2004-5-13 文章录入:胡荐 ]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间。本课课文不长,可读性很强,但含义深刻,寓意多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要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中,无须刻意引导学生往确切把握寓意上钻,特别没有必要搞出一个标准的说法让学生读背,重要的是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学习和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教育,这样对孩子的帮助也许更大。
【设计特色】
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价值取向上正确定位。[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
揭示课题,联系学生原有认识,说说对狼和羊的了解。然后引导自读课文,读完后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狼和小羊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二、从理解“借口”入手,理清课文脉络。
1.理解“借口”的意思。
方案1: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借口”一词。
方案2:从课后习题1中引出“借口”一词。
方案3:在教师小结学生发言时提出“借口”一词。
2.引导比较“借口”与“理由”。
方案1:如果有学生说“借口”就是“理由”,那就顺势讨论:把狼找“借口”要吃小羊改成狼找“理由”想吃小羊行吗?为什么?
方案2:如果有学生说“借口”就是站不住的理由,那就直接转入下一个学习步骤。
3.朗读课文,理请课文脉络,讨论:狼为了吃小羊找了哪些借口?
三、划出小羊说的话,练习朗读,用自己的话反驳狼找的借口。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反驳——鼓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说法说,促成从课文语言到个性化语言的转换0
1.你可以找出哪些理由来说明狼说小羊把他喝的水弄脏了是个借口?——除了课文上说的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理由,如:小羊是在那里喝水,又不是在那里玩水,怎么会把水弄脏呢?(这里可结合进行反问句的练习。)再说,狼其实根本不想喝水,而只是想吃小羊,说小羊弄脏了河水是故意找事儿。
2.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为什么说这也是个借口?(班级基础比较好的话,可以请学生用上“难道”加以反驳——帮助学生掌握反问句的又一种说法。)
3.第三次狼不想再争辩了,可怜的小羊也没有来得及再争辩——可我们不能就这么便宜了可恶的狼,来,让我们来反驳狼找的又一个借口!
(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完成与角色变换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
估计学生大致会说:①你凭什么说羊爸爸在背地里说你的坏话?②别瞎说,羊爸爸根本没有在背地里说你的坏话!③要是羊爸爸在背地里说你的坏话的话,那你也不应该吃小羊,要吃就去吃羊爸爸。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例如,第三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多人表示赞同,可组织讨论:要是真的羊爸爸在背地里说狼的坏话,那狼是不是就应该吃羊爸爸?让孩子体会:狼做了那么多坏事,别人说他坏,是理所应当的;要人家不说你坏,你就别干坏事嘛!
四、训练分角色朗读。
1.三人一组,分旁白、狼、小羊练习朗读。
2.二次组合,两人一组,直接对话。
3.自我设计,表演朗读。
(反复练习,提高朗读水平;设计表演,培养创造能力。)
五、发散填空,理解寓意。
()()()的小羊
()()()的狼
能填几个就填几个,看谁填得又多又合适。
(训练发散思维,引导多角度理解寓意。)
六、结尾补续,读写结合,发展思维,加深理解。
1.导讲。课文写到狼“向小羊扑去”就没有了,结果到底怎样呢?谁能把故事再讲下去?
2.补充角度,打开思路。估计孩子会想出各种办法来惩罚狼,不想让羊死去,教师有必要补充:小羊被狼吃掉的可能也是存在的,要是小羊真的被狼吃了,大家会怎么做?
3.读写结合。(自选一个内容。)
(1)选一种故事的结尾写下来。
(2)对狼(或小羊)说几句话。
[评点]
由“借口”切入,让学生从多角度反驳狼的三次“借口”,为本课的设计找到了一个富有创意和教学价值的全新境地;也为充分展示学习过程,充分抒发个人感受创造了必要条件。读寓言而不刻意要学生“往确切把握寓意上钻”,甚至“搞出一个标准的说法让学生读背”,开拓了寓言教学的新视野。语文课应当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这是与其他许多学科不同之所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乃是不同生命的不同感受,又何尝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案狼和小羊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能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小时候,我们都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谁能告诉我,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板书:狼)谁能告诉老师,羊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板书:羊)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温顺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 (板书:和)结果怎样?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课件演示,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初步熟悉课文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简单说说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狼到底想干什么?(板书:想吃)狼想吃小羊,想到怎样的程度呢?课文第二节有个词儿,谁能找出来?能换成别的词吗?就是说,还可以说成怎样想吃小羊?
狼这么想吃小羊,他会怎样想呢?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课件演示。从狼的样子和它心里想的,说明狼非常想吃小羊。狼是个专做坏事、非常残忍的家伙,他打算怎么吃小羊呢?
3、小声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什么叫找碴儿?故意找碴儿是什么意思?这说明狼是很狡猾、很阴险的,谁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注意读出狼说话的语气)
狼第一次找碴儿后,小羊说了几句话?第一句是什么意思?(反问句)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读三自然段,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课件出示当时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清楚羊所在的位置,让学生理解:狼在上游,即使小羊把水弄脏也根本流不到狼那儿去;而且,小羊先到,狼后到,可见狼是故意找碴儿。
指导朗读。
4、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碴儿?读读第四自然段。狼对小羊的谈话有道理吗?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读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几个关键字理解:去年、听说等,而且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
5、读第六段,思考:为什么狼不再争辩了?狼说不过小羊,毫无道理,但它还是龇着牙逼近小羊,要吃掉小羊,说明了什么?练习朗读,注意读出狼蛮横不讲理的语气。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我应该有什么样的语气去读狼和小羊的对话。
2、具体指导,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分组练习)
3、找出读得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
四、小羊将得很好,让狼得不到半点便宜,但狼还是要吃小羊,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今后我们遇到像狼这样的坏人,光向他讲道理行吗?(板书: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五、作业
狼扑向小羊,要吃它,小羊甘心情愿让它吃吗?结果怎样,你能不能接着往下说一说,给故事编一个结尾,好么?编好后,再试着写下来。
板书设计:
狼和小羊
想吃 找碴儿 温和
弄脏 不会
说坏话 没出生
蛮不讲理 讲道理
《狼和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