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高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
时代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我初步思考,我们的干部职工应在以下几个学习内容上多下功夫:
1、要结合先进性教育,认真学习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性锻炼。学习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要是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建设小康社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学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先进性教育学习阶段,大家要按要求学习完规定的内容,做到一份材料也不漏。特别是《党章》,是我们基层党员、普通党员必须认真学习的重点。作为一个党员,应对党的章程全面把握、正确理解,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和执行党的政策的水平。要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员的权利、义务,遵守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纪律。要确保学习取得实效,还要结合实际,认真剖析自己。我认为目前天康的党员队伍素质总体还是很不错的,在服务经济建设,推动企业发展方面起了很好的核心保障和模范带头作用,但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不足,如极少数个别党员的素质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水平不高;能力不强,待遇不低,牢骚不少;讲名讲利不讲贡献等等。只有边学习、边剖析、边检查、边思考、边整改、边实践,才能不断巩固先进性教育学习成果。
2、要结合先进性教育,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道德修养水平。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并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提高广大职工的道德修养水平,培养职工的协作精神,奉献精神,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3、要结合先进性教育,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我们要适应形势,带领企业发展,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更好地服务,就必须学习一些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必须不断自觉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
除以上的几点外,我们可以学习的内容还十分广泛,政治、哲学、经济、文化、艺术、管理等等,都应有所涉猎。我们要按照建设学习型企业的要求,逐步在全体党员中,在集团职工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通过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提升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抓发展,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明显提高
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发展也是开展先进性教育的落脚点。就全市而言,尽管我们已连续数年跻身全省十强县市行列。似乎成绩可以沾沾自喜,但是无论与江苏周边县市相比,还是与省内先进县市相比,我们的发展速度已明显落后先进地区。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倍感压力,如果再不奋起直追,与先进县市的差距将越拉越大,将违背我们“建好东大门”的承诺。所以我们在全市提出了“倍加奋力、率先崛起”的口号,力争走在全省东向发展进程中的前列。同样,天康集团目前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职工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越是在这样的时期,越要居安思危,放眼长远。首先我们要加强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工作的前瞻性,通过科学规划,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既要解决近期面临的发展问题,也要着眼长远的发展需要;其次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资源,积极开辟新的发展领域,为面对今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变数做好准备;三是要继续发扬和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开源节流,树立成本观念,要做到职工效益与企业积累同步提高;四是要将发展经济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这一点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有许多优良传统,今后还将继续坚持下去。通过这些举措,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明显提高。
(四)抓创建,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努力发展先进文化,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而构建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结合市场经济实践和时代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具有企业特点、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体系,是我们当前面临和正在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将全体党员,进而将全体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工作思路上来,统一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上来,落实到每一天的具体工作中去。要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发现和宣传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用先进党员的模范事迹来鼓舞人、教育人。全方位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号和“我是共产党员、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大讨论等工作,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形成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打造企业的质量品牌、管理品牌、服务品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运行质量的明显提高。
最后,希望大家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作为相伴一生的必修课,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
高自身素质,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体现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事业中去!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高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