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六年级数学教案 >> 正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fanwen.oyaya.net):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复习。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                                                                            
    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1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2.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然后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      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     
    “所以这两个比怎么样?”(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80:2=200:5或       =        )像这样(指着这个式子和复习题的式子4.  5:2.7=10:6)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80:2=200:5,提问: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 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限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1: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10:12=   ,35:42=   ,所以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巩固练习。
    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 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      :    :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②做第10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④做练习四的第3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第10页看第6行到9行。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80:2=200:5)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出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如下:
    80  :2=:200  :5
             
               内项
               外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式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 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如: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板书:               =                      80×5=2×200
    3.巩固练习。
    教师: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想:先假设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板书:两个外项的积:3×8=:1)和两个内项的积(板书:两个内项的积:4×6=24)。因为3×8=4×6(板书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
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边说边板书:3:4=6:8)
    (2)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1题。
    三、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四、作业
  练习四的第2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82573.html

  • 上一篇范文: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 下一篇范文: 线段比例尺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六年级数学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