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教案 >> 正文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行文脉络,由荀子的话谈起,述及绘画、舞蹈,条分缕析,思路,脉络极为清晰的特点。

  2学习从全文总体上把握内容,融会贯通的阅读方法。

  3从文中诸多引文和述及的作家作品中,感受民族文化的辉煌。

教学难点

  文中涉及各种门类的艺术,学生恐难一一明白,但不管怎样,好的作品总给人留下足够大的空间——虚,以虚来衬实,使作品更坚实更厚重,这是不管哪一门艺术所共通的。对换“虚”“实”的理解是讲授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讲授赵执信《谈龙录》中引文。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讲述以下内容,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

     某著名国画家应邀去国外开画展,取得了轰动性的效应。在媒体的强列请求下,画家在一次招待会上挥毫献艺。只见他铺开宣纸,泡蘸浓墨,顷刻间,一块巨石上,一只苍鹰傲视远方。大家连称奇绝。此时也有人提出异议:原来中国画这么好画。画家对这位记者说:是的,画起来不难,但学起来不易。我已经学了“五千年”了。大家一片惊呼!同学们听懂了画家的回答吗?

  可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就画家的回答谈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归纳如下:这位画家的回答十分巧妙,饱含着对民族艺术的骄傲和自豪。它的“五千年”是虚的,人不可能活那么长,学那么长,但“五千年”又是实的,它是文明历史的积淀,深含着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师板书课题

     介绍文章出处,作者

     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找出作者行文的脉络,找出文章里面和注释当中涉及到的文学常识。

     教师归纳行文思路,在讲解同时板书

     由荀子的话引出艺术中虚和实的话题 ®引《谈龙录》点明艺术的最高成就是虚实统®由此及彼,述及绘画、舞台艺术、书法、建筑都有此特征®“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是一份宝贵的独创的艺术遗产。

  对于《谈龙录》中的引文,分析三者的艺术理论观点:

  洪思——重实轻虚(自然主义) 

  王渔洋——重虚轻实(抽象主义)

  赵执信——虚实相生(现实主义)

  提问学生有关文学常识的内容:如“司寇”“新城”指谁?这是一种什么称呼?阎立本是什么人?重要作品有什么?“八大山人”,张旭分别是什么人?

  以上当堂提问,巩固文学常识内容,又可检查学生默读成果。

  教师总结:从以下三点专谈

  1“虚实相生”是我国独创的艺术创作观点,当引以为荣。

  2要用此观点专审视一切艺术作品。

  3本文思路清晰,行文结构严谨、值得仿效。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设计

??以“虚——无限想象的艺术空间”为主题,开展一堂能力训练的探究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美的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而这一切都是在阅读第6课课文之后完成,所以,不啻于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布置预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课下搜集资料,以做为自己的评论对象。所搜集资料可以是一幅国画,一幅书法,一件小型雕塑的原件或大型雕塑或建筑的照片,一首诗歌,舞台演出的文字资料或影像资料……根据所选资源,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特征,加以鉴赏,何处实,何处虚,好处何在。将上述思考内容或列成提纲,或形成详细文字材料。
??课堂讨论——学生带着自己所搜集的材料在课堂上展示,并宣读自己的鉴赏文章。

  中国古典小说(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

   研究方法:
  (1)理论准备。了解写作理论中实中存虚、以虚带实、化虚为实、虚实映带的基本思想。
  (2)材料搜集。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寻找运用虚实写作手法的语言材料。如汉乐府《上邪》,唐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盂浩然的《春晓》、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的“宝钗论画”、第九十八回中的“绛珠魂归离恨天”等。
  (3)分析综合。以理论为指导,以材料为依据,分析作品中的虚实手法属于哪种情况,并分析它的好处。
参读书目:
  (1)张继缅《文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朱恩彬、周波主编《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3)齐大卫编著《美学引论新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王建宏《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5)刘励操编著《写作方法100例》,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朱伯石主编《现代写作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7)修龙恩《散文创作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年版。
  (8)周振甫《诗歌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版。
  (9)童庆炳《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83002.html

  • 上一篇范文: 愚溪诗序
  • 下一篇范文: 墙上的斑点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高中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