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学设计
《燕子》教学设计
口王树华
郑振铎的《燕子》一直是小学语文教材选录的重点——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第1课、沪教版第八册第1课、鲁教版第六册第1课、苏教版课标本第八册第3课、浙教版第八册第4课、冀教版第六册第2课、长春版第九册第7组。其结构,其视角,其语言,其情感都堪称经典。燕子外形的描写是最简洁的勾勒,如同一幅工笔,又似一幅剪影,寥寥几笔,一个生机勃勃的燕子就展现眼前:燕子飞行的场景是最动感的流线,稻田上滑向高柳下,掠过湖面,轻沾水面,圆晕荡漾;燕子停歇的一幕是最优美的乐曲,嫩蓝天空,几痕细线,黑色音符,一曲赞歌。还有那烂漫无比春天的描绘,都是笔墨恰到好处,言辞错落有致。这实在是学习观察,学习选材,学习表达的经典范例。
在编入教材时,编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从儿童学习语文的角度进行选择,根据其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改动后,进入教材的《燕子》基本保留了以上特点,语言上,把距离儿童生活较远的生僻词语,换成学生常用的词语,对句式结构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降低难度,更贴近儿童,明了直白,一读就懂。当然,改动后,“燕子”已不完全是原文中的艺术形象,其艺术感染力削弱了,文章也不能完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笔者比较了不同教材中的《燕子》一文,发现内容差不多,语言修改却有着不一样,特别是关键词句,表达效果不尽相同。比如描写燕子外形的第一自然段: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人教版课标本三年级下册)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苏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下册)
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原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十册)
“凑成了”与“这就是”哪个更妥当,“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与“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哪一句更合适,原文更好还是修改更恰当,笔者并不想去分析,更不想去探究哪个版本的修改为最佳。我在想既然有这么多不同的修改,何不拿来为我们的教学所用,让我们的教学多一点新的尝试,于是,我这样教《燕子》。
第一步:观察燕子,练习说写,比较品评
1.说一说:观看录像(现在,即使是农村的孩子,想看到燕子都很困难,只能观看录像),说说燕子的样子,你喜不喜欢燕子。
2.写一写:用几句话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尽量表达自己的感情。
3.比一比:出示不同教材中燕子外形描写片段(上述),让学生阅读,并与自己的描写比较,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
4.品一品:都是描写小燕子的外形,你更喜欢哪段描写?为什么?引导学生品味关键字词的意思,如:俊俏轻快、凑。
5.背一背:将自己最喜欢的描写背下来。
一改通常的做法,先让学生观察说写,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在描写事物外形时,不少学生常常用这样的句式:“燕子的羽毛是……,翅膀是……”通过比较,就容易发现问题,学生才会更真切地体会到课文中语言的准确和生动,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第二步:感受美丽春天,学习抓典型景物描写
1.过渡:相信每一位小朋友心中都有一只飞翔的燕子。小燕子只有在春天里才能尽情飞行,让我们和小燕子一起走进春天。
2.师:我们一起找一找,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3.出示课文语段: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人教版课标本)
师:读一读,看看作者从哪里找到了春天?(相机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4.师:雨是什么雨?风是什么风?柳是什么柳?草是什么草?叶是什么叶?花是什么花?强化感受景物的特点。
5.师:再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引导整体感知,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这种拟人化的描写所表达的效果。
6.师:细雨、微风、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也有人这样写,一起欣赏一下: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苏教版课标本)
7.师: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板书:赶、增添、生趣)围绕这几个词语,你能自己问一问,并答一答吗?
第三步:比较阅读,咬文嚼字中揣摩词句的表达效果
1.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它的飞行,它的停歇都是那么富有生趣。先来看一看它的飞行。读一读课文中小燕子飞行的描写: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人教版课标本)
师:读一读,看看写了飞行的哪两个场景?
在讨论中板书:稻田上-柳树下下 横掠 沾 荡漾
同时指导书写“稻”“掠”“沾”“漾”。并用弧线、直线、圆轻轻地画出小燕子飞行的轨迹,留下的痕迹。
师: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师:小燕子的飞行,也有人这样描写:
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苏教版课标本)
师:比较一下,这两段描写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段描写?说说你的想法。
“一转眼…“唧’的一声,已……”都表现了小燕子飞行的轻快,但表达的效果有区别,“一转眼”只表示时间短,而“‘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写得有声有色,更形象。“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直接易懂,把“波纹”说成“小圆晕”似乎更有情趣。
引导学生品味时,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理解,教师不要过多牵制,最终让学生体会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以培养他们敏锐的语感。
3.师:选择你喜欢的那段,读一读,比一比,看谁更能表现小燕子飞行的轻快敏捷,优美而富有生趣。
4.师:小燕子的停歇是一样的美妙,一样的有趣,那简直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首歌。出示: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人教版课标本)
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苏教版课标本)
师:分别读一读,你看到一幅什么画面?
师:这两段话写得基本一样,它们为什么都说“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板书:几痕)请同学们品一品。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板书:落)从“落”字你感受到什么?
燕子是音符,谱出了春天的歌,这首歌会歌唱些什么?
5.师:这两段话微小的差别在哪里?如果你来写,你打算怎样写?
最后,将郑振铎的原文《燕子》推荐给学生阅读。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燕子》的教学,淡化了课文知识结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比较中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地感受、揣摩、品味、运用语言。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225006) 《《燕子》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83053.html
口王树华
郑振铎的《燕子》一直是小学语文教材选录的重点——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第1课、沪教版第八册第1课、鲁教版第六册第1课、苏教版课标本第八册第3课、浙教版第八册第4课、冀教版第六册第2课、长春版第九册第7组。其结构,其视角,其语言,其情感都堪称经典。燕子外形的描写是最简洁的勾勒,如同一幅工笔,又似一幅剪影,寥寥几笔,一个生机勃勃的燕子就展现眼前:燕子飞行的场景是最动感的流线,稻田上滑向高柳下,掠过湖面,轻沾水面,圆晕荡漾;燕子停歇的一幕是最优美的乐曲,嫩蓝天空,几痕细线,黑色音符,一曲赞歌。还有那烂漫无比春天的描绘,都是笔墨恰到好处,言辞错落有致。这实在是学习观察,学习选材,学习表达的经典范例。
在编入教材时,编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从儿童学习语文的角度进行选择,根据其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改动后,进入教材的《燕子》基本保留了以上特点,语言上,把距离儿童生活较远的生僻词语,换成学生常用的词语,对句式结构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降低难度,更贴近儿童,明了直白,一读就懂。当然,改动后,“燕子”已不完全是原文中的艺术形象,其艺术感染力削弱了,文章也不能完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笔者比较了不同教材中的《燕子》一文,发现内容差不多,语言修改却有着不一样,特别是关键词句,表达效果不尽相同。比如描写燕子外形的第一自然段: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人教版课标本三年级下册)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苏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下册)
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原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十册)
“凑成了”与“这就是”哪个更妥当,“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与“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哪一句更合适,原文更好还是修改更恰当,笔者并不想去分析,更不想去探究哪个版本的修改为最佳。我在想既然有这么多不同的修改,何不拿来为我们的教学所用,让我们的教学多一点新的尝试,于是,我这样教《燕子》。
第一步:观察燕子,练习说写,比较品评
1.说一说:观看录像(现在,即使是农村的孩子,想看到燕子都很困难,只能观看录像),说说燕子的样子,你喜不喜欢燕子。
2.写一写:用几句话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尽量表达自己的感情。
3.比一比:出示不同教材中燕子外形描写片段(上述),让学生阅读,并与自己的描写比较,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
4.品一品:都是描写小燕子的外形,你更喜欢哪段描写?为什么?引导学生品味关键字词的意思,如:俊俏轻快、凑。
5.背一背:将自己最喜欢的描写背下来。
一改通常的做法,先让学生观察说写,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在描写事物外形时,不少学生常常用这样的句式:“燕子的羽毛是……,翅膀是……”通过比较,就容易发现问题,学生才会更真切地体会到课文中语言的准确和生动,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第二步:感受美丽春天,学习抓典型景物描写
1.过渡:相信每一位小朋友心中都有一只飞翔的燕子。小燕子只有在春天里才能尽情飞行,让我们和小燕子一起走进春天。
2.师:我们一起找一找,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3.出示课文语段: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人教版课标本)
师:读一读,看看作者从哪里找到了春天?(相机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4.师:雨是什么雨?风是什么风?柳是什么柳?草是什么草?叶是什么叶?花是什么花?强化感受景物的特点。
5.师:再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引导整体感知,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这种拟人化的描写所表达的效果。
6.师:细雨、微风、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也有人这样写,一起欣赏一下: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苏教版课标本)
7.师: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板书:赶、增添、生趣)围绕这几个词语,你能自己问一问,并答一答吗?
第三步:比较阅读,咬文嚼字中揣摩词句的表达效果
1.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它的飞行,它的停歇都是那么富有生趣。先来看一看它的飞行。读一读课文中小燕子飞行的描写: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人教版课标本)
师:读一读,看看写了飞行的哪两个场景?
在讨论中板书:稻田上-柳树下下 横掠 沾 荡漾
同时指导书写“稻”“掠”“沾”“漾”。并用弧线、直线、圆轻轻地画出小燕子飞行的轨迹,留下的痕迹。
师: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师:小燕子的飞行,也有人这样描写:
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苏教版课标本)
师:比较一下,这两段描写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段描写?说说你的想法。
“一转眼…“唧’的一声,已……”都表现了小燕子飞行的轻快,但表达的效果有区别,“一转眼”只表示时间短,而“‘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写得有声有色,更形象。“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直接易懂,把“波纹”说成“小圆晕”似乎更有情趣。
引导学生品味时,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理解,教师不要过多牵制,最终让学生体会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以培养他们敏锐的语感。
3.师:选择你喜欢的那段,读一读,比一比,看谁更能表现小燕子飞行的轻快敏捷,优美而富有生趣。
4.师:小燕子的停歇是一样的美妙,一样的有趣,那简直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首歌。出示: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人教版课标本)
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苏教版课标本)
师:分别读一读,你看到一幅什么画面?
师:这两段话写得基本一样,它们为什么都说“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板书:几痕)请同学们品一品。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板书:落)从“落”字你感受到什么?
燕子是音符,谱出了春天的歌,这首歌会歌唱些什么?
5.师:这两段话微小的差别在哪里?如果你来写,你打算怎样写?
最后,将郑振铎的原文《燕子》推荐给学生阅读。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燕子》的教学,淡化了课文知识结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比较中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地感受、揣摩、品味、运用语言。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225006) 《《燕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