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教案 >> 正文

2012高考备考:高考诗歌鉴赏的三维立体解读教案


  
  (14)(04河南)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于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15)(四川卷)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
  
  【答】:(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杨巨源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家清景在新春,缘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诗题《城东早春》,在诗中作者是如何扣题
  
  答:作者用“才”、“半”暗点“早”字,“半未匀”的柳冲寒而出,最富生机,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
  
  (16)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17)春游湖徐虎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燕蘸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
  
  问: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春天游湖所见的四种具体可视的美景,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动优美的画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写景诗歌的特点。请概括四种具体景物,并写出其特点。
  
  答:这首诗歌描写了诗人游湖时所见的双飞燕子,夹岸桃花,春雨断桥、柳荫小船四种具体美景,体现了中国古代写景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18)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诗歌鉴赏的三维立体解读之“技法维”篇
  
  一、理论解读:
  
  技法维:指的是诗歌的艺术手法。具体指:
  
  1、表达方式:
  
  ①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②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描写角度: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③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
  
  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虚实、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此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曲笔逆笔,反衬、乐景哀情等。
  
  5、虚实结合: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4)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

《2012高考备考:高考诗歌鉴赏的三维立体解读教案(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8333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高中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