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
(一)明确目标
1.学习《错误》,了解郑愁予的简历及诗歌创作特点。
2.学习《错误》,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二)整体感知
1.导人新课
导语设计:郑愁予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杨牧曾说过:“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活动设计1]学生口述,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补充或纠错。结合多媒体展示,了解我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要点归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自各个解放区、来自原来的国统区、来自新光复的沦陷十多年的敌占区的各路诗人,他们大会合了,应和着亿万人民的同声欢呼,涌起了意气风发的诗的高潮。“诗人们作为时代的歌手,老一代新一代无不热血沸腾。他们几乎在同一个清晨,都甩干了久积笔端的血水、泪水,蘸饱欢乐的酒浆,写起光明之歌,解放之歌,建设之歌”,写起共和国的颂歌。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政治对诗的过多影响,特别是“文革”的发生,给共和国新诗以极大的打击。到了新时期,新诗好似山洪狂啸,春花怒放,极一时之盛。
作为新生力量的第三代创作群,如舒婷、顾城、杨炼,他们的诗像夹泥带沙的湍流,跳跃奔突、飞溅、穿鸣于乱石涧底,有一股冲劲,富有活力,使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诗歌创作蔚为壮观。
[活动设计2]学生介绍作者郑愁予,教师相机补充。
要点归结: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不过,他说自己完全没有袭取古典诗的遗产,大家认为他的诗有古典的神髓,只是因为他有古典诗人的情操,但诗的语言主要是白话,表现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体验。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对此,郑愁予不以为然,他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也许正是仁侠精神和浪子情怀的结合,才使郑愁予的诗有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
3.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问题设计]诗题中“错误”指的是什么?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述这首诗隐含的故事。
(先自由读全诗,再齐读,亦可设计为教师配乐范读(或使用磁带)。思考研讨。)
要点归结: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三)目标完成过程
[活动设计]品读全诗,根据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诗中“我”与“你”的形象的理解及表达情感的把握。
(品读诗句——思考——小组交流——推选代表发言——小结)
要点归结:
这是一个半开放性的话题,可以各自表述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我”也可以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种漂泊,等待着有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感。(如果尝试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证。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空守闺中,等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境。)
朗读指导:要把握住主人公的心情:久盼无音讯的失望、孤寂,听到马蹄声时的喜悦、充满希望,再听马蹄声渐去渐远的失落。辅之以适当的技巧处理,尝试朗读。
(四).总结扩展
[.总结]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篇幅不长,但艺术上却很有特色。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打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错误由凹丫丫范文网教案频道http://fanwen.oyaya.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错误》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83736.html
1.学习《错误》,了解郑愁予的简历及诗歌创作特点。
2.学习《错误》,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二)整体感知
1.导人新课
导语设计:郑愁予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杨牧曾说过:“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活动设计1]学生口述,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补充或纠错。结合多媒体展示,了解我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要点归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自各个解放区、来自原来的国统区、来自新光复的沦陷十多年的敌占区的各路诗人,他们大会合了,应和着亿万人民的同声欢呼,涌起了意气风发的诗的高潮。“诗人们作为时代的歌手,老一代新一代无不热血沸腾。他们几乎在同一个清晨,都甩干了久积笔端的血水、泪水,蘸饱欢乐的酒浆,写起光明之歌,解放之歌,建设之歌”,写起共和国的颂歌。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政治对诗的过多影响,特别是“文革”的发生,给共和国新诗以极大的打击。到了新时期,新诗好似山洪狂啸,春花怒放,极一时之盛。
作为新生力量的第三代创作群,如舒婷、顾城、杨炼,他们的诗像夹泥带沙的湍流,跳跃奔突、飞溅、穿鸣于乱石涧底,有一股冲劲,富有活力,使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诗歌创作蔚为壮观。
[活动设计2]学生介绍作者郑愁予,教师相机补充。
要点归结: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不过,他说自己完全没有袭取古典诗的遗产,大家认为他的诗有古典的神髓,只是因为他有古典诗人的情操,但诗的语言主要是白话,表现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体验。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对此,郑愁予不以为然,他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也许正是仁侠精神和浪子情怀的结合,才使郑愁予的诗有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
3.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问题设计]诗题中“错误”指的是什么?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述这首诗隐含的故事。
(先自由读全诗,再齐读,亦可设计为教师配乐范读(或使用磁带)。思考研讨。)
要点归结: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三)目标完成过程
[活动设计]品读全诗,根据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诗中“我”与“你”的形象的理解及表达情感的把握。
(品读诗句——思考——小组交流——推选代表发言——小结)
要点归结:
这是一个半开放性的话题,可以各自表述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我”也可以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种漂泊,等待着有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感。(如果尝试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证。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空守闺中,等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境。)
朗读指导:要把握住主人公的心情:久盼无音讯的失望、孤寂,听到马蹄声时的喜悦、充满希望,再听马蹄声渐去渐远的失落。辅之以适当的技巧处理,尝试朗读。
(四).总结扩展
[.总结]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篇幅不长,但艺术上却很有特色。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打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错误由凹丫丫范文网教案频道http://fanwen.oyaya.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