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三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①圆柱、圆锥的模型各一个;②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投影片;③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锥的投影片;④分别画有圆柱、圆锥立体图形(标有各部分名称)的投影片;⑤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fanwen.oyaya.net):
教师: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知道了它们 的特征、学会了如何求出它们的体积等知识。现在我们就来整理、复习一下这些知识,以便加深认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
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1题的上半题。
让学生将圆柱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指出“举例”一栏要填写在日常生活中形状是圆柱的实物。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
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十两个底面的面积)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2题的第(1)、(2)小题,第3题上半题求圆柱表面积部分。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3.圆柱的体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柱体的投影片。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
计算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3题的上半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二、复习圆锥
1.圆锥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锥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锥。)
圆锥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教师: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简单的测量方法,学生说完以后,教师加以概括,并举起一个圆锥模型,提醒学生不要把母线当做高。(教师不说母线的名称,只在圆锥模型上指出来。)
(2)做第55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3)小题。
让学生格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
2.圆锥的体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锥体的投影片。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
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 SH 。)
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3题的下半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此时,在黑板上已经形成了本单元所学圆柱、圆锥知识要点的板书。教师可根据 这些要点进行小结。(略)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
读题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通风管有没有上、下底?(没有。)
这道题的第一步是求什么?(是求一个底面周长是34厘米、高是80厘米的圆柱的侧面积。)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2题。
读题后。指名让学生回答: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看清题目后括号里的要求。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3题。
《整理和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