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物理教案 >> 初二物理教案 >> 正文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河北省冀州市北内漳学校 李同心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本课设计都特别突出几个环节:丰富感性认识→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景识别→深化概念理解→应用、交流与想象→矫正认识偏差→小结知识要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想象、练习、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
    1.通过体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
    2.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速度的测量。
    【学情分析】
    1.学生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在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
    2.学生对声音较为熟悉,而对其特征、规律缺乏认识。
    3.学生的直观感性思维较好,而对音调、音色等的抽象思维不够。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和声速。
    2.借助探究活动增强体验,培养能力、学会思维与合作。
    3.通过过程感受激发想象能力和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创设情境,引发心理需求
    1.播放音乐(千差万别的声音)
    2.这些声音有何不同?
    (生):听音乐、描述感受
    二、活动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创设问题,引发表现欲和求知欲
    问题设置、过程引导:(以打鼓为例)
    1.鼓声是怎样产生的?
    2.怎样能显示出鼓面的振动?
    3.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
    4.鼓声的强弱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5.怎样做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生):首战告捷,获得心理满足
    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
    (师):多媒体课件放映并解说:示波器显示声音的强弱
    三、活动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师):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激发学生自我发现,追求过程和方法体验
    问题设置、过程引导:
    1.你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2.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梳子,怎样做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声音的高低不同时,梳齿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
    4.猜想: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关系?
    5.怎样检验你的猜想?
    (生):感受过程,抽象思维,体验知识发生
    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
    (师):多媒体课件放映:齿轮敲打塑料片、示波器显示声音的高低、弦乐器的音调
    (生):阅读课本(信息快递),认知概念。
    四、活动3:辨别声音
    (师)(生):(乐器演奏表演、少数学生发音,其余学生闭目静听、识别)
    1.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2.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生):阅读课本:(1)体验声音的另一特征──音色
    (2)感受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3)生活、物理、社会
    五、阶段小结
    (师):引导归纳
    (生):自主回顾,感受成功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
    4.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5.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六、想一想,议一议
    (师):问题设置
    (生):练习、交流、矫正
    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
    2.“震耳欲聋”是指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是指_______很高。
    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他们的声音有哪些要素不同?有什么不同?
    4.听起来感觉不同的两个声音,可能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七、活动4: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师):问题设置:
    1.光的传播有多快?
    2.声音的传播比光更快还是更慢?你有什么事实依据?
    3.要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需要用哪个公式?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4.给你一把发令枪和一个秒表,怎样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nb


sp;  (生):思考、表述、讨论、阅读
    (师):问题设置、引导想象
    1.假如你是一名铁道检修工人,如何判断火车离你的远近程度?
    2.假如你驾驶着一架超音速飞机,且能听到外面声音,这时你会感觉到什么异样的情景?
    3.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米/秒,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
    (生):自由想象,合理陈述,获得深层心理慰藉
    想象、思考、讨论、表述、
    八、课堂回顾
    (生):整理归纳、形成结构、自主表述
    (师):播放结束曲
    九、布置作业:课本P36:1、2、5、6
    教后反思:在宽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我的《声音的特征》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视频、多样的活动、丰富的联想,给在座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声音的特征》一节中,教材力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声速的测量方法。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
    第一,以听声为主线,通过莫扎特交响乐播放、击鼓、乐器演奏、辩音、结束曲播放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
    第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
    第三,以媒体为依托,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语言简洁精练。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
    第四,以问题为平台,通过解疑过程导引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在问题的设置上坚持面向全体,“横看成岭侧成峰”,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
    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已领会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实现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85649.html

  • 上一篇范文: “声音的特性“之教学案例
  • 下一篇范文: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初二物理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