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2. 货币(第2页)是一般商品的共同点和区别点是什么?货币(第2页)的本质是什么?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货币(第2页)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明确了什么是货币(第2页) 、货币(第2页)的本质以后,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货币(第2页)的职能。
讲授新课
一、货币(第2页)的职能(板书)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6页第2自然段后回答:
1)什么是货币(第2页)的职能?
2)货币(第2页)有哪些职能?其中哪个是基本职能?
同学回答:
1)“货币(第2页)的职能就是指货币(第2页)在人们的经济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货币(第2页)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第2页)五种职能”。
教师:回答正确。货币(第2页)的五种职能是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具备,其中从产生时起就具备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下面我们来分别研究一下货币(第2页)的五种职能。 第一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
1. 价值尺度(板书)
提问:一种商品价值的大小能由自身来表现吗?在货币(第2页)产生以前,商品价值的大小是怎样表现的?
学生回答:一种商品,它自身是不能表现自己价值大小的,只有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例如,在货币(第2页)产生以前,2只羊换1把斧子,2只羊的价值是通过1把斧子表现的,1把斧子是2只羊的交换价值。
教师设疑:在货币(第2页)的产生以前的物物交换阶段,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另一种商品来表现的。那么,货币(第2页)产生以后,用什么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呢?
学生回答:货币(第2页)产生以后,可用货币(第2页)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教师:同学们回答正确。货币(第2页)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第2页)来表现。货币(第2页)的成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也就是说,货币(第2页)具有价值尺度的功能。
(1)、定义(板书)
“货币(第2页) 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第2页)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2)、货币(第2页)为什么能充当价值尺度(板书)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货币(第2页)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第2页)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这正如尺子可以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有长度一样。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纸币虽然不具有价值, 能直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但是通过纸币的媒介,不同商品的价值就可以互相比较其大汴,在这里,纸币代替金属货币(第2页)起到了间接价值尺度的作用。
例如:1件衣服50元、1件毛料衣服500元,说明1件毛料衣服比1件衣服和价值大。(因现产生活中人们都用纸币购买商品,故这里应给以说明,但又因为还没有讲“纸币”的知识,所以只讲到此程度即可。)
(3)货币(第2页)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第2页)
教师:大家走进商店购买商品的时候,也许对于商品的标价习以为常,。但是,如果哪一天商店里不再标出商品的价格,而是将一叠纸币放在旁边,人们又会作何感想呢?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商品的标价说明了货币(第2页)仍然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第2页),并不要实实在在的货币(第2页),只要让人们明白某一种商品值多少钱即可。
(4) 、价格(板书)
① 价格定义(板书)
教师:每当我们走进商店,都会发现每一种商品(或每一类商品)旁边(或贴在商品上)都有一个说明商品价值大小的价目表。用货币(第2页)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换句话说:“价值是价格的货币(第2页)表现。”
货币(第2页)的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第2页)来表现,如1kg猪肉值16元、1kg鸡蛋值6元等。
提问:既然价格是以价值的货币(第2页)表现,那么,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②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板书)
学生回答: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回答正确。例如: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地说与商品身价值大小成正比。”
再如:买一件衣服需要花50元,50元是衣服的价格,它必须以衣服的价值为基础。即:1件衣服=50元 50元是1件衣服的价格 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
提问:看书第17页的“议一议”,从货币(第2页)的产生过程来看,商品的价值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
A、简单的价值形式:一咱商品的价值个另地、偶然地表现在别种商品上。
B、扩大的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它一系列商品上。
C、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物的商品上,
D、货币(第2页)价值形式(价格):货币(第2页)成为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固定的一般等价物。
那么,在这些阶段都是怎样来表现商品的价值的呢?
教师设疑:为什么在商店里,说明商品价值的大小只要摆放在一个小小的价目表、写出它的单价即可,而不用摆放在它所值的货币(第2页)?
学生回答略
教师:货币(第2页)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在货币(第2页),只是观念上的货币(第2页)。 下面看货币(第2页)的第二个基本职能:
2、流能手段(板书)
什么是商品流通(板书)
教师:货币(第2页)产生以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它的公式是:商品──商品(W──W)。在这种物物交换中,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同时进行的,用不着什么媒介。
提问:货币(第2页)产生以后,一个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另一个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怎么办?
学生回答:货币(第2页)产生以后,商品所有者首先把商品换成货币(第2页),再用货币(第2页)换商品,货币(第2页)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教师:回答正确。“以货币(第2页)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第2页)──商品(W── G──W)。
人们日常从商品买卖中所看到的货币(第2页)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这种职能又叫作购买手段。
提问:商品流能与流通手段这两个概念,有联系,容易混,谁能认出二者的区别?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流通手段”是从货币(第2页)职能的角度上讲的,强调货币(第2页)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用图表示:
流通手段:商品──货币(第2页)──商品
货币(第2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板书)
“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为的是区别于物换物的直接交换,是以货币(第2页)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用图表示;
商品流通:商品──货币(第2页)──商品
以货币(第2页)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板书)
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以一个简图来表示:
提问: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有什么区别?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 :在物换物的直接交换中(商品──商品),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不需要媒介;而在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第2页)──商品)买和卖成为两上不同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这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必须同时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克服了商品 交换的障碍,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
但同时,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也随之进一步发展。买、卖脱节,商品所有者在这里卖、到那里买,今天卖、以后买,其结果,必然有人的商品卖不出去。因此,货币(第2页)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已包含着发生现实性,还必须有中外一系列关系起作用,这种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才会存在。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中,由于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也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如供求关系、经济结构不协调致使一些商品滞销、积压等问题。
提问: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第2页),也是观念上的货币(第2页),行吗?
学生回答: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第2页),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第2页),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第2页),因为任何一个商品所有者都决不会允许有人凭空话拿走其商品、侵害其利益的事发生。
教师:回答正确,这是我们理解流通手段要明确的第三点: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第2页),不是观念上的货币(第2页),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第2页)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第2页),其形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那么,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请阅读课文第17页下段~第18页第1段,并归纳出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同学阅读后归纳:足值的金、银条块──富商打上印记的金、银块──国家制造的铸币货币(第2页)。
以上我们学习了货币(第2页)的基本职能。这两种基本职能应该牢牢掌握。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货币(第2页)的其它三种职能。(注:以下三种职能不必展开讲,把教材的观点提炼出来即可)
3、贮藏手段(板书)
什么是贮藏手段(板书)
教师:由于货币(第2页)是由一般等价物,有了货币(第2页),就可以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满足个人物质和精神上的消费需求,所以,人们常把货币(第2页)发作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把货币(第2页)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就是货币(第2页)的贮藏手段的职能。”
提问: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第2页)用纸币行吗?
学生议论略
教师归纳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第2页),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第2页),又是足值的货币(第2页)──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
(注:第18页第3自然段关于黄金饰品与黄金的不同,以及我国法律禁止金银在市场上流通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阅读即可。)
4、支付手段(板书)
什么是支付手段(板书)(请同学们阅读第18页第4段)
“货币(第2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第2页)支付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的产生条件(板书)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教师:货币(第2页)出现以后,人们购买东西都是用现金支付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赊账买卖,在赊购到期,以货币(第2页)偿债款时,货币(第2页)便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第2页)作为支付手段,还可以用来支付租金、利息、工资和税款等。
货币(第2页)作为支付手段,可以在缺乏现金的情况下,使商品得以流通,从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有些债务可以互相抵销,不再需要以货币(第2页)作为流通手段,这就可以节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第2页)量。
同时,货币(第2页)作为支付手段,也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在存在支付手段的条件下,许多商品生产者以赊账买卖的方式发生了任务关系,例如,甲欠乙的钱,乙欠丙的钱,丙欠丁的钱,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人因故未能按期偿还债务,那就会影响其他一系列人支付欠款,而由此引起的连锁瓜,会使许多商品生产者因缺少货币(第2页)而无法继续生产。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就是这么产生的。只有通过改革,发展生产,按期清偿债务,才能从“三角债”的连环锁中解脱出来。
5、 世界货币(第2页)(板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越出国界,货币(第2页)的作用也扩展到世界市场。(注:因此较简单,故采用连读边议法。)
什么是世界货币(第2页)(板书)
“世界货币(第2页)是指货币(第2页)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货币(第2页)在世界市场上怎样充当一般等价物呢?主要有:
(1)、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
(2)、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