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政治教案 >> 高三政治教案 >> 正文

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目标

关于“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宗教的性质和社会作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正确性,说明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够从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要求,分析说明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我国宗教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宗教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努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并能够积极学习科学理论,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本节结构:
  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共设四个框题。民族和宗教是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种社会现象,在第一节讲完民族后讲宗教,这既和国家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又和民族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教材第一框《宗教及其社会作用》,首先讲了宗教的一些基本知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说明宗教的性质,产生的根源及复杂的社会作用。第二框《我国的宗教概况》分析了我国的宗教概况,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变化。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在第一、二框题的基础上,讲了我国宗教政策,对于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为什么实行宗教自由政策就比较好理解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此要用正确的世界观来武装人的头脑,必须坚持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这是第四框《树立科学世界观 单队封建迷信》的内容。

二、具体内容:
  第一个框题"宗教及其社会作用"。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宗教的本质。主要讲了两点,一是关于宗教的本质。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力量两方面来理解。从社会意识形态来说,宗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但宗教不同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这样,就把宗教和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和哲学上讲宗教问题有所区别,哲学上主要是从意识形态来讲的。二是宗教产生的根源,教材未区分什么是认识根源,什么是社会根源,而是从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角度说明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难度,便于理解和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明确?quot;从宗教产生来说,它是自然压迫的产物,从宗教存在和发展来说,则主要是社会压迫的存在,即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存在。
  第二个问题,当代世界主要宗教。教材对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作了简要介绍,这是属于一般性知识,让学生有所了解即可。这也是为了解我国宗教状况打下知识基础。
  第三个问题,宗教的社会作用。这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材全面地讲了宗教的社会作用,既讲了消极作用的一面,也讲了积极作用的一面。遵循历史事实,教材重点分析了消极作用的一面,主要是从对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及科学发展方面,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消极作用的表现。对其某些积极作用也是从社会发展、文化艺术、道德规范方面作了介绍。宗教无小事,对宗教社会作用的全面介绍,有利于消除人们认识上的某些偏颇,强调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将不利于全面贯彻宗教政策。'教材在讲其作用的正文下面,均辅以指体字,通过具体事例或事实加以说明,以便使学生对其作用有更具体更深入的理解。
  本框中引用了思格斯和列宁的两段话,这两段话言简意赅。思格斯这段话对宗教本质作了深刻的揭示,说明了宗教存在的历史根源。列宁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说明自阶级产生后,剥削阶级的压迫是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深刻社会根源。教学中,在讲述宗教的本质和宗教产生的根源时,可让学生学习这段话。
  本框设了一个小栏目:
  “议一议:宗教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主要是通过课堂议论,使学生从对宗教的本质中分析说明宗教对社会发展主要是起消极作用,可引导学生从宗教宣扬的宿命观点,从宗教与科学的对立中,来认识和分析宗教的消极作用,使学生从中进一步受到无神论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第二个框题“我国的宗教概况”。讲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主要讲我国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这部分是属于一般情况和知识性的介绍,由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已作了介绍,所以在楷体字中主要对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作了介绍。教学中可对我国信教人口的绝对数字作一介绍(约有1亿人口),让学生从中认识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还要让学生了解,宗教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宗教界的国际交往已成为对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解这点也是为贯彻执行宗教政策打下基础。
  第二个问题,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主要是从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宗教的办教方针、宗教组织的性质、教徒的政治思想状况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的。最后,得出结论,信教与不信教群众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宗教状况已发生根本变化。教学中要强调和明确我国宗教状况发生根本变化,而不是宗教本质发生根本变化,宗教本质并未改变。
  本框设的小栏目是:“想一想: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是否意味着宗教本质发生了变化?”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是指哪些方面,明确宗教状况的根本变化并不是宗教本质发生了改变。宗教本质是宗教的内在属性,宗教只要存在,其唯心主义世界观不会改变,其相信神灵存在并支配人间世界的思想体系不会改变。
  第三个框题“我国的宗教政策”。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还将长期存在。宗教的长期性是宗教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对宗教的基本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将长期存在,这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依据,因此,有必要作为一个观点,从多视角进行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长期存在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讲了四点:
  首先,要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包括四层含义,这是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础;
  其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多方面内容,从公民信仰来说,有宗教信仰自由,这是公民的自由权利,因此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从宗教组织和教徒的活动来说,必须控守宪法和法律,包括不得损害国家利益,不得干预政治教育,不得恢复剥削压迫制度;从办教方针来说,要坚持宗教的独立自主、自办方针,等等;
  再次,必须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为了保障宗教基本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还有具体的政策和规定,以便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一致的,而非对立的;
  最后,指出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到了四个维护,就做到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起来说,这个问题实际是讲中央提出的三句话: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个问题,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必要性也是讲它的意义,也包含了正确性的意思。教材从三个方面作了说明,第一点是从宗教自身发展规律讲的,这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客观依据,办一切事情都要从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出发,正确的方针政策都反映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这里可以联系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加以分析说明。第二、三点是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出发说明的,教学中可对宗教与民族的区别、联系作些具体介绍(参阅"教学参考资料"部分)。在我国,信教群众约有1亿多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正确对待宗教的问题,也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才有利于团结群众。
  本框引了周恩来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一文中的一段话,说明按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事物发展有自己的客观规律这一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宗教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引导学生用科学观点来认识宗教,才能正确贯彻宗教政策。本框里设一小栏目:"议一议: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宣传无神论是否矛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正确的、全面的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无神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还要让学生明确,要按法律、法规办事,宣传无神论不能到宗教场所宣传,宣传有神论不能到宗教场所以外宣传。
  第四个框题“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讲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反对封建迷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区分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教材未从宗教和封建迷信的联系区别讲,而是直接从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讲,这样讲一方面有利于正确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也降低了难度,因为宗教和封建迷信的关系是个复杂问题。讲宗教政策,知道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就可以了。教学中还要注意让学生区分封建迷信活动和群众中一般迷信思想和迷信行为的区别,前者是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取缔,后者(如朝山进香、烧钱化纸、婚丧禁忌等)则主要靠教育,宣传普及科学知识,逐步解决。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大力宣传、提倡迷信,使各种迷信活动得以发展、盛行,以便更好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所以,我国把迷信习惯地称为封建迷信。教材用一段楷体字以具体材料说明封建迷信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封建迷信活动的危害性。也可以让学生就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谈其危害,以便加深对破除封建迷信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树立科学世界观。教材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科教兴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三个方面说明必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一教学中,可着重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角度进行分析说明,让学生能做到不仅自己不迷信,而且还要宣传科学理论知识。
  教材用了一段我国东汉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王充(公元27-100年)在《订鬼篇》中讲的一段话。他否定了人死为鬼的说法,认为人与物在其自然本质上是相同的,说"物死不为鬼,人死何能独为鬼?"鬼神观念的产生,是人们思念引起的。二千年前,王充就用唯物主义观点对鬼神观念作了批判,可使学生从中悟出科学道理,有助于树立无神论思想。
  本框题设了一个小栏目:“试一试;用具体事例说明科学和迷信的对立?”这是启发学生不仅能从理论上明确科学与迷信的对立,而且能联系具体事例、实际,说明科学和迷信的对立,从而进一步认识树立科学世界观和反对各种迷信的必要性。学生举例的范围不仅是各种封建迷信活动,还可包括各种迷信思想、迷信行为,用学生已学习过的各种科学理论(人们对自然界对社会的科学认识)加以比较、说明。

教法建议

1、对于我国的宗教政策的讲解,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1)明确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 →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搞清楚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①"有信不信的自由" → 即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有信这信那的自由" → 即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那种宗教自由。
  ③"有信这派信那派的自由" → 即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的自由是。
  ④"有过去现在信不信的自由" → 即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⑤“有参加与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 即有按宗教信仰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也有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3)认识到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
  (4)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必要性: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
  ①符合宗教自身规律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③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

2、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每年的高考中 "宗教问题"分值不大,但较稳定并且集中在以下四个问题上。
  ①我国的宗教状况和宗教本质的关系。
  状况和本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状况是指事物所处的情形,而本质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它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所规定,是事物比较深刻的一贯和稳定方面。状况具有表面性和易变性,本质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现阶段我国宗教状况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具体表现在: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的消灭、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宗教从被剥削阶级控制和利用转变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我国的七大全国性宗教组织和3000多个地方性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徒的政治思想状况已发生根本变化。他们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从宗教状况看,现阶段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并不意味着我国宗教的本质也发生了变化。宗教的本质是指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只要宗教客观存在,其本质是不会由于其

《我国的宗教政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86335.html

  • 上一篇范文: 我国的对外政策
  • 下一篇范文: 我国的宗教政策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高三政治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