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创造鲜活
——“百分数的意义的写法”导入片断赏析
师:同学们知道,人吃五谷杂粮岂能不生病,身体是本钱,生病就要找医生治疗老师邻居的孩子患上了感冒,听说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很有特色,有三位专家在治疗小儿感冒很有水平,特向老师咨询,想请老师参谋参谋,究竟找那位医生看病好,老师想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来解决,你们愿意帮忙吗?
生:非常愿意帮忙!
教师出示三位医生的信息,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姓名
|
简介
|
王若兰
|
55岁,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博士,教授,工作25年
|
刘 辉
|
35年岁,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副教授,美国进修1年,工作8年。
|
周大福
|
75岁,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美国留学2年,博士,教授,工作50年。
|
生1:我选周大福,他的工作时间最长,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生2:对,我找周大福,我上次感冒就是他看好的,找他看病的人可多啦!
生3:我觉得周大福太老了,我建议选择王若兰,她的年龄、工作时间界于中间,和周大福比起来水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生4:我选刘辉,他非常年轻,学的医学知识新,况且人家水平也不差呀,研究生、副教授,还在美国进修1年呢!
生5:我选王若兰,她是女的,给小朋友看病可能是三个人中最温柔的而且她还是博士、教授呢。
生6:现在的许多广告都不可靠,赵本山不是说了吗,地求人都知道,好不好不能信广告,关键要看疗效,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呀?
(众学生鼓掌)
师:那你还想知道什么信息?
生6继续回答:我想知道这三位医学的疗效。
生7:我们想知道这三位医学给多少人看病,又看好了多少人。
众学生认可,教师满足学生要求,补充表格信息。
姓名
|
简介
|
11月8日治愈人数
|
11月8日就诊人数
|
王若兰
|
55岁,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博士,教授,工作25年
|
23
|
25
|
刘 辉
|
35年岁,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副教授,美国进修1年,工作8年。
|
18
|
20
|
周大福
|
75岁,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美国留学2年,博士,教授,工作50年。
|
43
|
50
|
各合作学习小组继续讨论。
生1:我说得不错吧,周大福医学最有经验了,他的治愈人数量最多了,老师你相信我没错的,回去告诉你的邻居,就说我建议他选择周大福医生。
生2:我也觉得刘辉太年轻了,人家周大福爷爷留学时间最长,最有本事,事实摆在眼前,刘辉治好的病人最少了,老师您最好别选他。
生3:我认为刘辉这么年轻就能治好18人,不错啦,可能人们认为他太年轻,不太相信他。
生4:我觉得王若兰也不错,她看好了23人,人数虽然没有周大福多,可能是她看病时,在每具病人身上花的时间比较多,慢工出细活吗!
生5:我也肯定刘辉也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医生。
生6:老师我觉得不能只根据治愈人数的多少进行判断,刘辉、王若兰这两个医生虽然治愈的人数没有周大福多,但长他们看病的人少呀!
生7:没错,刚才我就跟组里的同学说了,光看这三位医生的简介和治愈人数的多少要我们做出选择,好像不行。
师:是吗?
生8:我觉得还应该对就人数进行比较。
生9:老师,俗话说得好,姜是老的辣,找大福看病的人有50人,是最多的,说明病人都很相信他,况且他看好了43人,是最多的,我还是选择他。
生10:我不同意他的意见,周老医生有7个病人没有看好,王若兰和刘辉这两个医生没看好的病人数都比他少,不能选周老医生。
生11:我认同上面同学的意见,周老医生年龄太大了,有7个病人没有看好,是三人中最多的,不能选他,王若兰和刘辉都只有2人没有看好,只能在王若兰和刘辉当中选择一个。
生12:刘辉治病的人是最少的,说明他最细心,选他没错,老师相信我。
生13:老师,我们刚才通过计算发现23÷25=0.92、18÷20=0.9、43÷50=0.86,0.92最大,我选择王若兰。
师:哎,你们算的是什么呀?
生13继续回答:我们算的是治愈人数占就诊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分数值,我们发现0.92最大,所以我信为王若兰医生的本领最大,应该选她。
生14:老师,我赞成上面同学的判断,可是我还有更简单的方法。
师:是吗?说来听听。
生14继续回答:假设这三人的就诊人数都是100人,那么他们的治愈人数分别是92人、90人、86人,分别就诊人数的92/100、90/100、86/100,92/100最大,所以我选择王若兰医生。
(14说完,得意洋洋地环视众学生,骄傲地坐下。)
师:同学们,教师究竟应该推荐哪位医生?你认为上面哪些学的推荐理由最科学?
学生回答……
师:你们认为上面两位同学的意见哪个好?为什么?
生:这两位同学算的都是治愈人数分别占就诊人数的几分之几,但是生14的三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00,一眼就能看出哪个医生最有本领,我认为学生14的方法好。
师:像92/100、90/100、86/100,92/100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百分数。
……
赏析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者在教学中用活老教材,改革老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求最佳切入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有价值的数学”,“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贴近生活,巧引妙导。
教学开始,教师就请学生帮忙,出示三位医学的简介,向学生返回出“究竟找那位医学看病好”这一具有生活气息、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领孩子们进入数学的园地,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置学生于愤悱姿态,生动而富有现实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觉形成需要。
2、熟悉生活,主动建构
由于“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概念教学,内容抽象,教者将极具挑战性的推荐医生的问题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教学知识镶嵌于富有情趣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有效地在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学生“好不好不能全信广告,关键要看疗效”的精彩发言犹如一枚石子投进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此教者避开传统教学的强烈预设,注意到了课堂教学的及时生成,让学生主动向老师索求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3、 归生活,创造鲜活
由于教者创设了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协作者的身份出现,及时向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所需的就诊人数信息,又留给了学生一个可尽情扩展奇思妙想的空间,强烈刺激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弹性,学生的思维呈多极与多元状态,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在碰撞,个性在交流中彰显,情感在交流中融通。开放、浸润、积极互动的课堂弥散鲜活,而问题得以解决学生获得发展时,学生那得意洋洋、怦然心动的神情是多么的生动!如此鲜活的课堂又怎能不是一种享受呢?
《源于生活,创造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