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届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学与教案)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D.我党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26.国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障监督条例》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施行( )
A.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B.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C.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
D.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简答题
27.材料一:胡锦涛在2003年全国人才会议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材料二:2004年2月20日,引人关注的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获此殊荣。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说明国家重奖科技人员,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重要意义。
论述题
28.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问题,提出“要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顺和、协调、稳定的状态。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自己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试结合所学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
(2)试结合所学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
29、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材料二:我国目前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标准。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最不稳定期。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0.材料一:目前在城市的农村流动人口已达上亿人,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现象日趋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已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清欠农民工工资问题。2003年下半年以来陆续出台了有关法规政策,各地也迅速行动,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截止2004年1月中旬,已经偿还历年拖欠农民工工资215亿元,清欠率达68%。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经济常识知识,分析说明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原因。
(2)分析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积极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0.2004年7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发生出租车司机集体上访事件,这一事件给银川市民和外地旅游者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此次大规模集体上访起源于7月28日银川市出台的一系列与出租车行业有关的政策。经过几天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市政府宣布新规定不再执行。市长发表电视讲话坦承“出租风波”缘由:“没有听取身处第一线的出租车司机的意见,导致出台的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定不符合实际。”随后,多数出租车逐渐恢复正常运营。
(1)银川市“出租车风波”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政府重大决策先听民意”蕴涵着什么哲学道理?
(3)银川市“出租车风波”给了我们哪些政治学启示?
专题一,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C 5.D 6.D 7.D 8.B 9.C 10.B 11.C 12.C 13.A 14.B 15.D 16.A 17.A 18.D 19.C 20.B 21.C
二、不定项选择题
22.ABC 23.ACD 24.BCD 25.CD 26.ABCD
简答题
27.(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作为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重奖科技人员,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创新精神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国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开拓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作出更大贡献。
论述题
28.(1)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②履行政治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履行文化职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④我国国家机构要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各级国家机关应以人民利益为本,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巩固和发展。
(2)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五个统筹”。
③、在分配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⑤、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
⑥、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
⑦、建立全民节约型社会
29、(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正是针对我们目前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这一深刻变化的实际提出的,体现了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上述道理。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和谐社会要求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是矛盾的统一性第一种情形的体现;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处于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有两种前途: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另一种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即各种矛盾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为了避免第二种情况,就必须建设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体现了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这是矛盾统一性第二种情形的体现。
(4)认识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表明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是一种理论创新。
(5)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民各尽其能”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各得其所”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就体现了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如果回答主要矛盾或其他的原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30.(1)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不够规范,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够。②少数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差,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不遵守职业道德。③一些农民工法制观念、维权意识淡薄,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①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②有利于推动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树立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③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④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道德等手段,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家尤其要继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②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增强法制观念,遵守诚实信用原则,遵守职业道德。③进城务工农民要增强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学法、懂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1.(1)①政府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②政府应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重大决策先听民意是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体现。②正确的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政府重大决策先深入基层,能够掌握下面的具体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主观意志与所处的客观实际相统一。
(3)①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 益。重大决策先听民意,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②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政府要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经常深入到基层,倾听呼声,了解社情民意,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③国家机构必须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政府要发挥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凡是市场能够做的事情,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主要是支持和监管。
《2005届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学与教案)(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86920.html
D.我党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26.国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障监督条例》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施行( )
A.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B.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C.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
D.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简答题
27.材料一:胡锦涛在2003年全国人才会议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材料二:2004年2月20日,引人关注的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获此殊荣。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说明国家重奖科技人员,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重要意义。
论述题
28.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问题,提出“要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顺和、协调、稳定的状态。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自己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试结合所学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
(2)试结合所学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
29、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材料二:我国目前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标准。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最不稳定期。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0.材料一:目前在城市的农村流动人口已达上亿人,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现象日趋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已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清欠农民工工资问题。2003年下半年以来陆续出台了有关法规政策,各地也迅速行动,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截止2004年1月中旬,已经偿还历年拖欠农民工工资215亿元,清欠率达68%。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经济常识知识,分析说明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原因。
(2)分析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积极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0.2004年7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发生出租车司机集体上访事件,这一事件给银川市民和外地旅游者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此次大规模集体上访起源于7月28日银川市出台的一系列与出租车行业有关的政策。经过几天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市政府宣布新规定不再执行。市长发表电视讲话坦承“出租风波”缘由:“没有听取身处第一线的出租车司机的意见,导致出台的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定不符合实际。”随后,多数出租车逐渐恢复正常运营。
(1)银川市“出租车风波”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政府重大决策先听民意”蕴涵着什么哲学道理?
(3)银川市“出租车风波”给了我们哪些政治学启示?
专题一,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C 5.D 6.D 7.D 8.B 9.C 10.B 11.C 12.C 13.A 14.B 15.D 16.A 17.A 18.D 19.C 20.B 21.C
二、不定项选择题
22.ABC 23.ACD 24.BCD 25.CD 26.ABCD
简答题
27.(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作为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重奖科技人员,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创新精神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国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开拓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作出更大贡献。
论述题
28.(1)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②履行政治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履行文化职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④我国国家机构要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各级国家机关应以人民利益为本,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巩固和发展。
(2)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五个统筹”。
③、在分配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⑤、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
⑥、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
⑦、建立全民节约型社会
29、(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正是针对我们目前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这一深刻变化的实际提出的,体现了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上述道理。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和谐社会要求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是矛盾的统一性第一种情形的体现;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处于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有两种前途: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另一种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即各种矛盾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为了避免第二种情况,就必须建设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体现了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这是矛盾统一性第二种情形的体现。
(4)认识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表明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是一种理论创新。
(5)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民各尽其能”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各得其所”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就体现了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如果回答主要矛盾或其他的原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30.(1)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不够规范,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够。②少数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差,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不遵守职业道德。③一些农民工法制观念、维权意识淡薄,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①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②有利于推动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树立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③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④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道德等手段,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家尤其要继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②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增强法制观念,遵守诚实信用原则,遵守职业道德。③进城务工农民要增强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学法、懂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1.(1)①政府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②政府应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重大决策先听民意是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体现。②正确的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政府重大决策先深入基层,能够掌握下面的具体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主观意志与所处的客观实际相统一。
(3)①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 益。重大决策先听民意,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②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政府要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经常深入到基层,倾听呼声,了解社情民意,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③国家机构必须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政府要发挥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凡是市场能够做的事情,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主要是支持和监管。
《2005届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学与教案)(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