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案 >> 正文

高中政治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尝试


同样,通过上述诸环节的学习,学生一般已能够掌握主干知识,但也会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精讲点拨,释疑解惑,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分辨和修正能力。一般说来,中学生产生疑惑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教材内容的某种“误解”,以及由“误解”引起的理论同实际的矛盾。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在教材知识和重大社会热点结合上下功夫,考虑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做到有备无患。就“解惑”的方式而言,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师生论辩、摆出事实论据、进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总的说来,要以启发为主,以提示思路为主。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探索,寻因究果;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找规律,推逻辑关系;在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形成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发散、聚合、逆向等思维品质。这就是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此环节,教师主要应做好诱导质疑,鼓励求新的工作。诱导质疑就是要让学生独立地去分析与思考,允许对现有结论的怀疑与否定。鼓励求异,就要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打破常规,敢于超越。就质疑求新的方法而言,一般可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段递进思维方法进行;而质疑求新的“抓手”,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利用课本中有关思考题质疑;②引导学生在新知旧识的综合、比较中质疑;③将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联系、综合从中质疑;④联系当今社会热点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展开质疑。

 三、高中政治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尝试运用

下面以《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课为例加以说明:

(一)导入:古诗词对比

【古诗】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鸟不鸣山更幽”引导学生从语文角度对比,导入课题(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二)讲授新课:

    先由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者老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表述中,让学生体会一分为二的思想,并让学生按照书中所述的“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用其他内容把这个句子排列下去,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大量的具体的事例中去引出抽象的矛盾概念——对立统一(这里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例子来突破)。

    在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里选择一个,比如:高山和平原,两者既不同,又紧密联系,这就是哲学中所说的矛盾,即对立统一

    在得出矛盾的概念之后,关键就在于具体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用设疑法、漫画讨论法、古诗词比较法等,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想象、思考,来突破一个一个的难点和重点。

    首先来理解“对立”,这一点相对比较简单,通过一组反义词来理解对立的含义,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里还有一个注意点,即“斗争性”的理解:

    设疑:哲学上讲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是不是一回事?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这是“共性与个性的区别”。

    其次来理解“统一”,这一点应具体分两个方面讲(通过两个情境)

    A.漫画 “你敢剪吗?” (适当在漫画中添加有关信息:如颜色、海洋或尖刀等,以增强漫画的形象性、直观性)

     设问 多少人? 神态、动作怎样? (添加画外音)

     某甲和某乙所处位置和神态说明什么?

     某甲敢剪吗?为什么?说明什么?

    得出结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适当地补充一些简单的例子 ,如磁铁的南北两极)

      B.故事情境 “盲人为什么会领路” (英国伦敦——“雾都”)

         劣势 (一般情况)

         盲人

         优势 (大雾)

     结合教材中的“议一议”: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这里联系学生实际,加强德育教育)

     讲到这里,矛盾的含义讲得差不多了,为了加深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一概念,还需指出几个注意点: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这是一个难点,教材只是通过举例,没具体分析,学生得出这一结论有点困难)

     A、借助刚才的漫画“你敢剪吗”

      设问:如果某甲离开自己这一边,跳到对方一边跟对方在一块,行吗?会导致什么结果(会否发生变化?向什么方向变化)?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得出结论,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相反相成)。

     B、再出示导入新课时所用的古诗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及王安石对此句的修改:“一鸟不鸣山更幽”,(让学生自己来分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从两句诗歌中体会辨证思想、运用辨证思想,这样才能写出千古绝唱来。(体现对立统一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2、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又存在于事物外部。(简要分析:事物内部与事物外部区分的相对性)

(三)结尾:朗诵狄更斯的文章(多媒体显示):狄更斯在描写第一次产业革命时代的英国时写到:“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秋天。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再次体会矛盾的思想,进一步巩固消化新吸收的知识,同时,还可补充时政资料:讨论分析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有对立,又有统一)。

《高中政治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尝试(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8858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高一政治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