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长征中学 宗捷
高中语文高一年级单元教学基本要求 (表三)
单元序号 二 单元类别 单元主题 杰出人物
单元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学习用朴实的生活化的场景以及使用意象来表现人物的方法;了解散文的不同语言风格;走近杰出人物,感受其永恒的魅力。
基本内容:三篇课文用不同的手法展现了鲁迅、巴赫、邓小平的形象,带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形象;理解“小溪”意象的内涵。
教学难点:了解或质朴或诗化的散文语言风格。
单元教学的总体设计:
课外搜集材料适当了解人物,教学中结合课文勾画出更为丰满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笔下人物的不同侧面。再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人物的印象。若学生基础扎实,可对前两篇散文进行比较阅读。
单元教学活动预设:
1. 课时数:4
2. 课时安排:
《回忆鲁迅先生》2课时:第一课时交流资料背景,谈谈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第二课时研读课文,抓住细节,仔细品味散文语言风格,理解文中的鲁迅形象。
《小溪巴赫》2课时:第一课时聆听音乐并结合意象“小溪”形成对巴赫的初步印象;第二课时深入体会诗化语言,理解“小溪”的内涵,感受巴赫的音乐世界。
《春天的故事》:建议学生在课外自读。
3. 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回忆鲁迅先生》:调动学生关于鲁迅的记忆,给予充分的阅读课文与拓展材料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讨论完成文中鲁迅形象的分析,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
《小溪巴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溪”、“巴赫”、“伟大”三者的关系,课外感受巴赫恬静、安详、圣洁的音乐世界。
《春天的故事》:学生制作关于小平同志的幻灯片,结合口语教学,作专题介绍。
4. 单元拓展学习内容:
《回忆鲁迅先生》删节部分;《关于鲁迅》周作人
《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小步舞曲》巴赫(上课铃声);《爱的协奏曲》巴赫
歌曲《春天的故事》
5. 学生学习的成果预设:
能理解课文中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能了解不同的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所起的不同作用。
6. 单元学习评价建议:
重点考察学生是否理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否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
高中语文教案 (表四)
单元序号 二 单元类别 单元主题 杰出人物
课 题 《回忆鲁迅先生》 课时数 2
教学设计思想:
首先应当了解写作背景,再调动学生关于鲁迅的记忆,随后与文中鲁迅形象比较,会有一个相对深刻的认识,课文理解以抓住细节品味语言为主,引导学生概括鲁迅的形象,发现材料选择的目的性。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学习用朴实的生活化的场景来表现人物;品味散文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走近杰出人物,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的爽朗与热情,也感受鲁迅对革命事业的投入和对民族的责任感,体会作者由衷地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文中鲁迅的爽朗与热情。
教学难点:品味散文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 师生课堂行为 媒体使用建议 相关说明
导入
了解背景 交流有关萧红的背景资料以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PPT 萧红萧军等人照片
导入
回忆鲁迅 调动学生关于鲁迅的回忆,学生谈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PPT 鲁迅照片
研读课文
寻找细节
品味语言 以“以文中的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为话题,先仔细阅读课文,再展开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抓住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如鲁迅的“笑”),形象总结必须有理有据。集体交流时穿插片断朗读。最终得出生活中的鲁迅是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幽默、博爱、倔强、关爱青年的人,同时也是对民族充满责任感的人。
PPT 细节文字
研读课文
总结概括
文风把握 概括作者所写之事,无非是些琐碎的生活片断。提问写这些事情对表现人物有何好处?学生体会作者选取生活化的场景更能表现真实的鲁迅形象。
作业内容: 反馈预设:
1、阅读《思考与练习》第三题所引文字,进一步感受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2、阅读郁达夫《怀鲁迅》,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感情。
1、感受到工作的鲁迅、一个人的鲁迅、夜里的鲁迅是孤独的,是忧郁的。
2、能从背景以及作者身份入手,体会两篇文章不同的感情。
教学后记:
高中语文教案 (表四)
单元序号 二 单元类别 单元主题 杰出人物
课 题 《小溪巴赫》 课时数 2
教学设计思想:
巴赫的音乐很美,肖复兴的文字也很美,教学时应把两者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同时得到音乐和文字的双重享受。另外,本文可作为学生练笔的范文,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尝试个性化的创作。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学习使用意象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品味散文诗意的语言风格;走近杰出人物,感受巴赫恬静、安详、圣洁的音乐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小溪”意象也即巴赫音乐世界的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文字与音乐的相通。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 师生课堂行为 媒体使用建议 相关说明
导入
了解背景 交流有关巴赫的背景资料。 PPT 巴赫照片
初步感知
课文朗读 先纠正字音,再配乐朗读课文。 MP3 巴赫乐曲
研读课文
意象分析 课文开头作者说到“一直想写一写巴赫”,可又“不知该怎么来写巴赫”,说明用文字来描写音乐的难处,以此引出“小溪”这一意象。随后讨论交流什么是“小溪的品格”,指导学生圈划重要词句如“它拥有这巴洛克特有的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讨论时应使学生明确小溪的品格亦即巴赫的品格。随后小结作者笔下巴赫的音乐世界。
PPT 重要语句
研读课文
感受音乐 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理解作者对巴赫音乐的感受。再一次聆听巴赫音乐,仿照课文写下自己的感受,尝试用文字表现音乐,并作课堂交流。
MP3 巴赫乐曲
作业内容: 反馈预设:
仿照作者手法描写一段学生自己喜欢的音乐,以随笔的形式呈现。
不对音乐内容作规定,学生有更大的自由,也有更真实的感受可写,应能锻炼其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曹杨二中 张蕾
高中语文高一年级单元教学基本要求 (表三)
单元序号 第三单元 单元类别 单元主题 “为理想而奋斗”
单元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缅怀、颂扬马克思丰功伟绩的悼词。《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则是鲁迅愤怒揭露反动派、深切怀念革命烈士的散文。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学习梳理文章的行文线索、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
2、引导学生把握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方式。
3、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特定情境下语言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4、了解革命前辈和志士仁人对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他们在追求和实现理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是教学中的重点。
2、 通过品味重点词语,领会词语之下蕴涵的感情和深刻含义。
单元教学的总体设计:
由于本单元的课文都具有较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因此在教学时指导学生联系背景信息等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时先结合课文内容收集相关材料。在解读课文过程中要注意对关键性词句的圈划。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关键性词句进行点评,然后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品味词句的方法。
单元教学活动预设:
7. 课时数:共3~4课时
8. 课时安排:《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2课时
《为了忘却的记念》2课时
9. 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由于本单元文章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讨论、师生共同研讨的方式展开。
10. 单元拓展学习内容:
拓展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或以古今中外“为理想而斗争的人”为专题,由学生自主进行拓展阅读。
11. 学生学习的成果预设:
1、 能够了解马克思以及左联作家对人类所作的贡献,能够感受他们在追求和实现理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
2、 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把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结构;基本理解《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12. 单元学习评价建议:
教师结合课内学生圈划、品读的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监测评价,也对教学重点的落实进行评价。
高中语文教案 (表四)
单元序号 单元类别 单元主题 “为理想而奋斗”
课 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课时数 1~2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一、本文围绕中心,层层推进,言简意赅, 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
二、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悼词,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重要词句进行品读,对重点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强烈的情感。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逻辑严密的结构特点
2、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注重关键词语,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 师生课堂行为 媒体使用建议 相关说明
导入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谈起,介绍本文写作的背景 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
简介马克思的生平 可请同学交流课前所查找的有关马克思的资料。也可由老师补充相关资料。
学生自由朗读或听读课文
师生共同进入文本学习的情境
文本研读
在阅读文本之后,你认为恩格斯如何来评价马克思? 师生对话,教师指导学生关注文中对马克思的贡献进行概括及阐述的语言(如文中第二段)
快速浏览课文
勾画出你认为含义深远、感情浓郁的句子,并谈谈文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师生对话进行归纳。着重品味第一段、第八段以及思考练习三中所涉及的语句的含义。领会作者对马克思热情的歌颂、无限的敬仰、沉痛的悼念。
拓展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应该刻上怎样的墓志铭 小结全文
作业内容: 反馈预设:
1、 完成一次剪报:课外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一文,对其中感情丰富或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行圈点评注。
2、小练笔:
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马克思的人格和精神给你的启示和影响。
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文本内容,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能够把握本文结构上的特点和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后记:
高中语文教案 (表四)
单元序号 单元类别 单元主题 “为理想而奋斗”
课 题 《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写于1933年2月的一篇文章。它是为纪念左联的五位革命青年遇难两周年而写。文中既有对烈士英勇精神的赞颂,也有对反动派残暴罪行的控诉和揭露。因此教学本文,要将情感融于其中。结合单元教学要点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文章要旨,也就是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在本文教学的难点部分通过学生置疑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结合语境,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领会作者寄予其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革命先烈追求真理,为革命舍身忘死、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作者爱憎分明的坚定立场,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
重点难点
1、理清全文思路,领会作者贯穿于文字中的思想和情感。
2、挖掘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 师生课堂行为 媒体使用建议 相关说明
导入
辨识下列挽联或对联分别是写的是哪一文学家?借此激发学生兴趣。
①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
③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
简介文章写作背景
简介“左联五烈士”以及文章的时代背景 可布置同学在课前进行预习,查找相关资料,课堂内进行交流。
听读录音
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圈划。教师进行归纳。
文本研读,把握人物形象
从文中鲁迅着重刻画的两位革命青年——白莽、柔石中选择其中一人来研读鲁迅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另一个人物可以在课后由学生自己进行研读)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重重点词句的圈划和品读,注重文中的细节描写。
研读、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对五位烈士的爱及缅怀。 如:1、研读文中几次写到给青年送书一事,体会鲁迅对五位烈士之厚爱、关爱。
2、研读“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区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这些语句
3、体味“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的思想感情 师生共同研讨、讨论交流。
研读、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对五位烈士之死的态度和情感。 如:
可对文中第一自然段和第五部分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也可对题目进行解读
师生共同研讨、讨论交流。
归纳和总结 归纳文章全文思路和作者贯穿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作业内容: 反馈预设:
1、 完成书后思考和练习题
2、 拓展阅读:《记念刘和珍君》
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学生思考讨论基本能把握文章主旨,能把握对重点词句中包含的情感和深刻含义。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
东新中学 杜蕾
高中语文 年级单元教学基本要求 (表三)
单元序号 第四单元 单元类别 小说 单元主题 小说及其评析
单元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关注小说的叙述者初步养成阅读不同类型小说的基本能力。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小说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使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是了解小说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故事情节及主题线索之间的关系,对小说刻画人物的方式由基本了解。
单元教学的总体设计:
《哦,香雪》要引导学生通过圈划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来鉴赏人物,通过景物描写来补充反映人物。
《〈药〉点评》带领学生结合点评、预习,了解文章主题,并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评说作者的精彩与不足之处。通过换位点评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单元教学活动预设:
13. 课时数:3课时
14. 课时安排:《哦,香雪》1课时
《〈药〉点评》2课时
15. 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讨论式及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换位点评。
16. 单元拓展学习内容:
小说特有的叙述方式与写作实践的结合运用。
17. 学生学习的成果预设:
可以在写作中有意识的运用细致的小说描写方式。
18. 单元学习评价建议:
学生可以对理解作品主旨和所传达时代精神进行阐述
能够简单介绍小说对人物描述所采用的方法,指出小说特有的叙述方式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
高中语文教案 (表四)
单元序号 第四单元 单元类别 小说 单元主题 小说及其评析
课 题 《药》点评 课时数 2
教学设计思想:
1、结合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点评的角度、语言、敏感度,并通过换位点评加深对小说主题的了解。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了解“评点”这一传统阅读和评论文学作品的方法,
2、准确理解小说原文,初步掌握多角度评点小说的方法。
3、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准确把握小说《药》的主题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 师生课堂行为 媒体使用建议 相关说明
一、导入
检查预习,对于《药》全文的整体感知。
复习有关鲁迅的基本知识,请学生复述原文的基本内容。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帮助了解小说的整体框架 课前的准备要充分一些,学生在真正阅读原文后记录自己的阅读疑问。
二、相关知识介绍
教师简介“评点”这一阅读和评论方法。
三、对照旁批阅读
研读旁批内容 学生谈谈点评中究竟从什么样的视角、语言、敏感度,评说这些评述性语言的作用。
四、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初步把握主题。
借助小说的旁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并进行质疑。 自己的阅读感受中哪些是旁批中没有涉及到的,哪些段落可以再有什么样的评点方式。 通过学生的质疑、提问与交流讨论,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五、重读点评,归纳点评角度
在归纳中了解小说阅读的方法。 根据所归纳的方法为自己的换位点评归纳一下角度 ”
作业内容: 反馈预设:
课后阅读吴中杰的《〈祝福〉点评》
学生可能在这节课后对小说的描写技巧、人物塑造等等方面感兴趣,可以适当将小说主题、线索、人物、环境、情节的关系加以介绍。
教学后记:
高中语文教案 (表四)
单元序号 四 单元类别 小说 单元主题 小说及其评析
课 题 哦,香雪 课时数 2
教学设计思想:
铁凝的《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题目的感叹语调也提示和透露了这一点。《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作者选取了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反映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圈划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来鉴赏人物,通过景物描写来补充反映人物。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 师生课堂行为 媒体使用建议 相关说明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
2.“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读课文,有明确的目的性,圈划课文也有明确的指向性,由于课文较长,整体预习之后,往往抓不住主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的思考。
快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通过复述情节,理清文章结构铺排,思考这样的情节安排对文本有何作用。
再读课文
鉴赏人物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在火车到来的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4.作者在65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重中之重,而散文化的语言,抒情式的表达,使得分析文本时必需注重关键词句的表面和引申,看出词句背后的深意。注重培养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细读章节
注重景物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强调人物描写重方法;环境描写重作用的考察重心。
小结课文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 教师的小结必不可少,通过小节使得学生对文章主旨更深的探讨。
作业内容: 反馈预设:
文章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设想一下,这些人物在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按照要求,想象完成作业。
作业的开放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命运的思考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
晋元中学 丁薇
高中语文高一(下)年级单元教学基本要求 (表三)
单元序号 五 单元类别 文言文 单元主题 亭台楼阁
单元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
学习体会古人以“亭台楼阁”为载体抒情显志和登高临远的意趣;了解“记”、“赋”、“志”等不同文体的特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词性活用现象,以及常用句法。
品味古人骈散结合的优美语言
单元教学的总体设计:
结合作者的主要经历和思想,以诵读为主要教学形式,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
单元教学活动预设:
19. 课时数:8课时
20. 课时安排:
《阿房宫赋》2课时——教师领读,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赋”的文体特点,把握叙议结合的手法,并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黄州快哉亭记》2课时——先介绍写作背景,梳理文章结构思路,由教师引导讲解,然后反复诵读,体会把握作者所要抒发的旷达之志。
《项脊轩志》2课时——作者生平简介,以体验情感为切入口,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归有光散文的基本特色和风格,体会其蕴涵在平淡质朴的文字下的至真亲情。
《四词四首》1课时——以诵读为主,结合作者生平,把握诗词的意象意境,体会作者登高临远所要抒发的感情。
总复习 1课时——课堂提问,或者练习,检查背诵默写情况。
21. 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教师讲读为主,根据需要适当提问
22. 单元拓展学习内容:
杜牧怀古诗《江南春》《泊秦淮》《金陵图》等
归有光《项脊轩志(删节段)》《寒花葬志》
23. 学生学习的成果预设:
能够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亭台楼阁”的意象在古代诗文中所承载的思想情感。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句法。
24. 单元学习评价建议:
通过闭卷课堂练习,检验学生课内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选取课外阅读材料,检验学生迁移能力。
高中语文教案 (表四)
单元序号 五 单元类别 文言文 单元主题 亭台楼阁
课 题 阿房宫赋 课时数 2
教学设计思想:
从“知其人”入手,结合社会背景,了解杜牧诗文的思想主题,再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赋“这种文体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把握本文中心主旨。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2、 把握文章叙议结合、夸张铺陈等写作特点,体会“赋”的文体特征;
3、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告诫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朝骄奢淫逸而走向灭亡的覆辙。
重点难点:
1、 把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以及某些文言实词和器物名;
2、 学习了解“赋”铺陈夸张的行文特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 师生课堂行为 媒体使用建议 相关说明
一
引入
1、 作者介绍和代表诗作《过华清宫》等,总结杜牧借古讽今的创作手法。
2、 介绍“赋”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 教师介绍、提示,学生回忆记录 ppt 也可以由学生查找资料,分组介绍
二
梳理全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第一段:
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第二段:
渲染阿房宫中的美人和珍宝之多;
第三段:
由铺陈描写转为议论,揭露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四段: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对当朝统治者提出警告。 教师领读,梳理文意,点出重要实词和活用现象;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赋的语言。
三
写作特点归纳 1、 用丰富瑰丽的想象、比喻和夸张塑造了传说中的阿房宫;
2、 描写铺叙和议论相结合,描写为议论作铺垫;
3、 骈散结合,富有气势,增加表现力。 教师举例,领读,学生反复诵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四
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含义用法,掌握文言句式
1、 名→状
2、 名→动
3、 动→名
4、 形→名
5、 形→动
6、 使动
7、 意动
8、 宾语前置
9、 介词结构后置
10、 省略句
11、 判断句 分类整理
课堂练习
五
总结 1、 关于思想主旨和写作手法;
2、 文言语法 抽查提问
作业内容: 反馈预设:
1、 文言词法、句法整理归纳。
2、背诵全文,默写三、四自然段。
理解把握文章主旨,直观感受到赋的行文特点;掌握常见文言语法现象。
教学后记:
高中语文教案 (表四)
单元序号 五 单元类别 文言文 单元主题 亭台楼阁
课 题 黄州快哉亭记 课时数 2
教学设计思想:
本文作为一篇山水游记,具有代表性,通过讲解和诵读,使学生体会其特点和作者蕴涵其中的旷达胸襟。
教学目标:
4、 积累文言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文言常用句式。
5、 了解山水游记的行文和抒情特点。
6、 感受体会作者在人生逆境中所表现出的旷达和超越古人的精神境界。
重点难点:
3、 掌握文言词法句法;
4、 本文借景遣怀,将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 师生课堂行为 媒体使用建议 相关说明
一
相关资料介绍
1、 关于“唐宋八大家”
2、 苏轼、苏辙的相关经历 教师介绍
学生做笔记 ppt 也可以由学生查找资料,分组介绍
二
梳理全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第一段:
介绍亭的位置、建亭原由和亭的命名。
第二段:
描述亭中所见之胜景和由此引发的历史联想,并初步诠释“快哉”含义,为后文铺垫。
第三段:
借“楚王披襟当风”典故,进一步阐释“快哉”内涵,真正电出自己超然洒脱的思想境界;也以此文与志同道合者共勉。 教师领读,梳理文意,讲解字词,适当提问,学生反复诵读,思考回答,记忆。
三
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含义用法,掌握文言句式 1、名→状
2、名→动
3、宾语前置
4、介词结构后置
12、 省略句
13、 通假字
14、 实词虚词 分类整理
课堂练习
四
总结
作者思想感情、行文思路,词法句法 抽查提问
作业内容: 反馈预设:
2、 文言词法、句法整理归纳。
3、 熟读文章,背诵默写结尾议论段落:
“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西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基本了解“快哉”内涵;把握文中涉及到的词法和句法。
教学后记:
高中语文教案 (表四)
单元序号 五 单元类别 文言文 单元主题 亭台楼阁
课 题 项脊轩志 课时数 2
教学设计思想:
以体验情感为切入口,通过反复朗读,一方面锻炼阅读文言文的语感,一方面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验和理解,了解归有光散文的基本特色和风格。
教学目标:
7、 积累文言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文言常用句式。
8、 体会作者选取日常生活琐事来刻画人物、抒发情感的行文特点。
9、 理解作者深沉的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
重点难点:
5、 文言词法句法;
6、 如何透过质朴平淡的文字去体会作者深刻而真挚的情感。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 师生课堂行为 媒体使用建议 相关说明
一
相关资料介绍
15、 作者生平
16、 关于项脊轩
17、 关于散文
18、 关于唐宋派 教师介绍
学生做笔记 ppt 也可以由学生查找资料,分组介绍
二
梳理全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第一段:
描述项脊轩的特点:小、旧、破、暗;与修葺之后的清雅宜人对比,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突出对项脊轩的深厚感情,为下文写人记事作铺垫。 教师领读,梳理文意,讲解字词;学生反复诵读,记忆。
第二段:
开始记述可喜可悲之事。
一“悲”:大家庭分崩离析,家道中落;(“……凡再变矣。”)
二“悲”:慈母早逝;(“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三“悲”:祖母厚望未孚;(“……令人长号不自禁。”)
情感逐步推进,由淡转浓,由含蓄到迸发。
第三段:
繁荣简单记述自己的闭门读书的生活和项脊轩四度遭火灾而幸存,表达作者对它的深厚感情。
第四段:
“喜”:回忆与妻子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夫妻间深厚的感情;
“悲”:妻子早逝,无限悲伤,重修项脊轩;
第五段:
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以乐景衬哀情,表达对亡妻的深深怀念。(含蓄而深沉)
三
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含义用法,掌握文言句式 1、名→状
2、名→动
3、宾语前置
4、介词结构后置
19、 省略句
20、 通假字
21、 实词虚词 分类整理
课堂练习
四
总结
作者思想感情、行文思路,词法句法 抽查提问
作业内容: 反馈预设:
4、 文言词法、句法整理归纳。
名→状
名→动
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
省略句
通假字
实词虚词
5、 模仿本文的选材和抒情方式,写一段300左右的记人叙事短文。
3、背诵默写第一段。
了解文意,把握本文记人叙事基本特点:平淡朴素的文字之下饱含的深情。
掌握文言词法。
教学后记:
第六单元
祁敏
高中语文 高一 年级单元教学基本要求 (表三)
单元序号 六 单元类别 文言文 单元主题 古典诗歌
单元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简单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分类和总体特征,了解本单元诗歌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古诗鉴赏的一般方法,如以《梦游天姥吟留别》、《终南山》等为例,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文学形象,培养学生吟诵诗歌的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背诵名句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篇背诵
《律诗三首》全部背诵
《绝句三首》全部背诵
基本内容: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歌颂青年男女忠贞爱情、批判封建礼教压迫的乐府诗、叙事诗,有着典型的现实主义精神,善于运用赋、比、兴手法,人物形象极其鲜明。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及相关内容的拓展比较,不仅可以初步把握叙事诗鉴赏的基本规律与方法,而且有助于我们认识汉乐府民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继承、发展与影响)。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诗仙”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可以帮助我们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以及他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夸张的特点,感受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慕,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精神。
单元教学的总体设计:
课外阅读袁行霈的《诗赋论》,简单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规律及总体特色。在诗歌教学中适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课件、配乐朗诵磁带等,调动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热情。重视诵读教学,在教学中可采取分角色朗诵,吟诵等。加强课外阅读。
单元教学活动预设:
25. 课时数:6课时
26. 课时安排: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3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 1-2课时
《律诗三首》1课时
课外学习、背诵《绝句三首》
27. 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教师讲解与学生诵读相结合;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28. 单元拓展学习内容:
《陌上桑》、《行路难》、《将进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登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使至塞上》等
29. 学生学习的成果预设:
能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按要求背诵名篇、名句;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简单常识
30. 单元学习评价建议:
根据学生课内、课外各项活动的参与程度以及各类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建议适当选取拓展材料进行课堂练习,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的迁移能力。
高中语文教案 (表四)
单元序号 六 单元类别 文言文 单元主题 古典诗歌
课 题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课时数 2-3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诗内容较为浅显,故事性强,适合运用分角色朗诵等活动方式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帮助感受与理解。而文中相关的文言、文化知识可以用完成专项练习的形式加以整理和巩固。
第一课时侧重于内容理解,第二课时侧重于鉴赏方法的点拨与知识的梳理、积累
教学目标:
1、 感受主人公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追求爱情的不易和对爱情的忠贞
2、 了解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掌握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3、 简单了解汉乐府民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继承、发展与影响)
4、 归类整理“自”、“相”、“见”的用法;初步掌握偏义复词、古代纪时法等文言、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感受主人公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追求爱情的不易和对爱情的忠贞
2、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简单了解汉乐府民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继承、发展与影响)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 师生课堂行为 媒体使用建议 相关说明
一、
导入
《上山采蘼芜》
或梁祝的故事 学生谈理解
教师点拨、总结 ppt 可结合影视作品中的片断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二、
初步了解
检查预习:
梳理情节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二、
整体感知
人物形象理解 交流:故事中我最喜爱的人物与我最讨厌的人物
要求:说明理由 在讨论中逐步挖掘各人物的形象特征;教师可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通过板书将学生对人物的初步认识一一记录下来,相机追问点拨、引发讨论
三、
细节品味
人物形象理解 分角色朗诵
要求: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特定的情境,尽可能模拟人物的声气
通过学生的互评和教师的归纳,明确人物个性化的形象特征
通过分角色的朗诵,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与曲折的情节发展中人物的几次对话对展现细腻心理的作用
四、
方法点拨
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主旨的联系
概括主题
五、
比较拓展
《关雎》
《遵大路》
从内容与形式上进行比较阅读,思考:汉乐府民歌对《诗经》艺术成就的继承与发展
拓展:关于“新题乐府”、新乐府运动
ppt
初步了解汉乐府民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继承、发展与影响)
要点:1、现实主义的传统2、铺陈、比、兴的运用3、诗体上的发展与叙事能力的成熟
作业内容: 反馈预设:
1、拓展选读:《陌上桑》《上邪》《长歌行》《有所思》《孤儿行》《战城南》等,体会并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感受乐府诗的特点
2、完成专项练习:
算一算:古代纪时
找一找:偏义复词
辨一辨:一词多义(“自”、“相”、“见”等)
3、背诵课文中的名句
教学后记:
高中语文教案 (表四)
单元序号 六 单元类别 文言文 单元主题 古典诗歌
课 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时数 1-2
教学设计思想: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我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教学时可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不仅注重课内诗歌的诵读与学习,而且通过预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促进学生课外对李白作品的阅读与整理,帮助学生对其人其作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 1-2课时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简单了解 “歌行体”这一诗歌体裁
2、感受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体会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夸张这一基本特点
3、领会“梦游”的意境中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精神
4、理解“知人论世”、“读懂标题”、“寻找诗眼”等方法对探究诗歌的作用
重点:
感受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体会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夸张这一基本特点
难点:
领会“梦游”的意境中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精神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 师生课堂行为 媒体使用建议 相关说明
课前准备
调动已有积累,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1、 查阅相关资料,熟悉本诗的写作背景,结合注释读通全文
2、回忆、整理以前熟悉的有关李白的诗歌及名句
一、
导入
李白名句的回顾
——“诗仙” ppt 所出示的李白名句由师生在课前共同寻找、挑选
二、
探究 抓住“梦游”这一线索,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诗仙”李白的诗歌特点。 简单介绍“歌行体”这一诗歌体裁
听配乐朗读磁带,创设情境,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1、写作内容的选择:梦游仙境,记梦诗、游仙诗(三段分说其缘由、过程、感怀)
2、个性思想的展现:骑白鹿、访名山,不摧眉不折腰,脱离尘俗、洒脱自由
3、写作手法的选择:典型的浪漫主义,奔放而又飘逸;
大胆的夸张的修辞,丰富神奇、绚烂多彩的想象,给读者以梦幻的美的享受
反复诵读
配乐朗读磁带
三、
迁移 《行路难》 阅读比较:
不同点:
《行路难》写于744年,虽失意而渴望从政。用梦类比,暗示自己仍希望得到重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745年,用梦对比,否定丑恶的现实,表明自己不愿折腰事权贵的心声。
相同点: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了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便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ppt
作业内容: 反馈预设:
1、 拓展阅读:《将进酒》、《蜀道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进一步感受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 背诵课文
教学后记:
高中语文教案 (表四)
单元序号 六 单元类别 文言文 单元主题 古典诗歌
课 题 《律诗三首》 课时数 1
教学设计思想:
这一课的教学不求面面俱到,抓住律诗的形式之美和意境之美加以突破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三首诗歌中的文学形象和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2、 初步了解律诗的基本常识,感受律诗形式之美。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三首诗歌中的文学形象和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律诗的基本常识,感受律诗形式之美。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 师生课堂行为 媒体使用建议 相关说明
一、
导入
关于杜甫、王维和陆游的文学常识 学生交流预习
教师总结,
学生记笔记
二、
整体感知
初步了解律诗形式上的基本特点,感受其形式之美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古体诗作比较,分析句式、押韵等特点
三、
重点突破 理解意境 选择一首诗,如《终南山》,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文学形象,理解其与主旨的联系
四、
迁移实践
分析意境 选择另两首诗中的典型诗句,请学生就其意境讨论分析
四、
概括总结
意境鉴赏法 教师归纳总结
作业内容: 反馈预设:
1、拓展阅读:《登高》、《望岳》、《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使至塞上》等,欣赏其格律之美与意境之美
2、背诵律诗三首
教学后记: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