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
(朗读结束,教师并未停止音乐播放,而是让学生继续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
重难点鉴赏
教师:读完全文我们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不停地呼唤,那时什么?
学生:——归去来兮辞
教师:那诗人要“归”哪里去?
学生:乡间(家乡)
教师:陶渊明当时在哪里?
学生:彭泽,在彭泽县做县令
教师:对!本文是他将要辞官是的表达心志是想象之作。作者的归隐的决心是通过自然美来表现的,本文有关自然美的描绘主要集中在哪几段?
学生: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就二三自然段提出疑问,我们在共同解疑中理解课文,鉴赏课文。
学生1:(提问)“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前路”是否在写作者归家的急切心情?
写生2:我认为这里的“前路”是指回家的路。与后文的恨天还未亮相照应,表现了作者急于回家的心情。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表现了作者清晨在陆路行进的情景。那么前文“舟遥遥以清扬,风飘飘而吹衣”写的又是什么景象呢?
学生:这里写的是在船上的情景。
学生1:我认为这里表现的是作者超脱的形象。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作者归家时是由水路再到陆路,而由水路再到陆路的切换为什么这么快速呢?
学生1:展现了陶渊明的归心似箭。
学生2:“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句中陶渊明为什么会有童仆呢?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下注解一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但家境贫寒,为谋生曾经作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后在彭泽县令任上仅八十余日,就辞官回家,从此就躬耕陇亩,不再出仕。本文写于他辞官之初。)通过注解我们了解了为什么会有“童仆”而且我们还看到家人也希望他归来。
学生:文中大量出现虚词“以”、“而”例如“倚南窗以寄傲”,那么“以”、“而”具有怎样的作用?
教师:(教案 fanwen.oyaya.net) 这位同学从虚词用法的角度,提出了“以”、“而”的作用,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文中大量出现了这两个词语,而其主要起了连词的作用,表示承接和递进的关系。这是从语法的角度理解这两个词语,大家认为从鉴赏的角度看“倚南窗以寄傲”中的“傲”指的是作者“傲”的什么?
学生1:傲世
学生2:不屑于繁华的都市,厌恶龌龊的官场。
教师:前面通过大家的提问我们鉴赏了有关归家途中以及到家门口的诗句,那么作者回到家中做了什么呢?
学生1:“引壶觞以自酌”表明其回到家中是自斟自饮。
学生2:在饮酒中展现他在家生活的自由自在。
学生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我认为借“松菊”傲寒飘香表现诗人品格,具体来说就是自己归隐后,精神留存的一丝欣慰之情。但“三径就荒”又包含怎样的情感呢?
教师:这位同学为我们准确的分析了“松菊犹存”这句诗歌的含义,而“三径就荒”描摹出的是院子里的小路就要荒芜了。隐含着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少数人交往的典故。由此可以看出“三径就荒”实际表现的是诗人渴望远离城市,向往宁静生活的愿望,即通过自然美展现人格美。
学生1: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莲出淤泥而不染,松代表高风亮节。……在“抚孤松而盘桓”中,我认为松象征诗人的高尚气节。但“盘桓”该怎样理解呢?是否表现的是诗人的迷茫?
(面对学生精彩的回答,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教师:请同学们联系上文中的诗句“景翳翳以将入”以及“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思考这三句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否能由此回答出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学生1:我认为倦飞的鸟儿表达的诗人叶落归根的情感。
学生2:我认为“景翳翳以将入”交待了当时已经是傍晚的光景了。
学生3:“云无心以出岫”表现了诗人的清高与厌俗。
教师:“无心”表现了云彩自然而然的飘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自然美中渗透了人生哲理。联系刚刚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看出“盘桓”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学生:傍晚时,留恋园中美景不忍离去。
教师:纵观第二自然段,概括地说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归途、家中、院落。
教师:以上我们鉴赏了第二自然段的美景,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陶渊明对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在第三自然段作者再次发出了深情的呼喊“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请同学们思考他要同谁断交,同谁交往?
学生:他要与官场断交,与亲戚、农人相交往。
教师:与亲戚、农人相交往时心情怎样?
学生1:开心,充分享受着自然之美,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教师:正如同学所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领略。承接这两句诗歌,作者感到应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具体来说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学生1:我认为这个句子表现的是诗人对自然的顺应,但其中也有些许失落的情感。
教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我们共同鉴赏了《归去来兮辞》这篇千古美文,重点领略了二、三自然段对自然美的描写,进而通过自然美感悟到了作者的心境美。好,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朗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在自然美的描写中所表达的感情。
师:没有同学举手提问,就意味着都读懂了,那我就检查一下。陈华,我想请你将“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翻译一遍。
生:认识到误入歧途没有多远,感觉今天是这样而昨天不是。
师:请坐。前面的翻译比较准确,后面一句有点问题。“觉今是而昨非”的意思是察觉到今天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看前面,作者说自己今天回去,是辞官回去,所以说今天做法正确是指回家归隐是正确的,以前出去做官是错误的。
师:张玲,我想请你翻译“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生(较吃力):既然……既然幽深曲折的样子……寻找山谷,也就曲折的经过小丘。
(该生翻译比较吃力,中间停顿了好一阵子)
师:请坐。翻译比较勉强,对照书上的翻译,要灵活处理。我们一起看,这里的“既”“亦”是连词,“既去探寻幽深曲折的山谷,有经过了崎岖的山丘”。看来大家对课文上没有详细注解的句子还是不太会翻译。以后一定要把课文的注释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好,下面我想请大家把全文齐读一遍。归去来兮,预备起!
(生读)
师:恩,读完了。但是我总感觉大家读得少了点味道,我们读诗词文章的时候要读出自己,要从作者的文章中找到共鸣,只有找到共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文章的情感,才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思。这回我想请大家当回老师,我来当回学生。大家听听我是怎么读的,你认为我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不到位,大家可以指出来。
(生点头赞同,兴奋。师读,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哎,不能只鼓掌啊,要提意见啊。
(生笑)
生:我觉得“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要读得更恬淡些,因为我觉得作者此时心情是平静的。
生:“乃瞻衡宇……有酒盈樽”应该读得节奏更快些,此时作者回家心情是急迫的,要体现他回家的高兴心情。
生:首句“归去来兮”声音不应太高,应稍低一点。
生:“田园将芜胡不归”要读得更有变化,“田园将芜”声音要高些,“胡不归”要降下去。
(师要求生读,生说读不好,师又照生的说法读了一遍,众生笑,鼓掌)
生:“既自以心为形役,悉惆怅而独悲”,要将“独”字读得重一点,体现作者个人感受。
生:“怀良辰以孤往”到结尾,应该平和一点,此时作者上平稳的心情,怡然自得的心情,而你却读得太重了。
……
(学生一口气指出不下十处不妥之处,我有的表示接受,有的不置可否)
师:刚才大家指出了我的不足,看来大家对文章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了,我想请大家再大声的自由的将本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出感情。
(生大声朗读,有的摇头晃脑,非常投入)
师:停下来,基本上大家又读了一遍,刚才我说了读文章要读出自己,要找到共鸣,文章中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感触,就是共鸣,有了共鸣,才能更深入的体会文章的内涵,不管你的感触是什么,只要能引起感触就是好的。哪位同学说说体会?
《《归去来兮辞》教案(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