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教学过程】
讲述趣味故事:“鹿死谁手”——孙手
古代有一个皇帝,有一天他命令手下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员大将陪同他外出打猎,经过一番追逐,有一员大将的一只箭射中了一只鹿,但是,究竟是哪一员大将射中的,开始谁也不清楚。这时候,皇帝叫大家先不要去看箭上刻写的姓氏,而要大家猜一猜是谁射中的。于是,八员大将众说纷纭。
1、赵:“或者是王将军射中的,或者是吴将军射中的。”
2、吴:“不会是我射的,也不是王将军射的。”
3、钱:“如果这只箭正好射中鹿的头,那么肯定是我射中的。”
4、李:“即使这只箭正好射中了鹿的头上,也不可能是钱将军射的。”
5、周:“赵将军猜错了。”
6、王:“赵将军没有猜错。”
7、孙:“我可以断定是郑将军射中的。”
8、郑:“不是孙将军射中的。”
大将们猜完之后,皇帝命令赵将军把鹿身上的箭拔出来验看,证实八员大将中有三人猜对。那么,我们如何判断:究竟鹿死谁手呢?
(导入:)上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有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人的主观能动性都有哪四方面的表现?(提问)
我们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谁你所愿,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它要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板书)
一、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所谓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首先是一种本质的联系。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各种各样的联系之中。但并不是任何一种联系都是本质的,都可以称为规律,只有体现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联系,才是本质的联系,才可能称之为规律。规律作为一种内在的,非表面规律的联系,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例如:苹果落地、水向低处流,向空中抛一个物体又落回到地面,月亮绕地球转等。这些都是现象,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而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万有引力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
规律,其次是一种必须联系。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规律,再次是一种稳定的联系,它是贯穿在变动不定的现象中的相对稳定的联系,重复性是稳定性的表现,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一定要重复出现。例如,只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电流变化必然引起磁场变化,而磁场的变化,必须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这就是电流与磁场之间稳定的关系。
规律最主要的性质就是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是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人不能任意创造和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改变规律,人只能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例如:“万有引力规律”、“生物遗传规律”。正如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体现规律客观性的寓言。
有个寓言说,有一家人养了一头母牛,平时都是每天挤奶一次以供自用,一天主人决定要宴请客人,便想每天挤下一些奶积攒着,等到请客那天牛奶会丰富些。可是又一想,离请客的那天还有一个月呢?如果挤下来放到那天,不都要变质了吗?还不如在牛肚里储藏着,到时候又多又新鲜,岂不更好!于是他就这么做了,请客的日子来到了,宾客们纷纷入座,那主人便兴冲冲地跑去挤奶,结果大失所忘,一滴奶也挤不出来。从这个寓言,我们可以看出,牛乳分泌奶汁有自身的规律,人的认识必须符合这个规律。否则,凭想当然办事,必然会闹出上面那个牛主人的笑话。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必须受到规律的惩罚。例如:“拔苗助长”的寓言,1958年我国大跃进。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