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我与地坛(教师中心稿)



刘星河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
2、理解本文几处景物描写的情味。
3、品味评价作者沉静、抒情的语言。
4、通过学习,培养正确对待生死、正确对待父母的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克服脆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解作者在地坛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境界中所获得的对生命的新的认识。(2)在理解文意、分析思路、揣摩语言等方面释疑解难。
2、难点:(1)理解文中母亲给作者的生存的启发。(2)领会本文饱含感情,又充满哲理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读导入
1、(听音乐《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丧失听力。《命运交响曲》是他在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写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人生最强音。
古今中外像贝多芬这样勇敢抗争厄运、奋起拼搏成为生活强者的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其中一个。
2、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近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等。还有散文集《爱情问题》《学习对话》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他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暗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些心魂的可能与去向。”这也是对他作品的最好的注释。
(二)自读感知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炫( )耀 坍圮( )( ) 亘( )古不变 祈祷( )( )
猝( )然 隽( )永 倔强( )( ) 焦灼( )
熨( )贴 恪( )守不渝 社稷( ) 濒( )临
2、解释下列词语。
(1)心神恍惚: 。
(2)沧桑: 。
(3)坍圮: 。
(4)熨贴: 。
(5)猝然: 。
(6)坚忍: 。
(7)隽永: 。
(8)恪守: 。
(9)声名狼藉: 。
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这篇散文写自己,也写母亲,写自己又为写母亲作了铺垫。
第一部分是写

第二部分是写

4、从本文的内容上看,课文有两条线索,那么这两条线索是什么?
第一条线索:

第二条线索:

这两条线索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第二条线索是对第一条线索的深化和展开。
(三)研读探究
1、《我与地坛》中第一部分作者花了许多笔墨描写地坛,作者写了地坛哪些方面?“地坛”对作者有哪些启示?
答:(1)



(2)


2、在第五节作者笔下,蜂儿、蚂蚁、瓢虫、蝉等小昆虫真的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来到这世上吗?作者明白了什么?
答:(1)



(2)


3、作者在第二部分里,面对地坛想了好几年,终于找到了答案:地坛帮助他解决了该不该去死和为什么出生的问题,摆脱了生与死的纠缠,从残疾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活下去,怎样面对残酷不公平的命运。这个问题的解答,也不是史铁生一个人完成的,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伴行,是母亲的爱和理解帮他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但这也使母亲成为“活得最苦的母亲”。请你谈谈如何理解这一点。
答:




4、母亲默默忍受着活着不如离开人世的痛苦,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她无私地奉献出毫不张扬的母爱,以行动感染熏陶着残疾的儿子。史铁生终于逐渐地理解了母亲,懂得了生活。作者用了哪些材料写出他对母亲的理解?请阅读课文加以概括。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阅读第二部分,说一说史铁生从母亲身上读懂了什么?
答:


(四)品读鉴赏
品读文章第七节,完成后面的题目。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1、文中连续用了六个“譬如”,是按怎样顺序安排的?
答: 。
2、这六个“譬如”印证了什么道理?
答: 。
3、“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 《我与地坛(教师中心稿)》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8891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高三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