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教案 >> 正文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高春杰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指代的不同内容。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三、教学难点:
    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四、教具准备:
    计算机.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不同内容。
   2、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4、正确地评价少儒子这个人物。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螳螂捕蝉》。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古文吗?我们是怎样学习古文的呢?
    (回忆学过的古文,复习学古文的方法。)
    所学过的古文有《狐假虎威》、《滥竽充数》、《刻舟求剑》等
    学古文的方法:
    (1)多读。
    (2)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3)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查阅有关资料。
  二、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
  (一)、.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1、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对照译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结合上下文讲一讲每个“其”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出不懂的问题。
   4、查阅有关资料。
  (二)、逐要求进行检查:
   1、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你有哪些了解?
    (1)学生介绍有关资料。
    (2)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心汉王朝的兴衰,他著名的两本书《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阅读的书籍。主要目的用于劝谏。如果同学们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新序?说苑选译》。《说苑》一书共20卷,《螳螂捕蝉》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刘向写这个小故事能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2、检查朗读:
    (1)谁愿意第一个把课文朗读一遍。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流利,停顿是否合理。
    (2)评读,再指读。
    (3)练习读出一点儿古文的味道。
      A老师示范读第一句。B学生体会读。C指名读,齐读。
   3、检查字词的理解。
    (1)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课件显示整篇课文,“其“字加点)
      A、文中这么多的“其”字你们都理解了吗?谁能一边读课文一边说说“其”字在不同句子中分别指的是谁或什么?
     (指一人说)其他同学作裁判,看他和你理解的是否一样,如果认为他说的不对,可以随时举手订正,看谁判断准,反应快。
      B、理解了这么多“其”的意思,你有什么发现吗?
     (.课件把所有带“其”的句子及解释全部显示)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同样一个“其”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事物是不同的。在古文中像这样的字或词很多,它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这是我国古代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同学们以后还会深入地学习。
    (2)检查注释中没有的、必须通过查字典才能理解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子(你)是(这,此)务(追求)悲(动听)
     (学生逐个讲解自己所查的重点字词的意思,.课件重点出示这四个字的意思。)
    注:“悲”在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均没有“悲鸣”的解释,学生大多选“悲哀”,这里老师须引导学生理解“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此时它不但不悲,反而是在唱着动听的歌,这“动听”的意思是从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有许多字古今的意思差异很大,所以同学们要想深入学习古文还要预备一本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
   4、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
    (2)指名讲故事内容。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提出不懂的问题:
   1、老师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1)少孺子为什么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吴王为什么不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
   2、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可结合课外资料谈)
   3、全班交流
    (1)少孺子为什么要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故事(.课件显示“故事”)。
    (2)学生结合当时的形势来说一说。(.课件显示“春秋形势图”)
      A、学生谈。
      B、引导学生找出“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这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什么。(找出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C、老师操作.课件,并给予进一步补充:如果吴王为了夺取地盘而攻打楚国,就可能使吴国遭到巨大损失,甚至丢掉整个江山。可见少孺子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
      D、少孺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劝阻吴王不要攻打楚国,要考虑周到,通盘谋划。)
      E、既然目的是这个,直接向吴王讲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呢?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想象少孺子听了吴王“敢有谏者死!”这个命令后的心理活动,认识到直谏不行,不见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故意地“怀丸操弹,游于后园,”故意地“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就是要引起吴王的注意,趁机讲这个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精心安排设计的,足见他用心良苦。)
    (3)吴王为什么没有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呢?
      A、少孺子的目的达到了吗?读读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意思?(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B、吴王说:“好啊!”他在夸赞什么?
      (1)少孺子聪明
      (2)少孺子机智、勇敢。
      (3)少孺子忠心爱国。
      C、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吴王在夸赞少孺子的同时还在为自己没有攻打楚国而庆幸,为国家有少孺子这样的栋梁之材而自豪。所以他由衷地说了一句“善哉!”(生读)
       应当重重奖赏的忠臣,能杀吗?——不能。
  四、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1、吴王决心伐楚,态度极其坚定时,他是怎么说的?
    A、学生自读
    B、学生体会读。
    C、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
    D、全班体会读
   2、指导学生对比朗读吴王的话。
    A、指名前后对比读。“敢有谏者死!”——“善哉!”
    B、全班对比读。
    C、师生合作对比读。
   3、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与理解自由朗读全文。
  五、学生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收获或体会。
   A、可以谈对课文道理的理解。
   B、可以谈对文中两个人物的看法。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的感受很深,这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一直流传至今的原因。回去以后把它背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编排一个课本剧;也可以发挥想象,练习创造性地复述。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检查背诵课文。指导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略)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凹丫丫范文教案频道http://fanwen.oyaya.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9023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六年级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