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第九框 活动课 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
第四课 第九框题 活动课 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开放的思维方式分析有关的文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程度。
基本要求
理解: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
活动:采取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情况,并就如何改善文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
教学重点
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教学难点
如何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需要社会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讲解新课
1、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3、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三下乡: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诞生于1995年10月。当时,中宣部、文化部、农业部等8部委联合发起了文化下乡活动,收到很好效果。1996年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潮的到来,中宣部、科技部、文化部、农业部、卫生部等10部门把文化下乡进一步引向深入,联合发起并组织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
《第四课 第九框 活动课 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