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政治教案 >> 高二政治教案 >> 正文

高二教案(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对立、统一的含义。
   理解:矛盾的概念。
   运用:运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先进与落后,奉献与索取,民主与法制,纪律与自由,个人与社会等辩证关系。
    能力方面
  ⑴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时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
  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觉悟方面
  通过学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教学重点

矛盾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立的含义,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
教学方法

①事例说理法:先由教师针对要讲的理论观点举一个事例或讲一个故事,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这个事例或故事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教师所举事例或故事务必生动、具体、富有哲理、且具趣味性。

②漫画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者老子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同样的,在古希腊也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认为“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同学们,世间的万物都包含着这样的道理吗?你能用其它内容把这个句子排列下去吗?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入手,把握矛盾的概念)(学生举例。)
  不论是老于的思想,还是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及同学们举的几个例子,都包含了事物一分为二的合理思想。既然事物本身都是一分为二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如实地反映它们的本来面目,也要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这才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即矛盾分析的方法。那么什么是矛盾?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本课学习。
   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从教材引用的老子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声音的高与低、前和后都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有区别,但它们又“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说明它们还有密切的联系;在赫拉克利特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高山区别于平原、冬区别于夏、春不同于秋,但它们又共同联系组成大地,组成一年的四季;同学们举的大和小、上和下、左和右、轻和重、黑和白、真和假等事例中同样具有这样的共同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既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上就叫做矛盾。

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准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第一,矛盾概念是本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

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
  第二,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起点。尽管高二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中,已广泛接触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但毕竟没能从哲学的高度来进行思考和把握。
  第三,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理解矛盾概念时,疑难之点较多。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着“奠基”、“启蒙”的重要意义。
  对于这个重点问题,要紧扣《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用多种实例阐释矛盾的概念",以实例为基本进行阐释。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把握由具体 (个别)到抽象 (一般),再由抽象 (一般)到具体 (个 别)的教学思路。“个别——一般——个别”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本秩序。先从具体事例人手,通过分析、概括出矛盾概念,然而运用矛盾概念去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哲学概念不等于具体的事例,而老师讲概念时又总是用事例来证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重视。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例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概念不等于具体事物,概念又离不开具体事物,它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又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并通过具体事物表现出来。把握这一思路和方法对于突破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要对抽象的矛盾概念搞好分析。教材在引出矛盾的概念之后,着重从“对立”、“统一”各自的含义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体现了用一般为指导去理解个别,由个别理解一般的思路。搞好这一分析,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的关键。在对具体事物的矛盾进行分析时必须做到:A:要具体说明而不抽象套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才干。B:要科学不要肤浅,既通俗又深刻。C:要通俗不要艰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辩证矛盾的概念,应尽可能的引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做到通俗明白,浅显易懂。
  再次,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的比较中去说明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时,要注意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的比较,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例如,自由和纪律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把两者割裂开来,夸大一方而否定另一方,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第2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矛盾是如何对立统一的。首先看哲学上讲的“对立”的含义是

指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6页第4自然段并思考:①在课初你举的事例中,事物两个方面的区别是什么?二者是如何对立的? ②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是否是一回事?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结合事例分析、回答问题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归纳、总结。)
  从同学们对一个个具体事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概括总结出共同的东西,对立指的就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互相斗争。
  (1)“对立”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学生分析回答问题②,教师讲授。)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矛盾双方互相对立、排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表现为外部冲突、对抗与非对抗,也可以不是。哲学上讲的“斗争”不仅概括了社会领域中或政治用语中经常讲到的“斗争”,而且也概括了自然现象和思维现象领域中的一切对立和斗争。例如生物学上讲的遗传和变异就各有不同特点,他们的对立表现在:遗传指的是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我国民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说法就是对这种现象的反映;我国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这指的是变异现象。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及形成新的物种。遗传、变异的这种差异性也是哲学上所讲“斗争”的一个具体表现,其它还有同学们在学习上的比学赶超;理论专家们在学术上不同观点的争鸣、讨论同样也是“斗争”的具体表现。因此,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斗争”同哲学上讲的“斗争”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因此我们不能把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
  那么,什么是统一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7页第4自然段至第88页第1自然段,并思考:①统一的两种情是什么?②分析课初你举的事例中,事物的两个方面是怎样统一的?(学生阅读,回答问题并分析自己所举事例,教师归纳、总结、补充讲授。)
  2)“统一”的基本含义
  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讲解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漫画讨论法”:
  题目:《他敢剪吗?》(教材第88页)
  组织过程:
  第一步,利用多媒体把漫画《他敢剪吗?》显示出来。注意适当在漫画中添加有

《高二教案(3.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9160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高二政治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