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教案(2.8 按客观规律办事)
2.8 按客观规律办事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含义。
理解:
①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统一的;
③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运用:
①运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例,说明规律的客观性。
②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能力方面
①通过交流个人遵循学习规律搞好学习的体会,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②通过“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统一原理的学习,分析改革开放中的典型事例,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
①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②认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教学重点
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
规律的客观性,特别是思维规律的客观性。
教学方法
导与思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②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设计以上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讲授本课新知识,明确规律是客观的,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哲学上所讲的规律就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不是外力强加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由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又把规律叫做客观规律。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们就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按客观规律办事
1.规律具有客观性
(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多媒体显示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荀况
教师提问:荀况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荀况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不会因尧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桀是暴君而灭亡。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取消冬天,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而缩小面积。”这说明了自然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
多媒体显示:《太阳系的模式图》
教师提问: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个规律在开普勒和牛顿发现以前是否存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提问:社会规律是不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不是客观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虽然社会规律是通过人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规律就具有主观随意性,它同自然规律一样,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例如,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和承认它们,只要它们发生作用的客观条件存在,它们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再如,历史上,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等,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都采用过残酷镇压和政治欺骗等卑劣的手段,妄图使自己的统治地位永存,但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的,想扭转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无法办到的。以上说明,社会规律的存在和作用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思维规律也是客观的。思维规律虽然从形式上看,是主观意识活动的规律,但从本质上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即思维规律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物质的运动规律。思维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要起作用。人们自觉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就促使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人们把握不到思维规律,违背思维规律的要求,思维规律就决定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必遭失败。不论思维规律促进人的认识,还是惩罚人的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区别只不过在于对人的认识的关系上,思维规律显示出了它的不同作用方向。而且也只因为思维规律从两个方向起作用,才要求我们加强思维训练,及早达到对思维规律的自觉遵循,促进我们不断地得到正确认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总之,无论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还是思维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即是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