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 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3)教师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空)
①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②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____毫米.
③
2.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
4.量出3分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随堂练习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布置作业
5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2分米=()厘米70毫米=()厘米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复习时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厘米=10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
测量游戏
游戏目的
让学生学会用分米、毫米量.
游戏准备
铅笔、橡皮、一枚一分硬币、3分米长的纸条、图钉等物品.
游戏过程
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合作,共同测量以上物品的长度.
《毫米、分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