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环境绿化经验材料
小学环境绿化经验材料一、学校概况
青岛九联小学前身是沽河街道办事处庄扶小学,座落于大沽河西,距市政府7公里。2006年由青岛九联集团有限股份公司投资1200万元兴建而成,2007年6月1日正式启用。学校占地26460平方米,全校绿化用地面积13398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2人,小学高级教师14名,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18人,大专学历21人,10人本科在读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生470人。学校以“创建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为办学宗旨,以“教育设施标准化,生活管理人性化,学生行为规范化,人才培养多元化”为办学理念,整合所有教育资源,加强校企联合,提高教育绿化管理质量。学校集中资金和力量逐步建立教育文化环境,现代教育设施。学校运用审美化、整体化的观点进行校园环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断优化。从2007年开始实施校园绿化环境教育工程建设,投入资金近60万,培植花草数量近2万株,绿化、美化了近13000多平方米,现校园绿地覆盖面积51%以上。2007年起开展“环境友好学校”、后被评为莱西“花园式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
几年来,我校围绕“高起点,高标准,抓规范,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以创省级规范化学校为奋斗目标,以创建文明学校、示范学校环境友好学校、“无烟学校”为载体,集中资金和力量逐步建立教育绿化环境,学校运用审美化、整体化的观点进行校园环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断优化。从2006年开始实施校园绿化环境教育工程建设,2007年起开展“环境友好学校”创建工程。
二、学校绿化的一些基本做法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创建“环境教育”的认识
我们将环境友好学校的创建作为提高办学品位、拓展并深化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环节。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本着“尊重人和完善人”的宗旨,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融入到学校环境绿化教育的全过程,将知识、践行和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明确创建目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明确“以环境绿化教育为依托,倡导环境友好管理,带动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作为办学理念,将环境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中。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教导处、政教处、少先队、各教研组负责人以及家长、学生代表组成的领导小组。并把环境绿化教育的具体活动落实到人,责任到人,教导处把好学科渗透关,一线教师负责在学科中实施,政教处、少先队负责环境活动的执行与指导,综合实践课教师负责环保知识讲座,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绿化建设与管理。采取多层次、多角度,抓结合、促渗透的措施,全方位地推进环境教育。
(三)结合新课程实施,让“绿色”走进课堂,走近每一个学生。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基本途径在课堂。
1.加强了环境意识,注重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
首先,定期对教师进行环境知识讲座,利用网络,了解新的环境教育信息。其次,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进行“环境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课题研究,从而提高课堂环境教育的效果。再次,在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了“环境教育必须有机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这一指标,保证了环境教育的持久进行。几年来,我校教师的环境绿化教育意识与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2.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学校坚持全面加特色的办学目标,有计划地实施了“渗透式”环境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调查显示,教师能够按照教材或课程标准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组织教育,教师对环境教育的兴趣越来越浓;与环境教育密切的自然学科、思品与社会学科、综合实践课,其环境教育开展得扎实有效,更好的服务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语文学科随着课外阅读延伸,“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已渐成阅读主流。
通过环境讲座、思辩讨论、主题班会、利用学校广播,班级板报,手抄报等比较常见的形式以及其他教育媒体,全方位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大自然复杂性、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决策的初步能力,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建立能展示其才能的平台。
3.探索“环境友好实践活动”、综合实践课程
结合新课程实施,已逐步构建起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艺术”、“人与健康”、“人与网络”、“人与创造”等六大版块为主的课程内容。通过活动与交往,让学生不仅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而且促使学生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有效的行动。探索丰富多样的课程呈现形式。本学期学校科学教研组已组织两次活动。为学生创设多彩的“环境友好平台”,使每一个学生在“环境友好活动”“环境友好实践”中接受“绿色”的体验,陶冶美的情操,在和谐中发展。使学校环境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不仅表现在现代的环境理论、时尚的口号里,更重要的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态度,体现在学生的世界观、环境观、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中。
1.营造“友好环境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媒体长期进行宣传,还组织学生参加街道的环境保护活动,自觉向父母、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调查、监督社会污染问题,同时强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舆论导向,努力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
2.丰富“友好环境体验”,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成立了生物兴趣小组,植物观察角,着重抓好创建“环境友好班级基地”,把选择权、宣传权、参与权交还给学生;创建“环境友好角基地”,已种植200多盆花。政教处与少先队联合,通过学期系列“学生自主活动”、“班级绿地认养”、“学生认养小树”、“环保志愿者活动”、“参与文明九联社区创建”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里,在富有蓬勃朝气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环境友好情感体验。
3.在学校管理中,我们把“友好环境体验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体师生参入绿化建设,坚持“人文、自然、和谐、民主”的要求,大胆创新,切实转变传统的德育观、评价观。突出团队精神,营造和谐集体,让每一个学生在团结、进取、宽松、和美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三、根据教体局、环保局有关文件,创建青岛市“环境友好学校”(一)组织管理
1.学校经过环境学校创建活动,建立了务实性的环境教育管理工作小组和争创环境友好学校领导小组。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
2.在学校分年度教学计划中都以学校工作目标纳入计划中。在努力争取创建“青岛市绿化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又主动规划创建青岛市环境友好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基础知识及环境友好学校的各项标准的学习培训和花草修剪技术,具体措施落实。
3.学校按年度制定环境教育活动计划,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选择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学校、家庭及周围环境中有代表性的具体环境问题案例,开展生动有益的教育活动,如环境科普宣传、校外考察访问、环保知识竞赛、绿色志愿者行动等。这些活动都能体现生动性、层次性、直观性和有效性,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保能力。由政教处、少先队以及领导小组对活动进行考核,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使创建活动持久开展。
4环境教育与所有的课程有关。学校积极做好结合与渗透环境教育的指导和研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在物理、化学、生物、劳技、语文学科中具体落实环境教育内容。组织环境教案观摩、评比。利用校园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共享资源。
(二)创建环境友好学校的效果
1.我校的环境教育主要采用“学科渗透”和“活动结合”的方法进行,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环境教育列入学校素质教育中,环境教育内容有教案、有说课、有讲评,各学科教师积极优化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教学中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学习效果明显。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教研活动。
2.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要使学生掌握环境基础知识,除了通过有关课程教学之外,还必须进行深入浅出的培训和教育。学校多次邀请镇、区的有关行家来校作环保、食品卫生、防疫等专题讲座。学校还多次组织了“绿色伴我行”“我和环境”“告别陋习”等主题班会,还举行“我爱校园”的演讲、征文比赛。诸多的宣传教育,促使学生切实掌握环境基础知识和环境保护的基本能力。
3.学校在校内成立了“环境友好志愿服务小队”“环保小卫士”等环保社团,生物教研组组织了“环保科技活动小组”。开展以环境科学、环境保护为题材的摄影、绘画、黑板报、手抄报比赛多次,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
4.学校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校一直来开展班级量化考核,环境友好班级、环境友好办公室评比指定,实施爱校公约、卫生公约,美化绿化教室、办公室,把环境友好行动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紧紧的联系起来,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文明意识,环保行为已渐成风气。
5学校布局相对合理,绿化率在51%以上。校园环境做到了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学校生活废水均进入排污沟。教室、校园一日三扫分区包洁,学校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公布并颁发流动红旗。
我们在环境绿化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决心继续努力,不断深化环境教育活动,开创我校环境教育的新局面,争创“山东省省环境友好学校”。
2008年6月18
《小学环境绿化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