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初三数学教案 >> 正文

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教案 第一课时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知识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内容 .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   3.当一组数据的数值较大时,会用简算公式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   2.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反地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渗透数学公式的简单美和结构的严谨美,展示了寓深奥于浅显,寓纷繁于严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美 .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   2.教学难点:平均数的简化计算 .   3.教学疑点:平均数简化公式的应用,a如何选择 .   4.解决办法:分清两个公式,公式②的运用要选择一个适当的a .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与数据打交道,例如,电视台每天晚上都要预报第二天当地的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商店每天都要结算一下当天的营业额,每个班次的飞机都要统计一下乘客的人数等.这些都涉及数据的计算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下面问题.(教师出示幻灯片)   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射击比赛,对他们的射击水平进行了测验.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  7 8 6 8 6 5 9 10 7 4   乙  9 5 7 8 7 6 8 6 7 7   1.怎样比较两个人的成绩?2.应选哪一个人参加射击比赛?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并可以分成小组讨论解决办法.   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从下手,部分学生可能想到去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让学生动手具体算一下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结果它们相等在学生无法解决此问题的情况下,教师说明,这正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写出课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注意,还能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整体感知   解决类似上述的问题要用到统计学的知识,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据之做出推断的科学,它以概率论为基础,着重研究如何根据样本的性质去推测总体的性质.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统计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以至于它已渗透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章我们将学习统计学的一些初步知识.   (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平均数.   1.(出示幻灯片)请同学看下面问题:   某班第一小组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如下:     86 91 100 72 93 89 90  85 75 95   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动笔计算,并找一名学生到黑板板演,讲完引例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求平均数方法,这样做使学生对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能有深刻的认识 .   2.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1、x2、x3、x4xn ,那么x=( x1+x2+x3+x4++xn)/n ① 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 读作“x拨” .   这是在初中数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带有省略号的用字母表示的n个数相加的一般写法 .学生对此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太习惯,要向学生强调,采用这种写法是简化表示,是为了使问题的讨论具有一般性 .教师应通过对公式的剖析,使学生正确理解公式,并掌握公式中各元素的意义 .   3.平均数计算公式①的应用   例1  一个地区某年1月上旬各天的最低气温依次是(单位:℃):   -6,-5,-7,-6,-4,-5,-7,-8,-7   求它们的平均气温 .   让学生动手计算,以巩固平均数计算公式(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应强调:①解题格式 .②在统计学里处理的数据包括负数 .③在本章中,如无特殊说明,平均数计算结果保留的位数与原数据相同 .     例2  从一批机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210 208 200 205 202 218 206 214 215 207 195 207 218 192 202 216 185 227 187 215     计算它们的平均质量 .(用投影仪打出)     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计算,然后一起对答案 .由于数据较大,计算较繁,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 .正好为下面提出简化计算公式作好铺垫 .     教师提出问题:像例2这样,数据较大,计算较繁,因而容易出错,有没有较为简便的算法呢?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都接近于哪一个数?启发学生讨论,寻找简便算法 .     学生回答:数据都在200左右波动,可将各数据同时减去200,转而计算一组数值较小的新数据的平均数,至此让学生再一次两人一组用简便方法计算例2,并与前面计算的结果相比较是否一样 .   讲完例2后,教师指出几点:常数a的取法不是惟一的; 读作“x——撇——拨”;;简化计算的结果与前面毛算的结果相同 .   通过学生的动手计算,若产生困难或错误,教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对公式②的推导更容易接受 .   3.推导公式②   一般地,当一组数据 的各个数值较大时,可将各数据同时减去一个适当的常数a,得到x1=x1-a, x2=x2-a, x3=x3-a, ┅xn=xn-a,那么x=x-a  ②   为了加深学生对公式②的认识,再让学生指出例2的平均质量各是什么?(学生回答)   课堂练习:   教材P148中~P149中1,2,3   (四)总结、扩展   知识小结:1.统计学是一门与数据打交道的学问,应用十分广泛 .本章将要学习的是统计学的初步知识 .   2.求n个数据的平均数的公式① .   3.平均数的简化计算公式② .这个公式很重要,要学会运用 .   方法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学到了示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 .当数据比较小时,可用公式①直接计算 .当数据比较大,而且都在某一个数左右波动时,可选用公式②进行计算 .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3中1、2、3、4 .          


《平均数教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94124.html

  • 上一篇范文: §2.3 平行线特征
  • 下一篇范文: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初三数学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