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观题教学:以变应变
政治主观题教学:以变应变
无锡市八士中学 祁德昆
纵览近些年高考政冶主观题,我们不难看出命题具有新情境、小切口的特点,命题设问体现出开放性、应用性、有效性,命题立意从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参加高考政治科阅卷工作,感触最深的是相当多的考生主观题答题思维能力欠缺,或者回答问题角度单一,只及一点,不及其余。传统的教学观念“以不变应万变”,猜题押宝、被动防御,题型僵化,方法单一,将越来越难以适应高考命题的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倡导“以万变应万变”。在把握“考试说明”的实质内容与改革方向的基础上,变换多种训练形式,变换多种题型,变换多种思维角度和方法。在知识能力要求的一定之规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视野开阔起来,情感丰富起来,个性发挥出来,把知识、能力、觉悟与现实生活的需要结合起来。现总结如下。
一、变换题型训练,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针对高考陈题新做,变换题型考查。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同一知识点考核,以不同题型强化训练,即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如“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我设计了1、选择题:“生产同样一匹布,甲耗费5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6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7小时劳动时间。谁的一匹布的价值量大。A、甲的大 B、乙的大 C、丙的大 D、甲、乙、丙的一样大。2、简答题:生产同样一匹布,甲消耗了3小时劳动,乙消耗了2小时劳动,丙消耗了1小时劳动,试问谁的一匹布的价值大?为什么?
二、变换材料设问,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政治学科知识是相通的,高考更注重考察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2003年上海高考卷第31题:原产于南美洲的“食人鱼”。有专家认为,食人鱼一旦流入我国自然水域,可能给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危害。去年,我国发现部分商家为了牟利而非法引进、销售食人鱼,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关主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了有力措施予以清剿。请简要回答:上述事件反映了有关市场经济的哪些知识?在讲述这道题时,我启发学生再从《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角度思考反映了哪些知识?学生的思维被击活了,不仅开阔了思路,而且把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起来,全面地认识、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
三、变换原题背景材料中的主体,帮助学生对异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行为主体不同,体现的政治学道理就有区别,分析材料时要特别注意。如在讲热点材料: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2003年9月20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主要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在学生分析完此题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我把材料的主体改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又该如何回答?学生答上了党的性质、地位、党的领导等?从而帮助学生区分党不属于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及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等。我再次改变题目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决定。”问学生如何回答?这样既巩固了相关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四、变答案的内容,使答案更丰富。
政治高考主观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2004年政治科《考试大纲》在“答案与评分参考”的设计上,继续沿用“酌情给分”和“酌情加分”的做法。通过赋予阅卷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保证考生不同于参考答案的角度回答、且回答思路合理的答案得到合理的分数,并在客观上鼓励考生提出创见性的观点;在论述题中设置了综合评价分。因此,在平时的主观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为开放性试题补充答案,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例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该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问题:“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治学道理是什么?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是(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3)对人民负责是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4)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参考答案,(3)与(4)次序对调,同时启发学生从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等方面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变答案顺序,使之更合情理。
即使高考试题的答案也会存在欠缺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开动脑筋,深入分析和思考,学会自己“拿”。如在讲2000年高考全国政治卷第34题: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通道。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了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我在讲解这道题时,把高考的答案次序调整为分析省情在先,制定发展战略在后,并让学生比较老师调整的是否合理?为什么?以此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性。教学中应注意:勤于思考、深入思考是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的有效方法。
据考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应该做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学方式可以变教师讲为学生讲;变教师提问为教师提供背景材料,由学生根据材料设计问题和答案;学生编题考学生,学生编题考老师等多种教学形式。
当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以万变应万变。政治主观题教学将成为学生喜欢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