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调查报告
实现六个突破促进农民增收
××市农业局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上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阐述了“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民增收也将发生新的变化。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未来一个时期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农民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规模化水平、产业化水平、适应市场的能力、竞争的水平等,最终的落脚点是效益水平。从现阶段我市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一是农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还比较大,农民增收受农产品价格和政策的影响还比较突出。入世后的农业,面对的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最终只能通过市场竞争。现阶段农民是单个的小生产者,一家一户面向市场有很多困难,发展市场农业主要靠“两腿”支撑:一靠龙头企业,二靠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我市在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两条腿还明显较短,而且质量不高,支撑力不够。
二是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助推力不够。一方面科技应用的支撑条件还不成熟。如科研与推广方面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的青黄不接和“不务正业”等,另一方面科技供给没能形成聚集农民生产力要素的良好效应,从而导致农业生产中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的客观脱节。
三是资源禀赋差异的存在使农民增收空间很小。在土地资源方面,一是规模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商品率低,现金收入少;二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稳定程度低;三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使农民对土地资源占有不完全产权,出售权、转让处置权、风险抵押权不到位,很难成为其固定资产,难以带来其他利润,如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这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与调节中失去很多获得收益的机会。在劳动力素质方面,由于素质不高,一是影响其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影响其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增收上的比较与决策能力,三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在产业链条方面。农业的产前环节属于工业,产后环节属于商业,使农民对农业产业占有的不完整性,失去了分享二三产业利润及剩余的机会,形成了产业利益获得的空洞。产业环境的不良背景严重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同时加大了农民收入对农产品供求形势与价格的依赖程度。
四是劳动力转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方式难以得到快速转变。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不够,服务滞后,劳动力结构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将会逐渐显现,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速度可能趋缓,甚至出现“回流”现象,从而使我市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压力。
因此,现阶段要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优化我市农业内部结构。
围绕龙头企业的需要和自身特色,从培育优势产品入手,扬长避短,构建农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基地,使全市生产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实现区城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一是继续深化农业种植结构。粮食面积稳定在115万亩左右,其中水稻60万亩、夏粮30万亩、大豆15万亩、玉米10万亩;棉花保持在20万亩左右;建设100万亩的油料生产基地,其中油菜籽70万亩,花生、芝麻等30万亩;蔬菜面积15万亩左右。
二是加强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优化品种,提高效益。稳定生猪生产,年出栏100万头;改良畜禽品种,畜禽出栏1000万只;扩大牛羊养殖,牛出栏10万头,羊出栏20万只;发展优质品种,提高肉禽市场竞争力,使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三是突破性发展水产养殖业,使其尽快发展成支柱产业。尤其是名特优新水产品要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形成水产养殖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幅射带动作用。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加入WTO的要求,加速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的产出率、优质率和商品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是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着重扶持金林木业、新美香、宏发集团、兴利食品、中粮祥瑞油脂等一批重点领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让这些龙头企业突出主业,搞好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组建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所从事的产业中加大投入,提高效益,全面增强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是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订单农业的市场导向和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发展规范化、法制化的订单农业,切实促进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三是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农户为基础,根据自愿互助的原则,自下而上建立的各种民间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维护和保障农民和企业 《市农业局调查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9579.html
××市农业局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上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阐述了“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民增收也将发生新的变化。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未来一个时期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农民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规模化水平、产业化水平、适应市场的能力、竞争的水平等,最终的落脚点是效益水平。从现阶段我市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一是农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还比较大,农民增收受农产品价格和政策的影响还比较突出。入世后的农业,面对的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最终只能通过市场竞争。现阶段农民是单个的小生产者,一家一户面向市场有很多困难,发展市场农业主要靠“两腿”支撑:一靠龙头企业,二靠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我市在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两条腿还明显较短,而且质量不高,支撑力不够。
二是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助推力不够。一方面科技应用的支撑条件还不成熟。如科研与推广方面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的青黄不接和“不务正业”等,另一方面科技供给没能形成聚集农民生产力要素的良好效应,从而导致农业生产中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的客观脱节。
三是资源禀赋差异的存在使农民增收空间很小。在土地资源方面,一是规模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商品率低,现金收入少;二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稳定程度低;三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使农民对土地资源占有不完全产权,出售权、转让处置权、风险抵押权不到位,很难成为其固定资产,难以带来其他利润,如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这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与调节中失去很多获得收益的机会。在劳动力素质方面,由于素质不高,一是影响其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影响其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增收上的比较与决策能力,三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在产业链条方面。农业的产前环节属于工业,产后环节属于商业,使农民对农业产业占有的不完整性,失去了分享二三产业利润及剩余的机会,形成了产业利益获得的空洞。产业环境的不良背景严重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同时加大了农民收入对农产品供求形势与价格的依赖程度。
四是劳动力转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方式难以得到快速转变。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不够,服务滞后,劳动力结构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将会逐渐显现,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速度可能趋缓,甚至出现“回流”现象,从而使我市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压力。
因此,现阶段要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优化我市农业内部结构。
围绕龙头企业的需要和自身特色,从培育优势产品入手,扬长避短,构建农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基地,使全市生产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实现区城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一是继续深化农业种植结构。粮食面积稳定在115万亩左右,其中水稻60万亩、夏粮30万亩、大豆15万亩、玉米10万亩;棉花保持在20万亩左右;建设100万亩的油料生产基地,其中油菜籽70万亩,花生、芝麻等30万亩;蔬菜面积15万亩左右。
二是加强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优化品种,提高效益。稳定生猪生产,年出栏100万头;改良畜禽品种,畜禽出栏1000万只;扩大牛羊养殖,牛出栏10万头,羊出栏20万只;发展优质品种,提高肉禽市场竞争力,使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三是突破性发展水产养殖业,使其尽快发展成支柱产业。尤其是名特优新水产品要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形成水产养殖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幅射带动作用。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加入WTO的要求,加速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的产出率、优质率和商品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是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着重扶持金林木业、新美香、宏发集团、兴利食品、中粮祥瑞油脂等一批重点领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让这些龙头企业突出主业,搞好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组建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所从事的产业中加大投入,提高效益,全面增强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是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订单农业的市场导向和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发展规范化、法制化的订单农业,切实促进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三是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农户为基础,根据自愿互助的原则,自下而上建立的各种民间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维护和保障农民和企业 《市农业局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