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第二章第一节 分子
第一节 分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
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现象的形成。
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分子的知识。
【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运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运动的不同。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
【教学用品】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碘、酒精100毫升、水100毫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fanwen.oyaya.net)】
前提诊测:a你想知道水由什么组成吗?
b你想知道在一杯水中放一些蔗糖(白糖),过一些时间,蔗糖颗粒消失,水变甜 了是为什么吗?
目标展示: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
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目标导学:
问:化学是研究什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
谈话:通过绪言课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分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节将进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的研究,在初中物理中只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演示:碘的升华。
让学生在教材的第一部分的1-5自然段找出书中所列五个生活中的现象,教材在解释这些现象时作了怎样的假设?(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运动的,粒子之间有一定间隙)通过这个假设的粒子引出分子。
为什么当我们把一块糖放入水中,糖很快不见了,水有了甜味,当我们经过施用氨水的农田时,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一、分子的存在
由于糖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使水有了甜味,施用了氨水的农田,由于氨气微粒跑到空气中去,所以很远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这些微粒在科学上就叫做分子,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运动
糖分子遇到水就扩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去,可见分子是运动的。
2.分子是有间隔的
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和
100亳升水和100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
因为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有的分子挤点了空隙,所以混合后体积小于200毫升。
结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我们能闻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气味,却看不见氨分子,可见分子是微观粒子,它的体积是很小的。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千克。
(水分子直径大允是2.8×10-10米,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10-2米,地球直径大约是1.28×107米)。
3.分子有一定质量,也有一这体积,但是非常小。
三、分子的概念
水在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质没有变化,其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
硫分子和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所以化学变化后,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了。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并非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所保持。
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热胀冷缩、“三态”的互变等。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演示:铁粉与硫粉的混合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未混合,混合后,分离后铁粉与硫粉的颜色
《化学教案-第二章第一节 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