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报告总结 >> 考察报告 >> 正文

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同市民政局的同志一道,到**、**、**、**等区县的部分乡村,就我市农村特困户救助问题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关注农村特困户,深入开展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党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是履行政府职责,实现城乡社救工作同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任重而道远,必须抓紧抓好。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市现有农村人口464万人,有年收入低于600元以下的农村特困户70272户188027人,占农业人口的4.1%。去年,市政府将救助农村特困户列为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全年要求救助农村特困对象2.8万户,7.2万人。**、**、**实行农村低保,划定的保障线分别为年收入低于700元、500元、400元以下,**、**县的救助标准分别为月人平6元、5元,**县将对象按收入情况进行ABC分类,采取分类施救,救助标准按A、B、C类分别为月人平10元、8元、6元。其它区县实行的是农村特困户救助,**区、**山、**湖、**市为月人平10元,**区、**县、**县、**县、**湖、**镇为月人平5元。这项工作去年启动后,现有享受救助对象30813户72636人,占特困总人数的38.6%,其中:享受农村特困户救助的47820人,救助标准为5.7元;享受农村低保的24816人,保障标准为6.1元。未纳入农村低保的特困家庭有39459户115391人。

  二、贫困原因分析

  1、因病、残致贫。在全市农村特困户中,因残、因病致贫的占贫困户总数的70.5%,残疾的种类多为智残、肢残。这部分对象,因为残、病,不但无法从事生产劳动,有的还需要他人照顾,每年还要大量的医药费。如**张公庙镇张公村的**一家,二老都已有七、八十岁,女儿有精神病,完全无自理能力,全家的主要收入就是二老种的两亩地,生活完全依靠政府的救助接济。

  2、因灾致贫。因自然灾害、火灾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这部分对象占救助总人数的12.6%。

  3、因缺乏劳动力致贫。有的家庭中因为子女残疾、有病,家中缺乏劳动力,不仅要负担医药费,还要支出孩子的读书费用,虽然每天起早摸黑仍然无法摆脱贫困。

  4、因缺乏生产资金、生产技术贫困。这样的户家中有劳动力,但因为缺乏生产启动资金或者缺乏生产技术和相关知识技能,无法形成稳定的家庭经济增长点。如**大坪乡团结村的部分家庭,家中有劳动力也有生产自救的愿望,但由于缺资金、缺技术,所以农业生产收入不高,始终无法摆脱贫困。5、因农业成本过高贫困。农村税费取消后,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家庭收入应该有较大的增长,但事实上由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民实际获得的利益却不多,而且很多对象因家中长期贫困,还有大量积欠的提留需要偿还。

  三、开展农村救助工作存在的困难

  1、缺少指导农村救助工作的刚性文件。全省还没有一个指导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刚性文件,只是在领导的工作报告和讲话中提到要开展这项工作。由于救助范围、施救方式、资金来源、管理方法等内容都没有明确规定,开展工作难度较大。现在我市也只是确定了“不救不得活”大体工作框架,进行小范围、低标准的救助探索。各地虽然出台了试行办法,但这些试行办法都是一些地方法规,彼此之间缺乏协调,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具备指导全局的作用。建立农村特困救助制度是大势所趋,应该及时出台一部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这是搞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前提条件。

  2、救助资金不足。我市从2004年全面启动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三县为农村低保,其它区县(市)为农村特困户救助。一年来,全市月均救助农村贫困户7.3万人,发放救助金495.6万元,救助标准为月人均5.7元。但相对于全市农村特困户18.8万人的总人数来说,已救助人数仅为38.6%,而且,补差标准较低。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居民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费用约为五、六十元,而特困家庭人均月收入只有二、三十元,这之间的缺口无法填补。由于农村特困户的救助缺乏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参与,主要依靠区县政府拿钱解决,无法形成救助

《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976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考察报告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