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新材料作文预测:“港铁骂战事件”构思演练
2012年高考新材料作文预测:“港铁骂战事件”构思演练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2年1月15日下午,一列开往罗湖的港铁列车上,8名内地游客准备离开香港,同车的包括30岁的港人韦先生及女友。乘客中一位内地母亲,把干脆面倒到女儿手里,小姑娘吃的过程中不小心撒落在地上。按照港铁附例,任何人不得在港铁付费区内饮食。韦先生见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对不起,这里不能吃东西。”之后,小孩子就不再吃东西了,小女孩妈妈反驳说他多事,她的同伴则嘲笑韦先生普通话太差。
一位港男说:“有没有搞错啊,道歉就可以了!”小女孩的母亲用普通话回道:“我们从内地过来,小孩子嘛……”随后双方对骂声越来越大,和这位母亲的同行的内地游客、还有几位香港人也加入骂战。后来,港铁职员上车向双方了解情况。小姑娘说:“应该是老妈不对,都怪我。”最后,港铁职员在九龙塘站把双方请下车,解决争执。
读过之后,你有何感想?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涉及几个对象,可从不同层面对他们的行为做出评价,多角度立意:角度一: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最基本的意识,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和道德与信仰有关。没有这个意识,民主和法治都是空的。香港市民有严格遵守秩序的规则意识,内地人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
角度二:理解包容。韦先生善意提醒内地朋友遵守规则,而内地游客对港铁规则不甚了解。双方可能在交流上出现问题,如果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冲动,事情或许会向好的一面发展。
角度三:阳光心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高考作文 fanwen.oyaya.net)对待犯错误的人,攻击谩骂,斥其“低素质”,那么自身又何来“高素质”?我们都是中国人,应该扔掉偏见,敢于直面错误,像孩子那样勇敢地说出“我错了”。
角度四:文明习惯。遵守社会公认的文明规则,是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也是社会得以良性运转的前提。缺乏公德意识,更会造成生存环境的杂乱无章和社会秩序的失范。要想提升国民素质,必须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强烈的公德意识。【素材链接】名言类:1.在好规则面前,懂得捍卫和遵守,生活中才会享受更多的明媚阳光。
——西点军校
2.非常情况下能否坚持原则,常常是判断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依据。
——格兰特
3.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
事例类:
1.规则篇——美国一老妇人打扫房间时发现了一本丈夫生前在县图书馆借的书,已逾期74年!如果现在归还,她将支付高达2000多美元的罚金;不归还,也不会有人找上门来。但她最终归还了这本书并缴纳罚金2701美元。结果图书馆奖励她2701美元。馆长的解释是:“罚款是法律,谁也没有权力改变法律的规定;但作为图书馆方面,有权对优秀读者进行奖励,罚款和奖励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法律和道德是两码事,让规则看守这个世界,更安全可靠。
2.包容篇——曾与福建厦门远华大案有着密切关联的女歌手杨钰莹,在惨遭媒体抨击、嘲讽乃至人身攻击后,京城演唱会居然掌声如潮、鲜花不断,据说连号称“词头”的著名词作家乔羽老爷子都当场夸奖“杨钰莹是个好孩子”。有人欣喜地写文章说:乔老爷子是在以一个长辈的宽大胸怀,呵护、鼓励一个曾经有过“问题”的后生。这就是今天的文明,更是今天的进步。
【针对时文】
再听一听陈天华的“警世钟”
顾则徐
《南方都市报》2月1日报道,内地客港铁上吃泡面事件在香港引发了大讨论,香港特首办请专家开讲,港府高官呼吁双方理解克制。
此次事件的升级,其实质是文化差异导致行为评价差异,进而演变为“内地人”与“香港人”的情绪冲突。香港是个开放社会,内地是个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社会,作为开放社会的香港人,应该对内地人多一点包容,客观承认内地人有许多不同的行为习惯。内地人毕竟大多能接受和理解香港的行为规范,也能够包容香港人的批评。作为走向开放的人群如果不能包容批评,只会停滞不前,难以进步。
100多年前,刚走向开放的中国知识分子大量跑到日本,1905、1906年在日本的留学生达到了高峰,至少有一万人。随即日本舆论对中国留学生不文明行为的批评也多了,比如批评中国学生边走路边吃食物、在饭店大叫大闹、喜欢在墙上题诗描画、在教室里抢位置、不好好读书却热衷于嫖妓等。日本政府迫于舆论出台了主要针对中国人不良行为的《留学生取缔规则》,所谓“取缔”就是管束的意思。以杨度为首的中国留学生,并没持客观对待的态度,认为这是侮辱中国人,并提高到了亡国的高度,鼓动起了一个大规模的抵抗运动,这样日本舆论对中国留学生的批评也就更加严厉。写《猛回头》《警世钟》的陈天华不赞成搞大罢课,但有一天看到日本报纸有“清国人特有之放纵卑劣性情”这样一句话,悲痛不已,便跳海自杀了。
陈天华留下的遗书并没有批评日本人,而是严厉批评了自己的同胞:“近来每遇一问题发生,则群起而哗之日,此中国存亡问题也。顾问题有何存亡之分?我不自亡,人孰能亡我者?惟留学而皆放纵卑劣,则中国真亡矣。岂特亡国而已,20世纪之后有放纵卑劣之人种,能存于世乎!”陈天华是中国为自己同胞不文明习性而自杀的第一人,但可惜的是,他的死被简单地宣传成了为革命而自杀,掩盖了他是为警示同胞“放纵卑劣”而自杀的真相。陈天华试图用自己的死呼唤同胞正视自己的恶习,改变自己不文明的言行,以真正获得世界的尊重。陈天华针对日本舆论批评的“放纵卑劣”,悲怆地说:“鄙人心痛此言,欲我同胞时时勿忘此语,力除此四字。”尽管大陆客在香港与留学生在日本的情况有着本质不同,但100多年后的今天,陈天华的“警世钟”仍具意义。
(《南方都市报》,2012.02.02,有删改)
【点击】
许多年前,爱国志士陈天华面对国人的“放纵卑劣”,痛心疾首,以死警示;许多年后,先烈的警世之言仍振聋发聩。素质,一个被国人无数次提及又无数次忽略的字眼;文明,这个让当今中国人在世人面前抬不起头的话题一如今,又一次摆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和反思!为此,每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不能再对自身的不文明熟视无睹,应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真诚和行动换来文明的改观,重树礼仪之邦的谦谦君子之风。
【佳作展示一】
包容
北京一考生
100多年前,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中国,也有一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的。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佛经有言:“一念境转。”同是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是心灵的负累;真正仁者觉者会选择包容,获得一份泰然。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兴师复仇,一雪前耻。他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他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计前嫌任命他为巡城校尉。仅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
“天地本宽,鄙者自隘”,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必然是一个诸多忌讳、性情偏执的人;而一个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无法容忍的王朝,也注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然而,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人类社会是由潜在的规则加以维系的,无节制地纵容同样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包容不等于隐忍不发。“忍”是心上刀,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包容则意味着自然而然的恬静和淡然。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的“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当今世界种族、宗教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点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点评 《2012年高考新材料作文预测:“港铁骂战事件”构思演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9813.html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2年1月15日下午,一列开往罗湖的港铁列车上,8名内地游客准备离开香港,同车的包括30岁的港人韦先生及女友。乘客中一位内地母亲,把干脆面倒到女儿手里,小姑娘吃的过程中不小心撒落在地上。按照港铁附例,任何人不得在港铁付费区内饮食。韦先生见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对不起,这里不能吃东西。”之后,小孩子就不再吃东西了,小女孩妈妈反驳说他多事,她的同伴则嘲笑韦先生普通话太差。
一位港男说:“有没有搞错啊,道歉就可以了!”小女孩的母亲用普通话回道:“我们从内地过来,小孩子嘛……”随后双方对骂声越来越大,和这位母亲的同行的内地游客、还有几位香港人也加入骂战。后来,港铁职员上车向双方了解情况。小姑娘说:“应该是老妈不对,都怪我。”最后,港铁职员在九龙塘站把双方请下车,解决争执。
读过之后,你有何感想?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涉及几个对象,可从不同层面对他们的行为做出评价,多角度立意:角度一: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最基本的意识,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和道德与信仰有关。没有这个意识,民主和法治都是空的。香港市民有严格遵守秩序的规则意识,内地人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
角度二:理解包容。韦先生善意提醒内地朋友遵守规则,而内地游客对港铁规则不甚了解。双方可能在交流上出现问题,如果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冲动,事情或许会向好的一面发展。
角度三:阳光心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高考作文 fanwen.oyaya.net)对待犯错误的人,攻击谩骂,斥其“低素质”,那么自身又何来“高素质”?我们都是中国人,应该扔掉偏见,敢于直面错误,像孩子那样勇敢地说出“我错了”。
角度四:文明习惯。遵守社会公认的文明规则,是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也是社会得以良性运转的前提。缺乏公德意识,更会造成生存环境的杂乱无章和社会秩序的失范。要想提升国民素质,必须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强烈的公德意识。【素材链接】名言类:1.在好规则面前,懂得捍卫和遵守,生活中才会享受更多的明媚阳光。
——西点军校
2.非常情况下能否坚持原则,常常是判断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依据。
——格兰特
3.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
事例类:
1.规则篇——美国一老妇人打扫房间时发现了一本丈夫生前在县图书馆借的书,已逾期74年!如果现在归还,她将支付高达2000多美元的罚金;不归还,也不会有人找上门来。但她最终归还了这本书并缴纳罚金2701美元。结果图书馆奖励她2701美元。馆长的解释是:“罚款是法律,谁也没有权力改变法律的规定;但作为图书馆方面,有权对优秀读者进行奖励,罚款和奖励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法律和道德是两码事,让规则看守这个世界,更安全可靠。
2.包容篇——曾与福建厦门远华大案有着密切关联的女歌手杨钰莹,在惨遭媒体抨击、嘲讽乃至人身攻击后,京城演唱会居然掌声如潮、鲜花不断,据说连号称“词头”的著名词作家乔羽老爷子都当场夸奖“杨钰莹是个好孩子”。有人欣喜地写文章说:乔老爷子是在以一个长辈的宽大胸怀,呵护、鼓励一个曾经有过“问题”的后生。这就是今天的文明,更是今天的进步。
【针对时文】
再听一听陈天华的“警世钟”
顾则徐
《南方都市报》2月1日报道,内地客港铁上吃泡面事件在香港引发了大讨论,香港特首办请专家开讲,港府高官呼吁双方理解克制。
此次事件的升级,其实质是文化差异导致行为评价差异,进而演变为“内地人”与“香港人”的情绪冲突。香港是个开放社会,内地是个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社会,作为开放社会的香港人,应该对内地人多一点包容,客观承认内地人有许多不同的行为习惯。内地人毕竟大多能接受和理解香港的行为规范,也能够包容香港人的批评。作为走向开放的人群如果不能包容批评,只会停滞不前,难以进步。
100多年前,刚走向开放的中国知识分子大量跑到日本,1905、1906年在日本的留学生达到了高峰,至少有一万人。随即日本舆论对中国留学生不文明行为的批评也多了,比如批评中国学生边走路边吃食物、在饭店大叫大闹、喜欢在墙上题诗描画、在教室里抢位置、不好好读书却热衷于嫖妓等。日本政府迫于舆论出台了主要针对中国人不良行为的《留学生取缔规则》,所谓“取缔”就是管束的意思。以杨度为首的中国留学生,并没持客观对待的态度,认为这是侮辱中国人,并提高到了亡国的高度,鼓动起了一个大规模的抵抗运动,这样日本舆论对中国留学生的批评也就更加严厉。写《猛回头》《警世钟》的陈天华不赞成搞大罢课,但有一天看到日本报纸有“清国人特有之放纵卑劣性情”这样一句话,悲痛不已,便跳海自杀了。
陈天华留下的遗书并没有批评日本人,而是严厉批评了自己的同胞:“近来每遇一问题发生,则群起而哗之日,此中国存亡问题也。顾问题有何存亡之分?我不自亡,人孰能亡我者?惟留学而皆放纵卑劣,则中国真亡矣。岂特亡国而已,20世纪之后有放纵卑劣之人种,能存于世乎!”陈天华是中国为自己同胞不文明习性而自杀的第一人,但可惜的是,他的死被简单地宣传成了为革命而自杀,掩盖了他是为警示同胞“放纵卑劣”而自杀的真相。陈天华试图用自己的死呼唤同胞正视自己的恶习,改变自己不文明的言行,以真正获得世界的尊重。陈天华针对日本舆论批评的“放纵卑劣”,悲怆地说:“鄙人心痛此言,欲我同胞时时勿忘此语,力除此四字。”尽管大陆客在香港与留学生在日本的情况有着本质不同,但100多年后的今天,陈天华的“警世钟”仍具意义。
(《南方都市报》,2012.02.02,有删改)
【点击】
许多年前,爱国志士陈天华面对国人的“放纵卑劣”,痛心疾首,以死警示;许多年后,先烈的警世之言仍振聋发聩。素质,一个被国人无数次提及又无数次忽略的字眼;文明,这个让当今中国人在世人面前抬不起头的话题一如今,又一次摆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和反思!为此,每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不能再对自身的不文明熟视无睹,应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真诚和行动换来文明的改观,重树礼仪之邦的谦谦君子之风。
【佳作展示一】
包容
北京一考生
100多年前,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中国,也有一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的。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佛经有言:“一念境转。”同是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是心灵的负累;真正仁者觉者会选择包容,获得一份泰然。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兴师复仇,一雪前耻。他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他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计前嫌任命他为巡城校尉。仅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
“天地本宽,鄙者自隘”,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必然是一个诸多忌讳、性情偏执的人;而一个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无法容忍的王朝,也注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然而,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人类社会是由潜在的规则加以维系的,无节制地纵容同样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包容不等于隐忍不发。“忍”是心上刀,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包容则意味着自然而然的恬静和淡然。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的“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当今世界种族、宗教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点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点评 《2012年高考新材料作文预测:“港铁骂战事件”构思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