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中。
   3、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教学时间:23课时
  
  
  
  
   26 三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09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第三课时
  
   一、背诵并墨写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宜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
   2.比较法。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两篇文章,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像,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
   多媒体显示: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9830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初二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