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报告总结 >> 工作总结 >> 正文

广播电视发展的一面旗帜



广播电视发展的一面旗帜
        ——西峡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调查与启示

 

在海拔2212.5米的中原第一峰犄角尖山下,有一个河南省海拔最高的村落——鱼库村,距西峡县城90多公里。祖辈居住在这里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乎与世隔绝。今年4月以来广播电视光缆架到村里,全村142户人家有135户安上了有线电视,30个频道清晰的电视节目,使山里人一下子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村委主任王伟说:“白天干活,晚上看电视,村里人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
豫边村地处豫陕两省交界,是西峡县最偏远的山村之一,过去安装地面卫星电视接收锅,看到的电视图像跟飘雪花一样。去年11月县乡村光缆联网后,该村560户农家,504户装上了有线电视。人们从过去的牌场、赌场走出来,用电视上学来的技术,兴起了种植热和养殖热,让他们山挨山、地挨地的邻村——至今还没有看上有线电视的陕西省商南县桑树村农民羡慕不已。
现在,象鱼库、豫边这样普及有线电视的村,在西峡已达到271个,西峡成为河南省实现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普及率最高的县。今年四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会议,在发言的8个单位中,7个单位发言时间限定在10分钟以内,唯独西峡发言一个小时。今年以来,全省已有90多个地市县到该县参观考察广播电视工作。
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的深山县,是如何克服发展“瓶颈”,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广播电视发展之路?带着这个疑问,笔者专程到西峡县进行了调查。

西峡广播电视村村通概况

西峡县位于800里伏牛山腹地,豫、鄂、陕三省交界,面积3454平方公里,为河南省第二区域大县。境内“八山一水零点七分田”,全县18个乡镇,299个行政村,42.93万人,乡村人口占80.6%。
西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始于2003年。发展至今,县、乡、村、组广播电视实现光缆联网,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7.1万户,占全县居民总户数的70%,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全县2997个村民小组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78.05%,有线电视覆盖率由2002年的34%提高到现在的70%。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把无形资源变为有形资产,形成了规模经营,不仅整合优化了广电产业,两年新增用户35200家,而且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迅速地传遍千家万户,送去了党的政策,送去了科技致富信息,也送去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西峡人的观念更新了,精神风貌改观了,视野开阔了,文明程度提高了。广播电视已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三大文明建设、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
“过去,一山、一水之隔,隔断了政策和科技。现在有了电视,种养培训办到家,先进文化送到家,科技致富发了家”。重阳乡下街村梅家峪组50多岁的农民陈玉春如是说。这个组离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老陈通过中央电视台第七套科技信息栏目牵线当“红娘”,从几千里外的浙江省引进优良板山羊品种30只,仅此一项今年可收入6000元。
丁河镇丁河村农民张岗,从不错过中央电视台7频道节目和西峡电视台“农民之友”节目播出的“食用菌技术讲座”。凭学到的技术,张岗用棉壳、玉米芯等作原料,培植了袋料菌2万多袋,今年已收入13000多元。在丁河村像他这样的食用菌大户已有20多家。
现在,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市场行情,学习实用技术,掌握致富本领,在西峡已蔚然成风。通过广播电视的带动,西峡以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为主的三大产业发展迅猛,生态旅游、民营工业也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
西峡广播电视现象引起了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市各级的广泛关注。今年6月,中央电视台受广电总局委托,对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行了专题调查,他们认为西峡作为一个山区县,能基本达到有线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图像清,实现县乡村组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全国少见;有线电视入户率之高,县办电视节目质量之高,群众满意程度之高,在记者采访过的全国300多个县市中,西峡是第一个。

西峡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基本经验

透视西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有五点经验可供借鉴:
领导重视,优化发展环境。今年,西峡县委、县政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列入全县重点办的七件大事之中,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台帐,定期督查落实。县委书记杨炳旭、县长张生起和主管县领导,多次亲临县乡村广电联网施工一线,慰问广电职工,指导网络建设工作。
网络发展,资金是关键。从2003年起,西峡财政每年都拨专款投入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并在财政调控、贷款上给予优惠。县广电局和18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同舟共济,通过贷、借、赊、内部挖潜、增收节支等形式,共筹资1800万元,破解了资金难题。
理清思路,选准覆盖形式的突破口。为落实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发展目标,局领导班子带领专业人员,深入乡镇村组,对全县网络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发现过去大多数有线电视只通到乡镇所在地,相当多的村群众看不到有线电视。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对安装有线电视、丰富文化生活、获得致富信息的愿望日益迫切。乡村干部也热切希望通过电视把农民从“牌场”、“赌场”解脱出来发展经济。
用那种形式发展才能满足群众需要?他们认为,搞无线电视,山区传输困难、图像不清、频道少;搞小前端,效果差,也不便网络整合和统一管理。发展有线电视,实现县乡村光缆联网,虽然投资大,但效果好,能实现多功能开发和集约经营,增强竞争实力,把产业做强做大。于是,他们确立了“2003年启动,2004年决战,2005年扫尾,用3年时间,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县乡村光缆联网”的总目标。
通过两年多的村村通攻坚战,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村组、自然村为辐射点,广播和电视、有线与无线多层覆盖的广播电视网络。
科学规划,提高有效覆盖率。西峡县区域面积大,山高路远,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自然村落11000多个。山区地理环境成为制约广播电视发展的突出“瓶颈”。对此,西峡广电局从实际出发,按照“先易后难,先集镇后乡村,先区域后联片,逐步实现全县广播电视光缆联网”的思路,多管齐下,着力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
五里桥乡紧邻县城,有11000多农户,然而直到2003年底,该乡有线电视用户只有300多户。该乡网络发展三上三下,由于原来采用卫星小前端和电缆传输,节目频道少(5套),信号模糊,用户安装少,正常维护费用(电费、机修费、人员工资)无法保证,致使电视传输时断时续,群众意见大,负债30多万元,导致网络瘫痪,节目中断。为解决这一“盲点”,县广电局组织两个施工队,局班子成员带队,一轮一个月,从去年正月十八进村到现在,一直吃住在工地。广电队伍的“老八路”作风感动了群众,赢得了乡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拥护和信赖。施工所到之处,农民主动腾出房舍,提供茶水,帮助挖沟、拉线。乡村领导也多次到施工一线慰问。一年多来,已在该乡宋沟、燕岗、黄狮等18个村安装有线电视4800多户。
近两年

来,西峡县共筹资1800多万元,新架光缆线路278杆公里,撤销村级分站77个,新发展用户3万多户。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初,西峡广电局投资670多万元,实施了广播电视“县乡村光缆联网”工程,下传节目30套,彻底结束了乡镇看不到市县节目的历史。西峡人十几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热电视,冷广播”的大气候下,西峡没有忘记广播网络建设。去年投资9万多元,建立数字化音频工作站,实现了广播节目数字化制作播出。今年又与省中波台合作,使用2台3000瓦发射机,覆盖全县人口88%以上,覆盖率扩大10倍多。
创新机制,确保村村通、长期通、户户通。该县对乡广播电视站人事、业务实行统一管理,对站长实行聘任制,对专职维护人员实行动态管理,签订用工合同,择优录用。有线电

《广播电视发展的一面旗帜》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983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工作总结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