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我可以这样上赞美吗?.



   走上讲台已经一年了,却没什么进步,这条路我越走越迷惑,越走越没感觉,甚至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做这个职业。然而,每当看到学生天真可爱的笑脸的时候,那种幸福的感觉又让对这个职业无限的留恋与向往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不知何时起惰性已经医学专用了我的思想,总为自己天天误人子弟而惶惶不安。就像今天上的《赞美》一样,备课的时候,我就发愁,我该怎么处理?进教室的前一秒我心就发虚了,因为我实在没信心上这课,后来突然“灵光闪现”(当然,这算不算灵光还是个问题),改变了原先的方案,结果课堂氛围出奇的好,学生好像也明白这诗写的是什么了。当然,我刚开始的要求也就是让他们能读懂就行了。我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妥当,而且我发现,最近上课风格都有这个趋向,我是不是进了一个死胡同?如果是请救救我。具体过程如下:
行礼之后。
师:一说起“祖国”,一提到“中华民族”,我们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感情涌上心头,请同学们在祖国面前加个形容词,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祖国(这个导入是初阳姐姐那里学过来的)。
生:伟大的
生:美丽的
生:正在发展中的
生:正在被分割的(有些喜欢乱吼乱叫的)
师:正在被分割?(其他学生笑)
生:历史悠久的
。。。。。。
师: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自己心目中的祖国,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穆旦的赞美这首诗,看看作者心目中的祖国又是怎样的。这首诗不太容易理解,但事实上这首诗故事性很强,此诗写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那时候的祖国应该是怎样的?(有学生说战火纷飞,灾难深重。。。)对,可以说,那时候的人民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正如我以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上说的,《陈真》的电视,大家看过吧?其中的一个日本人曾这么说过,他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大象,同学们,是大象,为什么说是沉睡的?
生:因为整个民族还没有觉醒。
师:对,他又说,日本只是一只小小的蚂蚁而已。(学生笑,表示赞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这只东方雄狮终于崛起了,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然而,这要经历怎样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啊,要以牺牲多少条生命为代价。赞美中就塑造了一位农夫的形象,他的祖祖辈辈都在荒凉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代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就像臧克家写过的一首诗一样:儿子在泥土里洗澡,父亲在泥土流汗,爷爷在泥土里埋葬,看起来好像是三代人不同的生活,事实上喻指一个人一生中从童年到老年的三个不同阶段的生活,所相同的是,每个阶段都是与土地打交道的,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艰辛,还受剥削和压迫,但是他们总是默默无闻,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地生活着。农夫就是这样的人,然而有一天,他突然觉醒了,相信了一个名词,这是诗中说的,名词指什么?等会儿同学们自己去体会,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那么故事是否到此为止,圆满结束了呢?是不是几年后他戴着大红花回来了,从此和家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了呢?他的出走意味着什么?革命从此就成功了么?好,故事先讲到这里为止,刚才我只是对这首诗一种通俗的解读,同样的故事情节用诗歌的形式写出来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种韵味,我们来看看作者笔下的这个人物形象如何。整首诗总共四段,篇幅较长,只好分段来讲解了。咱们总共是四组同学对不?我们先这样,第一组同学先读第一段,然后其他同学思考一下,第一小节中作者所描述的景观特点给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从这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祖国?由第一组的同学来决定哪组同学来回答,好吗?
(生读第一节)
师:大家说,第一组的同学读的怎么样?(周五了,学生都没怎么精神了,读得很轻)
生:一般般啦。
师:好,同学们想想,这里景物描写的特点,可以比较一下《沁园春》和《再别康桥》里的景物,想想那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生:我感觉第一节当中,描写的景物给我一种很荒凉的感觉。
师:荒凉,从哪里看出来?
生:比如说那个风是干燥的,那个天空是灰色的,还有小路坎坷啦,还有,反正就感觉很荒凉。
师:有道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生没反应)
师:好,大家想象一下,假使我们现在拿着一个摄像机,这一节里的景观应该是远景还是近景?
生:远景
师:对,这篇文章不同于前两篇文章的地方就是,意象特别多,而且都是一连串一连串出现的,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意象群,这么多意象连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想象一下,给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云是低压的?云儿应该轻飘飘才是,为什么森林是忧郁的?为什么路是坎坷的?
生:这样更能烘托出土地的贫瘠与荒凉。
师:嗯,那么在这片大地上生活的人民,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生:人民是耻辱的,佝偻的。
师:佝偻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是一种病,弯着腰的。
师:那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来形容人民?难道这些村庄里的人民都得佝偻病了么?
生: 不是,因为他们深受各种阶段的压迫,还来自生活的艰辛。
师:好,那么到这里为止,咱们刚才拍的这个镜头中的主角应该是谁?是那些景观么?
生:不是,应该是农夫。
师:根据景观的描述,来想象一下,这画面当中的农夫是怎么出场的?
生:。。。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生:(轻声)爬。。。
师:(黑板上写了一个“爬”字。)同学们,人怎么可以说是爬的啊?
生:跟刚才那个意思一样,深受压迫。
师:对,所以我觉得这个爬用得特别形象。这些忍辱负重的农夫们,饥饿的时候盼温饱,动乱的时候盼和平,黑暗中期待光明,然而,他们仿佛从来不知道这些苦难的源头是什么,他们只知道年复一年的耕作,祈求老天爷的恩慈。但作者结尾说,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说明。。。
生:大象要醒悟了?
师:呵,咱们来看看第二节,想一下,第二节主要写什么?
师:第二组的同学准备好吗?
(第二组的学生读第二节)
师:这节写什么内容?
生:写一个农夫。
师:这时候你的摄像机镜头要拉近了,这叫什么镜头?
生:特写吧。
师:请思考一下,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感觉他很坚强。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他放下了锄头,然后好像融进了革命的队伍里,明知道可能一去不复返,视死如归的那种人吧。
师:也就是说,这个农夫有点不同的地方,他是觉醒的一族。他曾经也和他的祖辈一样,劳作在土地上,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同学们想象一下,农夫出走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对于他自己,对于他的家庭,对于家乡或者其他?先来看看他的身份,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是许多孩子的父亲,也就是说他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生:他可能一去就回不来了,他的家人受冻挨饿。
师:是的,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他知道前途是艰辛的,但他还是义无返顾。但是如果这种以生命为代价能够换来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解放还是让人安慰的,这种改变来临了吗?第三组的同学读第三段。
师:革命是否成功了?社会是否改变了?
生:没有,他的家人承受了更重的灾难和恐惧,几个一样的表示,社会似乎也没什么改变。
师:那大家觉得这农夫值不值得?这样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生:无语
师: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
生:悲哀
生:愤怒
师:除此之外还交织着些什么?
生:无语
师:仔细体会一下最后一句: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生:是希望。
师:鲁迅先生曾经将整个中国社会比喻成一个铁屋子,里面的人是沉睡着好还是醒着的好?
生:有些说沉睡了,有些说醒着好。
师:(说沉睡好的同学,可能是因为这样死去没有痛苦。醒着好的同学,众人的力量大,打破这铁屋子的希望不是没有的)
师:就像这个农夫一样,虽然他付出了血水,甚至牺牲了生命,虽然革命的道路是艰辛又漫长的,但是毕竟。。。
生: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因为整个东方雄狮已经觉醒过来了。
师:这个时候,这个农夫还是个体的形象吗?象征什么?
生: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
师:那么,作者要赞美的是。。。
生:齐答:觉醒的中华民族。
师:我们一起把最后一节朗读一下
生:读得特别投入
师:(读完后)好,正如所言,等待着,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希望很痛苦,但是毕竟有希望了。
下课。

[1]


我可以这样上赞美吗?.由凹丫丫范文教案频道http://fanwen.oyaya.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可以这样上赞美吗?.》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9835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高三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