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六年级数学教案 >> 正文

认识物体


《认识物体》教案

一、从实物入手,初步认识物体。

1、介绍物体。

(1)个别介绍物体。

“小朋友,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学生介绍)

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2)同桌介绍物体。

“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学生活动,同桌介绍。)

2、分类。

“刚才通过小朋友的介绍,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老师从小朋友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学生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3、出示名称。

“每类形状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4、抽象成几何图形。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这四类形状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4名学生分别把图形贴到黑板上)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形状。”

二、举例欣赏。

“请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听,看谁找得多、说得多?(反馈)”

生1:空调接近长方体的。

生2:日光灯的灯管是圆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圆柱。

生3:篮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状是正方体的。……

归纳:“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可大了。”

(课件欣赏)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生活举例,进一步认识物体,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三、实践操作,深入感知。

1、滚一滚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这四位好朋友,让我们和这四位好朋友一起玩游戏,好吗?”

“请你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在桌上滚一滚,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小朋友先听听。”

“谁愿意大声地说给大家听?”(反馈)

生1:我发现圆柱、球能滚,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

“这是为什么?”

生2:因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而且有尖尖角,所以不能滚,只能推着移动,圆柱、球的面是弯弯的(曲的),所以能滚。

生3:我发现圆柱和球滚得不一样,圆柱不能转弯,只能朝一个方向滚;球能四面八方滚。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生4:因为圆柱另外两个面是平的,不能滚,只有一个面是弯的,所以只能朝一个方向滚;而球整一个面都是圆的,弯的,所以能朝四面八方滚动。……

2、搭一搭

刚才我们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滚了滚,你还想怎样来玩一玩这四位好朋友?”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搭得高?”(活动反馈)生:我搭了3层,我搭了5层……(相互欣赏)

“刚才在搭的时候,小朋友为什么不把球搭在中间,而选择长方体、正方体呢?”

生1:因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能搭,而球的面是圆的(曲的),所以搭不住。

生2:球如果切一下,也会有平的面,就能搭了,可以搭在顶上,如圆圆的屋顶。

生3:圆柱有两个平的面,也能搭在中间。

四、游戏

按要求摸物:“你能把我找出来吗?”(四人小组)

五、总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    后    记

本课时内容是《认识物体》,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对物体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课初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形状,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另一方面让他们从身边熟悉的物体中,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点,同时在介绍物体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学会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方法。

课中多处安排了实践活动,如滚一滚、搭一搭、摸一摸等游戏的形式,学生兴趣浓厚,在游戏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做到了玩中学。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举例、欣赏中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根据圆柱的特点想到压路机、车轮,由长方体、正方体平平的面想到造房子砌的砖等等。

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争做学习的主人,在多种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在课堂中如何为学生创设更大的活动与思考的空间,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上体现出更为有效、有价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认识物体》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0781.html

  • 上一篇范文: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意义
  • 下一篇范文: 小数乘法的教学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六年级数学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