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
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2003年3月28日,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把**开放开发区的规划面积由原来的38平方公里扩展到126平方公里,并更名为“**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6月3日,国务院同意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国家级的出口加工区,这两大事件标志着我区将迎来新一轮的开发建设高潮。在这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必须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探索绿色开发之路。建设绿色开发区就是要以最少的土地消耗、能源消耗、环境损害,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建设绿色开发区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发区建设发展理念的一种创新,它是绿色GDP核算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延伸。所谓“绿色GDP”,是指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的核心理念在于,单纯从绝对数看GDP总量难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生产部门产生的价值总量,而必须考虑这种产出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损害成本,只有扣除后者,从相对的角度才能正确核算社会生产的“有效”价值总量。把绿色GDP理论运用到开发区这类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建设,就是要建设绿色开发区。这里的“绿色”,不仅是指生态意义上的“绿色”,而是泛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消耗的节约,以及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具体来讲,绿色开发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环境保护好。表现为生态环境良好,绿地率和绿色率适度。空气、污水、噪音、废弃物等环境指标控制在国家一、二类标准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土地、能源等重要资源利用集约度高。在土地利用上,表现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项目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设置合理,土地使用率高,单位土地产出的GDP、税收等经济效益指标高。在能源利用上,表现为单位GDP、工业总产值耗电能、煤、水量低、节能技术广泛运用,人们的节约意识强。经济运行质量高。经济运行质量不仅仅是看工业总产值、GDP、利用外资、出口等总量指标,更重要的是要看各产业的净产值率、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及财税收入占GDP比率等效益指标,看地区产业的集聚度及产业竞争力,以及当地技术、知识产权、品牌等内生性经济成长因素的发育程度。总之,建设绿色开发区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它既是开发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实现第二次创业,谋求更长远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在探索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加强开发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生态型经济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开发区发展的根本依托。随着开发区优惠政策逐渐淡化,开发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原来主要依靠优惠政策转向依靠综合投资环境质量,而其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所占权数越来越高。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等世界成功经济功能区的实践表明,开发区要聚集“财气”(创业)和“人气”(居住),必须实现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成为开发区的区域品牌和招商引资的“名片”。“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在国内外一些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已经有过非常深刻的教训,开发区决不能再走这条老路。因此,要建设绿色开发区,首先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构建“林带 林区 园林”多层次的园区绿化体系。林带建设主要包括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两边的人工林带和河流沿岸水陆交接地林带的建设,要根据不同道路的位置、性质和功能特点,以及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创建独具特色的景观林带,而沿岸林带建设要兼顾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林区建设包括生态景观林区和专用林区建设,要充分保护区内既有林区,并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和建设;园林建设包括街旁绿地、公园、道路绿地以及厂区内绿地的建设,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系的绿化体系,园林的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宗旨,按景观化、生态化的要求建设,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绿化体系,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色园区格局。严格控制项目环保审批。开发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环保产业政策,严格控制项目环保审批,对于引进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作全面的评价,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和建设。要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对于不符合环保规定的项目,坚决禁止入区入园投资,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加强区域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坚持环保基础设施的规划先行,环保设施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确保生态保护和环保工作与区域建设同步进行。要增加对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建设的重点是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垃圾集中处理系统等对区域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的设施。要确保环保基础设施运行处于良好状态,提高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构建完善的区域环境监测和检测体系。工业企业生产过程难以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消极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废水、废气、固体污染物以及噪声污染、光污染等方面。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区域环境监测和检测体系,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当中环保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确保区域内工业企业实现持续稳定的达标排放,使区域水质、空气、噪声等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平,为应对预防和应急相对突发的环境事故,要建设预防和应急相应程序的措施,对潜在的环境事故或者紧急情况要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开发区要注重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要在区域企业和民众当中树立环境忧患意识,让民众认识到生态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人们认识到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个人及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在企业当中倡导环保生产,在居民当中倡导环保生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人民的共识并形成具体行动。集约利用资源,为创立中国特色的节约型社会做出表率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资源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这要求我们必须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开发区作为相对超前发展的经济功能区,必须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高效利用,避免走以资源的高消耗换取经济的高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探索经验。惜土如金,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土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是开发区发展的基本载体。开发区必须全面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和产出率,实现土地开发利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让每一寸土地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一是要提高项目的准入“门槛”,保证引进项目的质量,要求进区项目必须是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项目;二是要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产生效益等指标挂钩,规定项目投资总额和密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供应土地;三是要实行供地量与建筑密度、容积率挂钩,在规划设计上,明确项目用地的建筑密度及容积率的下限,防止多占少用,浪费土地资源;四是要严格管制土地用途和动工、竣工期限,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明确规定土地用途和动工、竣工时间,杜绝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者闲置土地的现象,并依法处理和收回闲置用地;五是要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使用调整的结合,逐步淘汰占地多,用地少,效益差的项目,把土地调整供应给用地省、效益好的项目,充分挖掘土地潜力,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开发区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节约能源,提高单位能源消耗的产出效益。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节约能源的宣传和教育,并制定相关的节能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建立节约能源的生产模式,实现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能源、引导居民形成节约能源的生活、消费方式;另一方面要注重依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积极鼓励节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并大力推进应用节能技术,挖掘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能源利用潜力。从做大转向做强,提高开发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建设绿色开发区,必然要求开发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三是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四是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五是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的增长方式转变。提高项目引进的质量。要根据开发区自身的资源条件,有选择地引进项目,要坚持把效益好、低污染、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作为引进的重点,避免急功近利,“捡到篮子都是菜”,来者不拒。要把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结合起来,在开发区营造内外资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外源型与内源型经济相融合,增强开发区经济的内生性和可持续性。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经济实践表明:某一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有助于该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一个地区的特殊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助于该地区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开发区要以昌河汽车等项目为基础,深入研究其产业链的特点,及其在全球的投资分布和转移的规律,分门别类地制定鼓励发展政策,积极实施集群化招商策略,围绕昌河等龙头企业,高关系度的项目重点攻关,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延伸产业链,引进产业向开发区聚集,形成若干特色产业群,进而提高开发区的产业竞争力。与建设绿色开发区的上述要求相适应,有必要对开发区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作出调整,从注重考核速度,规划指标向注重考核效益,质量指标转变,从注重考核经济增长指标向注重考核环境,资源利用指标转变,从注重考核吸引外资、等外向型经济指标向注重考核自有知识产权,对国外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自有品牌等人源性经济因素转变,要建立涵盖经济效益、资源、环境、投资、成本消耗等指标的绿色开发区综合性评价体系,并与国家将要试行的绿色GDP核算体系进行衔接,构建开发区新的业绩评价标准,以此为导向,使绿色开发区的建设理念得以制度化。开发区、新城区,特别是市委提出的“围绕八里湖,建设新**”的战略构想后,我们一定要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手笔”,探索一条新的开发建设之路,让我们的作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说。
《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334.html
《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