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华夏之祖
。”距今四千多年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郑州二里岗陶器上也曾发现一些象形符号,更接近史书上所述的“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而初创的文字。
尧舜高尚品质的史料记载
《韩非子》载:“尧之王天下也,冬日鹿裘,夏日葛衣,茅茨不翦,采椽不斲,粝粢之食,藜藿之羹,虽监门之养不敌于此矣。”袁珂在《中国神话传说》一书中用白话译成:“他住在用参差不齐的茅草盖就的屋子里,屋子里的柱和梁都是山上采下来的粗糙木头架好就算事,连刨都不刨光一下;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身上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天气冷了就加上一件鹿皮披衫挡风寒,使用的器皿不过是些土碗土钵子。”关于舜的谦让品德对周围人好的影响,《史记》记载说:“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晋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舜在历山耕田,不多久,当地的农人,都争着让起田界来;舜到晋泽地区去打渔,不久那里的渔民也争着互让渔场;舜又到河滨去制陶,不久河滨陶工的陶器制作得既美观又耐用。舜所住的地方,一年成村,二年成镇,三年就变成大都会了。
尧、舜、禹的禅让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设联盟会议,各氏族部落的首领都是该会议的成员。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讙兜(Huan Dou)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才推举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舜继位后,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用禹治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舜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的禅让,已经可以看出原来老的联盟首领已具有相当大的权力,但最终还得服从联盟会议的决定。因此,当时的禅让制在实质上仍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学术动态
黄帝、尧、舜、禹时期的社会性质
关于黄帝、尧、舜、禹时期的社会性质,近年来史学界有许多新著论及,大致有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和评价。一种以新出的白寿彝总主编、徐喜辰、斯维至等编写的《中国通史》第3册为代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属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主义时期”。王玉哲所著的《中华远古史》也持这种观点。现行的历史教科书,我们基本采用这一观点。另一种观点与上述观点不同,认为从黄帝时代起我国已形成以黄帝为王族(国族)、以西域国族为属从的国族联盟制中央政权,不再是部落联盟制时期。禅让制是轮流坐庄制的议会制,形成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政府形式。四岳十二牧已是一套完备的政权内阁制度。因此,自黄帝到尧舜禹,中国已是中央王朝政权与地方政权联盟的共和统一政权。还有学者更主张将唐尧、虞舜的时代和夏商周一样看待,作为“朝代”,认为古书将“虞夏商周”并称,说明了这一特点。有的学者还强调,应将尧舜时期的历史传说和考古成果结合起来进行论证,认为尧时应与新石器时代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考古成果作相应分析,虞舜时代则应与龙山文化豫东大平原的造律台文化作相应分析,使尧舜时代的历史传说与考古实物互相印证。
图画说明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我国古代的传说故事中有许多盛赞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画面上的七幅小图就是根据对黄帝的传说和记载绘制的想象图。左一是仓颉造字,左二是养蚕织布,左三是造船,右一是制造的指南车,右二是观察出天文的星座,右三是建造宫室,中间上面是尝百草、创医术。
山西临汾的尧庙
据传说,尧在山西南部的平阳建都。平阳即今临汾。尧庙坐落在临汾城南,庙内有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等宏伟建筑。这些古迹始建于晋唐两代,以后多次修建。此图为尧庙中的五凤楼,原建于唐代,现存为清代重建。楼高3层,12檐,约19.3米,斗拱雄浑古朴,十分壮观。传说这里是尧帝高居远眺,与部落首领们商议大事的地方。
禹
这幅画像选自山东嘉祥武氏词的画像石。禹以治水成名,做了首领。画像即为禹治水为形象。他头戴斗笠,右手执锸(翻土工具),右手做招呼状。身穿直裾短袍服,领口、袖口都饰有花纹,显示了他非同常人的地位。
(彭志文键入)
《第3课 华夏之祖(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3603.html
尧舜高尚品质的史料记载
《韩非子》载:“尧之王天下也,冬日鹿裘,夏日葛衣,茅茨不翦,采椽不斲,粝粢之食,藜藿之羹,虽监门之养不敌于此矣。”袁珂在《中国神话传说》一书中用白话译成:“他住在用参差不齐的茅草盖就的屋子里,屋子里的柱和梁都是山上采下来的粗糙木头架好就算事,连刨都不刨光一下;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身上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天气冷了就加上一件鹿皮披衫挡风寒,使用的器皿不过是些土碗土钵子。”关于舜的谦让品德对周围人好的影响,《史记》记载说:“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晋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舜在历山耕田,不多久,当地的农人,都争着让起田界来;舜到晋泽地区去打渔,不久那里的渔民也争着互让渔场;舜又到河滨去制陶,不久河滨陶工的陶器制作得既美观又耐用。舜所住的地方,一年成村,二年成镇,三年就变成大都会了。
尧、舜、禹的禅让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设联盟会议,各氏族部落的首领都是该会议的成员。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讙兜(Huan Dou)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才推举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舜继位后,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用禹治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舜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的禅让,已经可以看出原来老的联盟首领已具有相当大的权力,但最终还得服从联盟会议的决定。因此,当时的禅让制在实质上仍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学术动态
黄帝、尧、舜、禹时期的社会性质
关于黄帝、尧、舜、禹时期的社会性质,近年来史学界有许多新著论及,大致有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和评价。一种以新出的白寿彝总主编、徐喜辰、斯维至等编写的《中国通史》第3册为代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属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主义时期”。王玉哲所著的《中华远古史》也持这种观点。现行的历史教科书,我们基本采用这一观点。另一种观点与上述观点不同,认为从黄帝时代起我国已形成以黄帝为王族(国族)、以西域国族为属从的国族联盟制中央政权,不再是部落联盟制时期。禅让制是轮流坐庄制的议会制,形成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政府形式。四岳十二牧已是一套完备的政权内阁制度。因此,自黄帝到尧舜禹,中国已是中央王朝政权与地方政权联盟的共和统一政权。还有学者更主张将唐尧、虞舜的时代和夏商周一样看待,作为“朝代”,认为古书将“虞夏商周”并称,说明了这一特点。有的学者还强调,应将尧舜时期的历史传说和考古成果结合起来进行论证,认为尧时应与新石器时代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考古成果作相应分析,虞舜时代则应与龙山文化豫东大平原的造律台文化作相应分析,使尧舜时代的历史传说与考古实物互相印证。
图画说明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我国古代的传说故事中有许多盛赞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画面上的七幅小图就是根据对黄帝的传说和记载绘制的想象图。左一是仓颉造字,左二是养蚕织布,左三是造船,右一是制造的指南车,右二是观察出天文的星座,右三是建造宫室,中间上面是尝百草、创医术。
山西临汾的尧庙
据传说,尧在山西南部的平阳建都。平阳即今临汾。尧庙坐落在临汾城南,庙内有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等宏伟建筑。这些古迹始建于晋唐两代,以后多次修建。此图为尧庙中的五凤楼,原建于唐代,现存为清代重建。楼高3层,12檐,约19.3米,斗拱雄浑古朴,十分壮观。传说这里是尧帝高居远眺,与部落首领们商议大事的地方。
禹
这幅画像选自山东嘉祥武氏词的画像石。禹以治水成名,做了首领。画像即为禹治水为形象。他头戴斗笠,右手执锸(翻土工具),右手做招呼状。身穿直裾短袍服,领口、袖口都饰有花纹,显示了他非同常人的地位。
(彭志文键入)
《第3课 华夏之祖(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