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
个月就觉得没意思,想放弃;再写我们班同学在学校钢琴大赛上出尽风头让我很羡慕,于是,我又开始了练习;再后来,练钢琴要付出很多时间,我有点想打退堂鼓,爸爸鼓励我,我又坚持了下来;最后写在学校第四届钢琴大赛上,我拿到了亚军!
师:哇!真聪明!老师尤其欣赏的地方是,在因羡慕同学重新练习之后,再次安排了“练钢琴要付出很多时间你打退堂鼓”的情节,于是,文章就显得波澜起伏,更有意思了。祝贺你夺得大赛亚军,每一个读你这篇文章的人,也一定会记住你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
生:我打算写《一次难忘的秋游》。先写老师提前一周通知下周一秋游,大家欢呼雀跃;再写星期三天气突变,天气预报还说阴雨天气会持续几天,大家灰心丧气;接着写天气有些好转,我们的秋游照常举行,但大家不能去体验水中捉泥鳅了;然后,我写秋游基地的叔叔给我们准备了大量雨衣雨裤和雨靴,让我们可以尽兴捉泥鳅,把我们乐疯了!(台下掌声)
师:高明!你怎么想到的?
生:上学期我们班确实有这样一次秋游。不过,我那篇文章没这么写。
师:好啊!你这么一写,让每一个读者都和你们一样,时而高兴,时而失望,最后来个惊喜!这才叫“难忘”啊!
师:是的,一波三折,是写好文章的一个秘密武器。希望大家课后把这篇文章写下来,相信一定很吸引人!有信心写好吗?
生:(齐)有!
师:另外,在《俗世奇人》这本书里,像这样的一波三折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外,你可以找来读读。
评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精读课文之后的。这组课文教学的总要求是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教学这篇略读课文的具体要求是“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再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
教学从了解作者起步。从了解作者中引出他的著作《俗世奇人》,《刷子李》便是其中之一篇。何为“刷子李”,其名号有它特殊意义。这样的步步导入,自然如行云流水,且信息量大,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初读‘说奇”’这一环节,教师先呈现了一段话。学生读这段话,目标一箭双雕,既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又巧妙地认读了以下画线的5个生字:
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绝没有一个白点。曹小三第一次跟在师傅刷子李屁股后面做事,发现了一个白点,以为师傅露馅了,以为他名气有诈,但事实并非如此。
然后抓住一个“奇”字。奇在哪里呢?学生在默读全文中发现了五句话是描写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艺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欣赏这些句子所采用的策略,一是指导朗读,二是品味“悠然”“绝”等词语,三是把“奇”的表现作了归纳:“效果奇”“规矩奇”“动作奇”。如此的欣赏方法,学生既得到形象感染,又获得理性认知,教学中重视阅读策略的运用。
“再读‘论妙”’,是教学思路的转换。从正面欣赏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艺,转入领悟徒弟曹小三的感受。“这篇文章本来是写刷子李的,全是写他的吗?”这一设问,是这条跌宕起伏的表达思路的转折点。曹小三是师傅技艺高超的见证人。于是重点研读透露曹小三感受的6个句子。研读这6个句子,让学生抓住“果然”“悠然”“居然”“竟然”,以及“奇了”“发怔发傻”,在字里行间缜密细腻地体会曹小三的心情变化。这种心情变化从“半信半疑”开始,用一幅简图来表示,要学生写一写连一连。通过黄伟健同学对所画的简图说明,和老师的一番总结,学生“恍然大悟”,悟出“一波三折”的写作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画图不局限于线条,还要写上词语;老师的总结,强调了以上这么多带“然”的词语,还另加“突然”“轰然”“忽然”的活用。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彰显了教师利用文本,让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意识。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学。此处略欠火候、稍见瑕疵的是,未能给多个学生练习表达的机会:运用这些词语叙述曹小三的心情变化、故事发展的一波三折,在学生叙述中,教师及时反馈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畅。如能进行这样的语言训练,还可为后面的学法迁移作铺垫。
课文只是“例子”。“‘迁移“拓展”’是文本的活学活用,是举文本之“一”而反其“三”。学生读课文有一个“走进去”和“走出来”的过程。走进去“见得亲切”,得“意”得“情”得“法”;走出来“想得明白”,提升认识、学会运用。学法迁移的效果是明显的。学生的仿写无论是《我爱弹钢琴》,还是《一次难忘的秋游》,着意故事情节的曲折,有点一波三折的意味。
教学最后,又回到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上来,推荐学生课后阅读。
论一堂课成功与否,最基本的是看教材中提的那些略读要求,是否得到真正落实。笔者对教学过程所作的上述初步分析,给出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可称得上“圆满”而“丰富”。
彭才华老师是位在“课改”中涌现的新人。他成长得很快,除各种外部因素外,主因是有执著的目标追求和锲而不舍的努力。天道酬勤,他在自己站立的地方辛勤“挖掘”,“清泉”涌流是自然的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5281.html
师:哇!真聪明!老师尤其欣赏的地方是,在因羡慕同学重新练习之后,再次安排了“练钢琴要付出很多时间你打退堂鼓”的情节,于是,文章就显得波澜起伏,更有意思了。祝贺你夺得大赛亚军,每一个读你这篇文章的人,也一定会记住你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
生:我打算写《一次难忘的秋游》。先写老师提前一周通知下周一秋游,大家欢呼雀跃;再写星期三天气突变,天气预报还说阴雨天气会持续几天,大家灰心丧气;接着写天气有些好转,我们的秋游照常举行,但大家不能去体验水中捉泥鳅了;然后,我写秋游基地的叔叔给我们准备了大量雨衣雨裤和雨靴,让我们可以尽兴捉泥鳅,把我们乐疯了!(台下掌声)
师:高明!你怎么想到的?
生:上学期我们班确实有这样一次秋游。不过,我那篇文章没这么写。
师:好啊!你这么一写,让每一个读者都和你们一样,时而高兴,时而失望,最后来个惊喜!这才叫“难忘”啊!
师:是的,一波三折,是写好文章的一个秘密武器。希望大家课后把这篇文章写下来,相信一定很吸引人!有信心写好吗?
生:(齐)有!
师:另外,在《俗世奇人》这本书里,像这样的一波三折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外,你可以找来读读。
评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精读课文之后的。这组课文教学的总要求是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教学这篇略读课文的具体要求是“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再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
教学从了解作者起步。从了解作者中引出他的著作《俗世奇人》,《刷子李》便是其中之一篇。何为“刷子李”,其名号有它特殊意义。这样的步步导入,自然如行云流水,且信息量大,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初读‘说奇”’这一环节,教师先呈现了一段话。学生读这段话,目标一箭双雕,既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又巧妙地认读了以下画线的5个生字:
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绝没有一个白点。曹小三第一次跟在师傅刷子李屁股后面做事,发现了一个白点,以为师傅露馅了,以为他名气有诈,但事实并非如此。
然后抓住一个“奇”字。奇在哪里呢?学生在默读全文中发现了五句话是描写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艺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欣赏这些句子所采用的策略,一是指导朗读,二是品味“悠然”“绝”等词语,三是把“奇”的表现作了归纳:“效果奇”“规矩奇”“动作奇”。如此的欣赏方法,学生既得到形象感染,又获得理性认知,教学中重视阅读策略的运用。
“再读‘论妙”’,是教学思路的转换。从正面欣赏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艺,转入领悟徒弟曹小三的感受。“这篇文章本来是写刷子李的,全是写他的吗?”这一设问,是这条跌宕起伏的表达思路的转折点。曹小三是师傅技艺高超的见证人。于是重点研读透露曹小三感受的6个句子。研读这6个句子,让学生抓住“果然”“悠然”“居然”“竟然”,以及“奇了”“发怔发傻”,在字里行间缜密细腻地体会曹小三的心情变化。这种心情变化从“半信半疑”开始,用一幅简图来表示,要学生写一写连一连。通过黄伟健同学对所画的简图说明,和老师的一番总结,学生“恍然大悟”,悟出“一波三折”的写作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画图不局限于线条,还要写上词语;老师的总结,强调了以上这么多带“然”的词语,还另加“突然”“轰然”“忽然”的活用。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彰显了教师利用文本,让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意识。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学。此处略欠火候、稍见瑕疵的是,未能给多个学生练习表达的机会:运用这些词语叙述曹小三的心情变化、故事发展的一波三折,在学生叙述中,教师及时反馈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畅。如能进行这样的语言训练,还可为后面的学法迁移作铺垫。
课文只是“例子”。“‘迁移“拓展”’是文本的活学活用,是举文本之“一”而反其“三”。学生读课文有一个“走进去”和“走出来”的过程。走进去“见得亲切”,得“意”得“情”得“法”;走出来“想得明白”,提升认识、学会运用。学法迁移的效果是明显的。学生的仿写无论是《我爱弹钢琴》,还是《一次难忘的秋游》,着意故事情节的曲折,有点一波三折的意味。
教学最后,又回到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上来,推荐学生课后阅读。
论一堂课成功与否,最基本的是看教材中提的那些略读要求,是否得到真正落实。笔者对教学过程所作的上述初步分析,给出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可称得上“圆满”而“丰富”。
彭才华老师是位在“课改”中涌现的新人。他成长得很快,除各种外部因素外,主因是有执著的目标追求和锲而不舍的努力。天道酬勤,他在自己站立的地方辛勤“挖掘”,“清泉”涌流是自然的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