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实录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由景及人,写出这异域风情背后的秘密:花美源于人更美。美景,总是容易发现,而背后的人,异域风情的有机组成部分一风景的创造者,是游客容易忽视的。这也是写“异域风情类”文章最难把握的地方。但是,异域风情类文本的特色、灵魂就在这里。何老师四两拨千斤,在学生自由读句子、做批注、汇报读句子时抓住一位学生的认识:“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这句话说花是很美的,很重要的,但是言外之意是说人是更美的”,让学生读书寻找文中写花又写人的句子,竞有11句之多。学生在朗读这些句子后又有了重要的发现:
生1:我发现有人就有花。
生2:我发现人与花是紧密相连、紧密相关的。
生3:我觉得作者说的境界分两种,既是花的美丽境界又是人的美好境界。
师总结:原来作者说这耐人寻味的境界中的“味”就是人情味啊。相比花来说,人的美是大美,是大爱。从小小的花入手,一直渗透着人性之美,这就是德国留给作者奇丽奇特的美啊。
正是有了这样丝丝入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文本表达知识的学习,学生尽在“移步换景”中掌握。课末,就“如何写异域风情类文章”这个问题进行交流,学生得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学得成功,证明教得有效,而起点、关键正在于何老师一开始就明晰了这一课的教学内容。
设计好怎样去“旅行”——采用随意的慢的教学方式
照理说,写景文章,且是国外题材,内容一般都比较具体,所用语言也繁复、生动。但该文惜墨如金,虽有描写,但止于白描;虽有记叙,但数笔带过,全文不过509个字。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数百文字,竟是数十年岁月的浓缩:文章第二段写“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第四段写“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
何老师教本文,竟也如此简洁。比如对文本主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师:是啊,这样的城市,这样独特的风景,这样的境界,确实耐人寻味。文中说“这一种境界”,指的是哪一种境界呢?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生活中有这样的境界吗?例如,你为集体做了什么?
生:我为集体打扫卫生。
师:集体为你提供整洁的环境。
生:我为爸爸妈妈按摩。
师:他们为你带来温馨的家庭。
生:我为同桌清洁桌面。
师:他回报你微笑如花。
生:我在小区里学习雷锋。
师:整个小区带给你美好的生活环境。
师:这就是一种境界,叫什么?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好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就是文中所说的“耐人寻味”的境界。
何老师的设计当然不是随意的,话语也不是随便的。他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慢慢地跟着学生走。学生走在前面,看风景,品风情。他呢,有时伴随一边,有时跟在后面。这样的随意,是教学形式上的“散”,其“神”却是聚焦的——无论是一开始的感知交流,还是中间的读书品味,抑或最后的回顾发现,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顺学而导、先学后教的“导游”。“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是这样,“花美人更美”的品味也是如此。当然,不要忘记,何老师教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的写法,也还是这样。这样的“慢”正适合语文的学习,这样的“慢”最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与领悟。
花的美丽,异域的风景,需要慢慢欣赏;而人的美丽,语文的风景,更需要慢慢欣赏。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