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的故事”习作教学设计
“小燕子的故事”习作教学设计
杨裕海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6》。
设计理念
注重创新思维培养,尝试创意习作教学。在教师的指导方法上求新——把握看图想象写故事的三大要素(观察、想象、表达),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上求新——围绕看图想象写故事的三个关键(角色、情节、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地表达、创意地表达。
教学过程
一、链接旧知,导入新课
1.读一读。
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剪刀似的尾巴
2.引一引:你联想到了什么?惹人喜爱的小燕子是我们这堂作文课的重要角色。
二、仔细审题,认定目标
1.看一看:审清题意,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请把语文书翻到第123页,轻声读读习作训练的要求。
2.审一审:编者想得真周到,他提示我们,完成这次习作可分哪几步走呢?
结合交流,相机板书:小燕子的故事观察想象表达
【设计意图:充分凭借教材,指导学生读题,培养审题能力,认定习作目标。】
三、以生为本,分步指导
观察篇
1.自主学习。
引一引:建筑工人施工,先要有图纸;我们写作文,也要在脑海中有个整体的把握、构思。这,就是脑图。请观察画面,想想要素,快速地在脑图上写下你对图意的概括。(出示)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坚持先学后教,为后续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奠定坚实的基础。】
2.交流分享。
(1)把握要素。
●地点:屋檐下。
相机点拨:图中有住宅,住宅有屋檐,檐下有燕窝。
●时间:春天。
相机诱导:你们根据什么判断出这是春天?
相机点拨:桃红柳绿,燕子呢喃,连小女孩都换上了漂亮的春装。
●角色:小女孩、小燕子、小花猫。
相机点拨:有人物,也有动物。
拓展思路:如果你把自己当成故事的耳闻目睹者,那就给小女孩取个名字;如果你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亲身经历者,那么,我在画中,她就是我。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坚持顺学而导,整体感知画面。角色决定思路,关于“小女孩”的定位,是一种积极的创意点拨。】
(2)把握图意。
●第一幅图
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概括第一幅图的意思的?
酌情点拨:概括图意,可以用一句话,也可以用小标题。如:小燕子跌落,小女孩焦急。
想一想:这,是小燕子的故事的发生。小燕子这个动物和小女孩这个人物,共同构成了这幅图画的重点。为了把故事的发生讲得绘声绘色,围绕这两个重点,我们还可以想些什么呢?
酌情点拨:由小燕子想开去——为什么出现、为什么跌落……
由小女孩想开去——为什么发现、焦急的想法……
结一结:展开情节联想,静止的图画就动起来了,故事的情节就更引人入胜了。
●第二幅图
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概括第二幅图的意思的?
酌情点拨:小燕子着地,小花猫出现。
想一想:这,是小燕子的故事的发展。现在,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燕子?假如要你边观察边想象,讲述一下画面中的小花猫,你会怎么讲述呢?
赏一赏:我们来读读两个不同的片段——
【片段一】
小花猫匍匐在地上,前爪紧紧地抓住地面,一根绳子似的尾巴翘得老高老高。它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发出贪婪的光,目不转睛地盯着掉落在地上的小燕子,两边的八字须翘得直直的。垂涎三尺的它,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恨不得马上把小燕子一口吞进自己的肚子里。
点拨:你们读出了一只怎样的小花猫?
【片段二】
小花猫撅着屁股,趴在地上,它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小燕子。也许,它在琢磨着:咦,这个黑不溜秋的小家伙是谁呢?它怎么会掉在这儿?……也许是想得入了神,小花猫的尾巴轻轻地摇动着,嘴边的胡须也在一动一动。
点拨:这段文字里的小花猫和前面的小花猫一样吗?
结一结:观察的感受不一样,角色的形象也就不一样。进行细节方面的想象,(板书:细节)故事的角色就更活灵活现了!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突出两大要点:情节想象,细节想象。】
想象篇
1.角色拓展:画面到这儿就戛然而止,不过,小燕子的故事还在继续。假如要你想象,在这个完整的故事中,还可能出现哪些角色?
2.情节拓展。
《“小燕子的故事”习作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5529.html
杨裕海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6》。
设计理念
注重创新思维培养,尝试创意习作教学。在教师的指导方法上求新——把握看图想象写故事的三大要素(观察、想象、表达),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上求新——围绕看图想象写故事的三个关键(角色、情节、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地表达、创意地表达。
教学过程
一、链接旧知,导入新课
1.读一读。
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剪刀似的尾巴
2.引一引:你联想到了什么?惹人喜爱的小燕子是我们这堂作文课的重要角色。
二、仔细审题,认定目标
1.看一看:审清题意,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请把语文书翻到第123页,轻声读读习作训练的要求。
2.审一审:编者想得真周到,他提示我们,完成这次习作可分哪几步走呢?
结合交流,相机板书:小燕子的故事观察想象表达
【设计意图:充分凭借教材,指导学生读题,培养审题能力,认定习作目标。】
三、以生为本,分步指导
观察篇
1.自主学习。
引一引:建筑工人施工,先要有图纸;我们写作文,也要在脑海中有个整体的把握、构思。这,就是脑图。请观察画面,想想要素,快速地在脑图上写下你对图意的概括。(出示)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坚持先学后教,为后续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奠定坚实的基础。】
2.交流分享。
(1)把握要素。
●地点:屋檐下。
相机点拨:图中有住宅,住宅有屋檐,檐下有燕窝。
●时间:春天。
相机诱导:你们根据什么判断出这是春天?
相机点拨:桃红柳绿,燕子呢喃,连小女孩都换上了漂亮的春装。
●角色:小女孩、小燕子、小花猫。
相机点拨:有人物,也有动物。
拓展思路:如果你把自己当成故事的耳闻目睹者,那就给小女孩取个名字;如果你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亲身经历者,那么,我在画中,她就是我。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坚持顺学而导,整体感知画面。角色决定思路,关于“小女孩”的定位,是一种积极的创意点拨。】
(2)把握图意。
●第一幅图
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概括第一幅图的意思的?
酌情点拨:概括图意,可以用一句话,也可以用小标题。如:小燕子跌落,小女孩焦急。
想一想:这,是小燕子的故事的发生。小燕子这个动物和小女孩这个人物,共同构成了这幅图画的重点。为了把故事的发生讲得绘声绘色,围绕这两个重点,我们还可以想些什么呢?
酌情点拨:由小燕子想开去——为什么出现、为什么跌落……
由小女孩想开去——为什么发现、焦急的想法……
结一结:展开情节联想,静止的图画就动起来了,故事的情节就更引人入胜了。
●第二幅图
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概括第二幅图的意思的?
酌情点拨:小燕子着地,小花猫出现。
想一想:这,是小燕子的故事的发展。现在,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燕子?假如要你边观察边想象,讲述一下画面中的小花猫,你会怎么讲述呢?
赏一赏:我们来读读两个不同的片段——
【片段一】
小花猫匍匐在地上,前爪紧紧地抓住地面,一根绳子似的尾巴翘得老高老高。它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发出贪婪的光,目不转睛地盯着掉落在地上的小燕子,两边的八字须翘得直直的。垂涎三尺的它,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恨不得马上把小燕子一口吞进自己的肚子里。
点拨:你们读出了一只怎样的小花猫?
【片段二】
小花猫撅着屁股,趴在地上,它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小燕子。也许,它在琢磨着:咦,这个黑不溜秋的小家伙是谁呢?它怎么会掉在这儿?……也许是想得入了神,小花猫的尾巴轻轻地摇动着,嘴边的胡须也在一动一动。
点拨:这段文字里的小花猫和前面的小花猫一样吗?
结一结:观察的感受不一样,角色的形象也就不一样。进行细节方面的想象,(板书:细节)故事的角色就更活灵活现了!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突出两大要点:情节想象,细节想象。】
想象篇
1.角色拓展:画面到这儿就戛然而止,不过,小燕子的故事还在继续。假如要你想象,在这个完整的故事中,还可能出现哪些角色?
2.情节拓展。
《“小燕子的故事”习作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