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教案 >> 正文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情豪情友情——《别董大》教学设计
  
  崔承惠
  
  ——《别董大》教学
  
  教材分析 《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期,盛行胡乐,喜欢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董大因此受到冷落,很不得意。而此时,高适也很不得志,30年漂泊在外,常处于贫困的境遇之中。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充满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相信自己,去奋斗,去拼搏,去直面迷茫的人生,着实令人感动。
  
  学情分析
  
  学生还有两个多月就要毕业,离开朝夕相处了六年的老师和同学,此时,学习这两首送别诗,显得更有意义。学生在感受古人那诚挚、关切的深厚友情之时,会引发他们珍惜与同学、老师的情谊,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另外,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与积淀,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对占诗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感悟的能力,因此,读通、读顺,借助资料和工具书读懂诗意并不困难。但是,作者在自己身处人生困境之时,却能以慷慨激昂的语言、乐观豪迈的情怀去激励董大,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点拨。
  
  教学理念
  
  为了落实课标精神,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学有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我力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 充分体现学科特点,遵循诗文的阅读规律,加强整体综合的感知,整体人手,分句感悟,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2.加强朗读、吟诵的指导和训练。在吟诵中品味语言、积累词语、想象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逐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并能与文本内容有机整合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能够形成这种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生字“曛”的读音,并能够正确书写与运用。
  
  2.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吟诵诗歌。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激起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古诗大意,读中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面对人生困境时,激励董大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都喜欢背诵古诗,老师和大家对几句,好吗?
  
  孤帆远影碧空尽——
  
  桃花潭水深千尺—— 感时花溅泪一 这三句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送别诗。 师:如果把唐诗比为一座瑰丽神奇的大花园,那么送别诗就是其中绚烂耀眼的奇葩。今天,我们就来撷取两首优美的送别诗,共同学习欣赏。(板书:古诗二首)
  
  【这样的导入在复习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送别”主题的古诗,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掌握学法,品悟诗情
  
  师:我们先来学习《别董大》。(板书诗题)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三步法吗?
  
  生:读诗题知作者,抓字眼解诗意,诵诗句悟诗情。
  
  (一)读诗题,知作者
  
  师:请同学们齐读诗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生:我课前查了资料,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善古琴,但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青年时代仕途失意。高适送别董大,也正是自己失意的时候。
  
  师:你真会学习,如果把资料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就更好了。
  
  生:我还知道董大就是董庭兰,他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叫董大。
  
  师:说得好!你理解了,那你是家里的老几啊?我们该把你叫——
  
  (学生笑)
  
  师:高适和董大是好朋友,在董大落魄、失意、愤而离开京城之时,高适为他送行,写下了这首诗。
  
  师:请同学们再读题目,体会这送别之情。
  
  (生有感情地读诗题)
  
  【诗题即诗眼,借助诗歌的题目,能够明确诗歌的意象,大体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通过读诗题,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和董大的生平,也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这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抓字眼,明诗意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这首诗,(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生字的读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诗)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读后评价。
  
  (一生读诗,师出示生字“曛”。)
  
  师: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个字?
  
  生:“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是黄昏的意思。
  
  师:来,齐读——“曛”(xun)。
  
  师:请同学们观察“曛”字的写法,动手写一写,记一记。
  
  师:把生字送回课文,大家再齐读这首诗。
  
  师:诗句我们读会了,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生:了解诗的意思。
  
  师:怎样了解诗的意思?
  
  生:抓住关键字眼,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
  
  师:好!请同学们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
  
  2。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标注,想办法解决。
  
  3.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请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先读诗句,再说诗意。
  
  (生汇报,说诗意。)
  
  师:黄云是怎么回事?
  
  生:“黄云”即“黄沙漫天”。当时他们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自己理解了诗意,真好!看看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在写什么?
  
  生: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板书:景情)
  
  【重点字词的理解和逐句理解诗意十分必要,为下一个环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入领会诗的意境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提供了一个合理的逻辑依据。】
  
  (三)诵诗句,悟诗情
  
  师:了解了诗的大意,我们再来读一读诗句。请你俩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给出评价。
  
  (两名学生读诗,师指导评价:注意他在读诗句时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节奏。
  
  学生评价,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并出示课件。)
  
  师:看大屏幕,再齐读古诗。
  
  (学生读)
  
  师:古诗词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单在于声韵的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行吗?(师配乐朗读全诗)
  
  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生:老师读得特别有感情。
  
  生:听了老师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
  
  师:谢谢同学们!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
  
  (生交流)
  
  师:是的,只有走进诗中,理解诗人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来。让我们走进一千多年前那个黄沙漫天、北风呼啸、白雪纷飞、孤雁独鸣的送别日子吧!回过头来再看诗题《别董大》,离别时,是怎样的景色呢?再来读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
  
  生:诗中描写了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师:“黄云、白日、北风、雁、雪”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师简笔画勾勒诗歌描写的画面)
  
  生:这四种景物让人感到很凄凉!
  
  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播放音乐,夹杂风声、大雁呜叫之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你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心中的感受。
  
  生: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在漫天飞雪中送别董庭兰。
  
  师:请读出这种风雪交加的情景吧!
  
  生:我好像听到了北风呼啸,听到了大雁边飞边悲鸣。
  
  生:我好像看到了董庭兰握着高适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师:这是怎样凄凉、寒冷、萧瑟的景色啊!在这样的日子里要送别好友,同学们,这离别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高适的心情很不好,很愁苦。
  
  师: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眼前这凄凉的景色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你还可以联系搜集的背景资料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生:我认为作者这种愁苦的心情还来自于他要送别的好朋友。 生:老师,我发现这个“曛”字也表达出了作者的“愁”,此刻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天气吗?在这样的天气送别朋友,就是愁上加愁!
  
  师:你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你能从诗句中的关键字词体会人物的情感,真了不起!
  
  生:我从资料了解到不仅作者愁,他的朋友董庭兰也很愁闷。
  
  师:通过搜集资料你们知道董大为什么“愁”吗?
  
  生: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琴师,但是在长安没有人欣赏他,所以他决定离开长安,去别的地方。
  
  师:“前路”是什么意思?
  
  生:“前路”就是前途。
  
  师:那“前路无知己”该怎么理解?这里的知己指什么?
  
  生:“知己”就是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人。
  
  师:听,这就是董大当年喜欢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唐朝诗人李颀曾写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来赞美他。(出示: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如此优美的琴声,如此精湛的琴艺,欣赏的人竟然寥寥无几,这怎么不令董大伤感呢?
  
  师:面对前途渺茫、人生暗淡,不知今后走向何方的董大,如果你是高适,你会说些什么?
  
  (学生想象汇报后,教师随机点评并引导学生读后两句。)
  
  师:所以诗人对朋友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人生自占伤离别。此时应是依依惜别,应是把酒话别……可是诗人高适却笔锋一转,对朋友董大说出了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课件出示诗句)在这惨淡凄凉的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大雪纷纷、凄凄惨惨的时刻,诗人却劝朋友——莫愁!(板书:莫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诗人高适在真诚地劝勉朋友莫愁,可是他自己呢?从20岁离家求取功名,将近30年啊,但一直怀才不遇,漂泊四方,甚至穷困潦倒……在《别董大》的另一首中,诗人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他穷苦到请朋友喝杯清酒都喝不起的地步,可是他没有被困境压倒,反而以加倍的自信和乐观去面对人生,还以此来劝勉朋友。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自信、乐观、豪迈。板书:豪迈)
  
  师:带着诗人的豪迈之情,再读这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听到这体贴入微、用心良苦的话语,如果你是董大,此时的心情又会怎样呢?
  
  (学生交流)
  
  师:再来读题。此时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又是什么?
  
  生:此时别去的是忧愁,留下的是自信、温暖。
  
  师:这就是真挚的友情,这就是友情的力量啊!带着你对友情的感受,再读这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资料等直观手段,通过教师深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了诗歌描写的情景,以此来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缺陷,帮助学生充实表象素材,把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激发学生展开了合理大胆的想象。有了以直观情景为支撑的形象,就比较容易引发真切的情感,而当情感与想象融为一体时,领悟诗的思想内涵就变成了学生发自内心需要的学习行为,因此真实有效。】
  
  师: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
  
  生:感受到r友情的可贵。
  
  生:感受到了高适面对困难,不畏惧、不逃避的豪迈之情。
  
  师:带着你们的感受,自由地朗诵这首诗吧!
  
  师:我们来试着背一背。(指名背诵,全班齐背。提醒注意诵读的节奏与韵律。)
  
  三、感受离别,活用诗句
  
  师:同学们,还有两个多月,你们就要告别母校,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驿站。此刻,老师的心中充满了对你们的不舍和祝福。相信你们的心中也有千言万语,让我们像诗人高适那样也为你的朋友、同学、老师、母校,写几句送别之语吧!(提示:可以用上学过的送别诗句,也可以自己来创作。)
  
  师:同学们,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感受到了那份感恩之情和诚挚友情!希望同学们珍惜这几个月的时间,做最好的自己,为我们的母校,为老师和同学,也为自己留下更多更美好的回忆!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像涛人高适那样,自信、乐观、勇敢地去面对。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凌这首《别董大》。
  
  【这一环节既是练笔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内化和深化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了练笔的素材和模式,、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会把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的作者情感,以及自身即将离别母校、老师、同学的感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别董大》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570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六年级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