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政治教案 >> 七年级政治教案 >> 正文

成长中的我


的变化必然带来生理上的变化,因此,如果我们经常处于消极或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就可能使体内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的活动状态,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生理紊乱,导致身心疾病。

                               

1.2  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可以围绕少年期的三大心理过渡和三大心理矛盾展开。

 

□     少年期的三大心理过渡

进入少年期,学生在心理上的发展,或由童年向青年的心理过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由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少年期的学生就开始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独立性意向的发展日趋明显。小到生活料理,大到对个人前途、家庭中大事、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他们都不象以前那样只听从父母意见了,而要表明自己的意愿、看法、见解。这时他们反对父母像对待儿童一样对待他们,而愿意父母像对待大人一样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相信他们。而且,学生从少年期开始,便进入一个喜欢怀疑和争论的时期。这时,他们对于父母的话开始不大听从了,对于书本上的结论,报纸、电台的某些报道也不随便轻信和盲从了,而是要批判地看待一切,有时还非与父母的看法不一样。这不是学生对父母的不尊重,而是他们向独立性过渡的表现。

第二,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与童年期相比较,学生的自我评价开始由“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的水平过渡。其主要变化有三:一是从外在性向内在性过渡即少年期学生的自我评价已不再以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主,而是开始侧重于自己内在的世界,同时其评价内容也从具体向抽象发展;二是从情境性向稳定性过渡即由于自我评价的内在性和抽象性程度的提高,少年期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再轻易地因一时一事而变化,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三是从依从性向独立性过渡即少年期的学生已不再像童年时那样依从或看重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了,他们已能较独立地评价自己了。

第三,从幼稚向成熟过渡。到了少年期,由于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和生活范围的日益扩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也逐渐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与童年期相比较,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认识从好奇性向探究性发展,即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已经不再满足于大人对之的一般性回答,而是逐渐升华为对事物的深入探究,并伴有钻研性(积极方面)和冒险性(消极方面)的实际行动;二是行为由模仿性向创造性发展,即不满足重复别人的动作而喜欢新异刺激,好标新立异,不愿墨守成规;三是生活愿望由空想向理想发展,即对自己长大了要做什么事、做什么人的志向不再是无根据的空想,而是开始接近或切合实际了;四是交友由自发性向选择性发展,即交朋友开始注重从爱好、兴趣、理想上加以选择了,而且学习成绩的好坏也成了交友的条件了;五是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发展,即抽象逻辑思维便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能够领会和掌握更多的抽象概念,能够理解一般事物的规律性及因果关系,并能够对铰为复杂的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合乎逻辑的推理。

 

□     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矛盾。

学生进入少年期后,由于学习内容的深化,知识经验的增多,社会影响的扩大,他们在认识、情绪、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上,比童年期都有了新的发展,但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得矛盾。少年期是学生自我意识迅猛发展的时期。此时期,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的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出现了“成人感”,意识到“我已经不是小该子了”。他们希望父母象对待成年人一样地对待他们,而不希望父母还把他们当作小孩子对待,也不愿再受到小孩子般特殊的照顾。因此,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出现了摆脱父母照顾的“心理上的断乳”过程,即要成为独立的“大人”的过程。然而,这种“心理上的断乳”如同幼儿的断奶一样,并非易事,少年期的学生在心理上时常交织着渴望与现实的矛盾。他们想独立自主,可自己又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他们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可自己又不具备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想让成人把他们当作大人看待,可自己的许多言行举止依然带有孩子气。以致于他们越是想摆脱父母,越是发现离不开父母的照料和帮助。这种渴求独立和现实依赖的矛盾,使学生的心理上经常产生冲突、混乱和不安。为了消除这种矛盾冲突或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常常以孩子气的行为方式对抗父母或成人,以显示自己不再是儿童。例如,对父母的批评与责备,不管正确与否,都表现出愈来愈强烈的反抗情绪;故意与父母或成人“唱反调”,提出相反的主张或按相反的方式行事;不理会父母或成人的劝导,自作主张,“不撞南墙不回头”。当然,他们的反抗,更多地是以潜在的形式出现,如对父母在生活和教育上的安排,采取不关心、不表态、无所谓的态度等。

第二,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学生进入少年期后,尽管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露却开始失去了儿童的直爽、天真、单纯。他们不再像儿童那样经常向父母敞开自己心扉,而开始变得内向、闭锁起来。虽然他们在生活上还依赖父母,但是他们倾吐知心话的对象已经不再是父母,也不是老师,而是同伴或朋友了。而且他们中的多数人认为,朋友比父母更知心。因此学生进入少年期以后,就希望有自己单独住的房间,希望有自己单独用的写字台、书橱或箱子,并且不愿意父母随便挪动自己的东西,还把自己的抽屉、箱子上加锁。这种闭锁性给学生带来了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与父母、老师之间“话不投机”,觉得他们都不能真正理解自己,使少年期学生心理上常有一种孤独感,时间一长就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渴求倾吐心声的强烈要求。这种希望被人理解、渴求倾吐心声需要,常常通过写日记、书信和选择最知心朋友上的方式来满足。写日记固然有好处,但它不能帮助少年出主意、想办法,不能做到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需要的满足只有求助于自己的知心朋友了。少年期的学生都有若干知心的朋友,他们之间心贴的很近,几乎是无话不说的。对自己父母不能说的事,都在知心人那里畅通无阻地交谈。少年期学生的这一心理矛盾及其行为特点,如果不能被父母或成年人理解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处理,便很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误解和感情上的隔阂,进而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生活和社会适应。一些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例如抑郁和焦虑,即同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矛盾有重要关系。

第三,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从前述少年期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可以看到,初中阶段是性器官和性机能迅速发育成熟时期,性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必然带来性心理的发展变化,但由于学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够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他们的性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例如,随着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少年期孩子在生理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急剧和显著的变化,大多数少年在感到兴趣和好奇的同时,对这些变化都会程度不同的感到不安、害羞,甚至产生恐惧及不知所措的心理,这正是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幼稚的一种矛盾表现。再如,性发育的成熟,使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兴趣,开始关注异性,希望与异性交往,但不少中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对异性的故意疏远或排斥,不与异性同学来往,嘲笑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同伴,甚至不愿意男女生同桌。还有,一些中学生中存在的“纸条恋爱”和朦胧状态下的“狂热初恋”,实际上也是性心理幼稚的一种表现。这种“纸条恋爱”和“朦胧狂恋”,带有很大的好奇和模仿成分。尽管陷入这种状态的中学生有时会认为自己对爱情是认真的、严肃的,不是“闹着玩儿的”,但他们对什么叫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却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因此,中学生的盲目早恋和冲动性异性交往行为,恰是他们性心理发展很不成熟的反映。中学生性发育迅速走向成熟与性心理相对比较幼稚的矛盾,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深刻认识的一个问题。

 

□ 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

每个人在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历程中,都要不同程度地经历一段“成长的烦恼”——“自我觉醒”的烦恼。也就

《成长中的我(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595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七年级政治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