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我
1.5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
度。
该项内容是上一项内容(1.4)的深入,即在“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的要求。
□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的意义与要求
未来学家预测,21世纪将属于能承受社会变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冲击的个性健全者。为此,心理学家也在积极研究如何健全或完善人的个性,他们运用心理测验、访谈等方法,对被认为具有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人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相关模型,例如“成熟者”模型、“自我实现者”模型和“功能充分发挥者”模型等。尽管这些模型论及的并非完全是个性的健全或完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概括出个性健全者的六个基本特点或个性锻炼的六个基本要求。
第一,自我意识正确。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能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第二,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能融于集体中,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友善、同情、信任)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敌视),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分的安全感。
第三,性别角色分化。有明确的性别意识,乐于接受自己的性别,能按照社会期望的性别角色塑造自己的形象;逐渐了解两性关系,注意修饰打扮自己,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的阳刚之气或阴柔之美。
第四,社会适应良好。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地适应现实、改造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第五,情绪积极稳定。情绪稳定,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宣泄不良的情绪。
第六,个性结构完整。各种个性特征协调一致,平衡发展;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能及时调整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当然,这些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教育熏陶和自我锻炼逐渐形成的。对于成长中的初中生个体来说,“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在其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中具有更现实的作用。
□ 磨砺意志,陶冶情操
“磨砺意志”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我锻炼逐步形成优良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人在意志行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或特征,它反映一个人意志的优劣、强弱和发展水平。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质包括盲从性、动摇性、寡断性、冲动性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事例和讨论,进行自觉性与盲从性、坚韧性与动摇性、果断性与寡断性、自制性与冲动性的比较,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意志品质的状况和努力目标;另一方面可以从“明确提出锻炼任务”、“有意去做不感兴趣的事”、“从日常小事做起”、“借助集体力量”等角度,引导学生讨论并掌握磨砺意志的常用方法。
“陶冶情操”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育熏陶和自我锻炼,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优良的情绪品质或特征。情操是人在情绪活动中通过认知与情绪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或特征,它反映一个人在情绪指向性、情绪稳定性、情绪控制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品质优劣程度和能力强弱水平。其具体内容的教学,可以着重围绕优良情绪品质或特征的自我修养进行。一方面,可以通过典型事例的感染和身边事例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情绪品质或特征的状况和努力目标;另一方面,可以从“提高知识素养”、“增强适应能力”、“培养良好性格”、“充实生活情趣”等角度,引导学生讨论并掌握增强自我情绪修养的常用方法。
□ 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突出地反映了一个人“做什么”和“怎么做”。其中,生活态度反映了人对现实的评价系统和行为倾向,表明一个人在生活中追求什么或拒绝什么,即“做什么”;学习、劳动习惯反映了人在学习、劳动中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行为方式,表明一个人如何追求他所要追求的东西或如何拒绝他所要回避的东西,即“怎么做”。人“做什么”和“怎么做”是相互联系的,即人对生活的态度决定着他的行为方式,而人的行为方式又体现着他对生活的态度。
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作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能力、气质相比较,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因为,能力反映人完成活动的可能性,其本身只有高低或大小之分;气质反映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其本身只有积极或消极之分;惟有性格反映人“做什么”和“怎么做”,要受社会规范制约和评价,所以有好坏或善恶之分。通常我们说的“好人”和“坏人”,就是针对其性格而言的,特别是针对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而言的。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认真细致与粗心马虎、勇于创新与墨守成、公而忘私与假公济私、诚实正直与虚伪狡诈等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感悟“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在个人成长、个性培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初中生在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明确努力方向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方法。其中,“形成良好的在学习、劳动习惯”方面,特别应强调“对症下药”和“持之以恒”。
1.6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