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初读设计与实录
让艺术元素点亮语文课堂——《白鹅》初读设计与实录
叶燕芬
“艺,种也!”由此可以看出“艺”最初是种植的意思。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赋予了“艺”两层意思:一个是比喻性质的,指教学的方法技艺,能生成灵活生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即词典上所说的“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主要成分属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层面;另一层意思是它的本义,即词典上所说的“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课堂中,有机地开发一些富有吸引力和感化力的艺术元素,往往能使难懂的知识易学,枯燥的内容有趣。
本着这样的理解,本人在《白鹅》一课的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白鹅》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文章,在作者丰子恺眼里,这白鹅俨然就是一位高傲而固执、忠诚而可爱的朋友,所以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文本结构非常清晰,从鹅的叫声、鹅的步态、鹅的吃相三方面,非常细腻而传神地描摹了一位动物朋友。仔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课文还呈现了丰子恺的书画艺术、音乐艺术和丰富幽默的语言艺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学“语”习“文”为主线、以感受“艺术”为辅线,力图让艺术元素点亮语文课堂。
【教学设计】
一、畅谈“艺术”,导入课文
1.出示书法圣地兰亭与王羲之的“鹅池”图片,感受上下结构的“鹅”的书法艺术之美;出示现代汉语左右结构“鹅”的正确写法,感受不同点,指导书写现代汉语的“鹅”。
2.出示丰子恺的两幅“鹅”的漫画,请学生欣赏画,自由谈论画。(感受丰子恺栩栩如生的绘画艺术和成熟老练的书法艺术。)
3.小结:丰子恺先生不但是画家、书法家,他还精通音律,更是一位出色的作家。真可谓是书、画、音乐、文学融为一体的艺术大家。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丰子恺的散文《白鹅》。
二、初读课文,认读新词
1.学生自主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认读新词。
(1)读准多音字:供养不周窥伺大模大样净角
(2)认读、理解近义词:厉声 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狂吠
三、理解新词,通读课文
1.比较词语,读通课文。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狂吠
读词语。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狂吠都表示叫声,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同样是鹅叫,丰子恺先生却用了四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足见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这些词语都在课文哪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重点指导读:“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这篇课文中的词语特别丰富,刚才在课文中品读了近义词,其中还有许多词语不太容易理解,特别是京剧艺术语言,请看:
净角三眼一板
(1)读读想想,什么叫净角?(出示京剧脸谱:净角,是国粹艺术京剧中的一个扮相,色彩浓重,画面很夸张,因此也叫花脸,专指性格豪放、说话声音粗重的成年男子。)
(2)找到“净角”一词的句子,指导朗读: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3)出示剪辑的相关“净角出场”的视频,给学生以具体的形象,帮助理解。
你对净角出场想说什么?“颇像”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
(4)对比朗读鸭子走路的句子。
(5)指名连起来读第四自然段。
(6)“三眼一板”在写鹅的什么?具体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
(7)鹅是如何按这个“三眼一板”的节拍吃饭的?通读第五自然段。
(8)“三眼一板”是什么意思?(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是指强拍,眼是指弱拍。“三眼一板”是一强拍三弱拍,或三弱拍一强拍。通俗地说就是音乐中的4/4拍。指导打节拍,打出强弱拍。)
(9)重点指导朗读鹅吃饭的句子。
(10)小结并引读第六自然段,以给动画片配音的方式通读。指导书写生字“脾”。
四、归纳感受,引发新的思考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课文中作者又是怎么评价这只白鹅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2.高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白鹅是一个高傲的动物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深读探究。
五、结课与作业
1.学到这里,我们感受到作者不但文字功底扎实,语言颇具艺术性,而且精通音乐,特别喜欢国粹京剧艺术,还喜欢书画,真是一位名不虚传的艺术大师啊。
2.作业:完成生字抄写,觉得难写的生字多抄几遍。
附板书:
白鹅
厉声呵斥……
艺术大师——丰子恺
净角
三眼一板
【教学实录】
1.让书画艺术点亮开篇之美。
师(出示兰亭“鹅池”碑文):认识这个地方吗?是哪儿?
生:兰亭风景区的“鹅池”。
师:相传大书法家王羲之爱鹅是出了名的。他把自己买的鹅养在这个地方——“鹅池”。相传这块碑文是王羲之父子合作完成的。这一“鹅”一“池”,一瘦一肥,在章法上很有艺术性。(板书:艺术)
师(出示现代汉语“鹅”的正确写法):仔细观察,碑文中的“鹅”字与现代汉语中的“鹅”字有什么不同?
生:结构不同,碑文中的“鹅”字是上下结构,现代汉语中的是左右结构。
《《白鹅》初读设计与实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222.html
叶燕芬
“艺,种也!”由此可以看出“艺”最初是种植的意思。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赋予了“艺”两层意思:一个是比喻性质的,指教学的方法技艺,能生成灵活生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即词典上所说的“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主要成分属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层面;另一层意思是它的本义,即词典上所说的“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课堂中,有机地开发一些富有吸引力和感化力的艺术元素,往往能使难懂的知识易学,枯燥的内容有趣。
本着这样的理解,本人在《白鹅》一课的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白鹅》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文章,在作者丰子恺眼里,这白鹅俨然就是一位高傲而固执、忠诚而可爱的朋友,所以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文本结构非常清晰,从鹅的叫声、鹅的步态、鹅的吃相三方面,非常细腻而传神地描摹了一位动物朋友。仔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课文还呈现了丰子恺的书画艺术、音乐艺术和丰富幽默的语言艺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学“语”习“文”为主线、以感受“艺术”为辅线,力图让艺术元素点亮语文课堂。
【教学设计】
一、畅谈“艺术”,导入课文
1.出示书法圣地兰亭与王羲之的“鹅池”图片,感受上下结构的“鹅”的书法艺术之美;出示现代汉语左右结构“鹅”的正确写法,感受不同点,指导书写现代汉语的“鹅”。
2.出示丰子恺的两幅“鹅”的漫画,请学生欣赏画,自由谈论画。(感受丰子恺栩栩如生的绘画艺术和成熟老练的书法艺术。)
3.小结:丰子恺先生不但是画家、书法家,他还精通音律,更是一位出色的作家。真可谓是书、画、音乐、文学融为一体的艺术大家。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丰子恺的散文《白鹅》。
二、初读课文,认读新词
1.学生自主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认读新词。
(1)读准多音字:供养不周窥伺大模大样净角
(2)认读、理解近义词:厉声 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狂吠
三、理解新词,通读课文
1.比较词语,读通课文。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狂吠
读词语。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狂吠都表示叫声,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同样是鹅叫,丰子恺先生却用了四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足见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这些词语都在课文哪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重点指导读:“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这篇课文中的词语特别丰富,刚才在课文中品读了近义词,其中还有许多词语不太容易理解,特别是京剧艺术语言,请看:
净角三眼一板
(1)读读想想,什么叫净角?(出示京剧脸谱:净角,是国粹艺术京剧中的一个扮相,色彩浓重,画面很夸张,因此也叫花脸,专指性格豪放、说话声音粗重的成年男子。)
(2)找到“净角”一词的句子,指导朗读: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3)出示剪辑的相关“净角出场”的视频,给学生以具体的形象,帮助理解。
你对净角出场想说什么?“颇像”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
(4)对比朗读鸭子走路的句子。
(5)指名连起来读第四自然段。
(6)“三眼一板”在写鹅的什么?具体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
(7)鹅是如何按这个“三眼一板”的节拍吃饭的?通读第五自然段。
(8)“三眼一板”是什么意思?(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是指强拍,眼是指弱拍。“三眼一板”是一强拍三弱拍,或三弱拍一强拍。通俗地说就是音乐中的4/4拍。指导打节拍,打出强弱拍。)
(9)重点指导朗读鹅吃饭的句子。
(10)小结并引读第六自然段,以给动画片配音的方式通读。指导书写生字“脾”。
四、归纳感受,引发新的思考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课文中作者又是怎么评价这只白鹅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2.高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白鹅是一个高傲的动物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深读探究。
五、结课与作业
1.学到这里,我们感受到作者不但文字功底扎实,语言颇具艺术性,而且精通音乐,特别喜欢国粹京剧艺术,还喜欢书画,真是一位名不虚传的艺术大师啊。
2.作业:完成生字抄写,觉得难写的生字多抄几遍。
附板书:
白鹅
厉声呵斥……
艺术大师——丰子恺
净角
三眼一板
【教学实录】
1.让书画艺术点亮开篇之美。
师(出示兰亭“鹅池”碑文):认识这个地方吗?是哪儿?
生:兰亭风景区的“鹅池”。
师:相传大书法家王羲之爱鹅是出了名的。他把自己买的鹅养在这个地方——“鹅池”。相传这块碑文是王羲之父子合作完成的。这一“鹅”一“池”,一瘦一肥,在章法上很有艺术性。(板书:艺术)
师(出示现代汉语“鹅”的正确写法):仔细观察,碑文中的“鹅”字与现代汉语中的“鹅”字有什么不同?
生:结构不同,碑文中的“鹅”字是上下结构,现代汉语中的是左右结构。
《《白鹅》初读设计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