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劳勤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能自主认识“谴、隋、绰”等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洪、暴”等11个生字。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等词语,并正确读写。
2.学习采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3.依托典型语段揣摩细腻的动作描写以及采用关联词语有序表达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良好习惯。
4.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乡人民心系他人、相互谦让、尊敬老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家乡人民的美好心灵,揣摩作者细致描写、有序表达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平凡的事物来体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呈现插图,情景描述
师(出示课文情景图):同学们,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终年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溪水两岸,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成年以后,每当刘章爷爷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家乡的一幕幕,让他觉得最独特、最美丽的就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
二、初读课文,初识搭石
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思考:什么是搭石?
2.出示词语,指名朗读再齐读,并随机理解:
汛期 谴责 懒惰 俗语 俩人(采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谴责”)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伏下身子(采用动作演示的方法理解“脱鞋绾裤”)间隔一行人(指导读准多音字“间”和“行”)
3.什么是搭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语句: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句话。
师:读后,你知道搭石是干什么用的?(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石头。)
师(小结):是啊,因为溪水中没有小桥,人们就踩着搭石过小溪,这样就不会着凉了。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师:老师把这句话改成这样行吗?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这样改行吗?(不行)为什么?(少了这些词语句子就不够具体、细致,没有把搭石是什么样的写明白。)
师:咱们把这些词语请回来,从中我们知道了(师生问读)人们摆搭石的时候,还要根据水的深浅,水深的地方石头应该选得一(大一点),水浅的地方就可以选得——(小一点),搭石的形状是一(平整方正的),每两块搭石之间的距离都是一(二尺左右),我们还知道搭石的方向是一(横的)。
师:你看,作者的描写是多么细致!(语文教案 fanwen.oyaya.net)咱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作者细致的描写。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细致吗?(刘章爷爷在这个小山村生活了十几年,每天都在仔细观察,所以才会有这样细致的描写。)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检查字词以后,聚焦关键语句从文字描述中认识搭石,并通过删词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细致的描写,潜移默化地渗透作者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三、列小标题,梳理内容
师:作者不仅观察了搭石,还观察了发生在搭石上的一件件小事。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想一想,围绕着搭石曾经发生过哪些小事,给每一件小事列一个小标题。
师:咱们先一起合作着完成第一个小标题。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主要讲了谁?(上了点年岁的老人)老人在干什么?(换搭石,小标题列为:老人换搭石。)
师:下面请大家采用“谁干什么”的方法,给第3、4两个自然段列一列小标题,在自然段的旁边做批注。
师(小结):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件件平常的小事,把“搭石”这道独特、美丽的风景写具体的。
四、品读美丽,揣摩写法
师:请大家默读第一件小事,画出老人换搭石时的动作。(放下、找来、搭上、踏上)
师(小结):作者一连用了四个动作,把老人换搭石的过程写得很具体,可见作者的观察是多么仔细。
师:透过这些动作,让我们猜一猜: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看到搭石不平稳时会怎么想?(这一块搭石不平稳,人们过搭石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溪水里,会着凉的,我必须把不平稳的搭石换掉。)
师:此刻,也许老人正急着去幼儿园接小孙孙回家,也许他正急着上菜市场买菜做饭,也许他急着给生病的小猪买药。但是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247.html
劳勤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能自主认识“谴、隋、绰”等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洪、暴”等11个生字。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等词语,并正确读写。
2.学习采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3.依托典型语段揣摩细腻的动作描写以及采用关联词语有序表达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良好习惯。
4.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乡人民心系他人、相互谦让、尊敬老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家乡人民的美好心灵,揣摩作者细致描写、有序表达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平凡的事物来体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呈现插图,情景描述
师(出示课文情景图):同学们,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终年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溪水两岸,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成年以后,每当刘章爷爷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家乡的一幕幕,让他觉得最独特、最美丽的就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
二、初读课文,初识搭石
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思考:什么是搭石?
2.出示词语,指名朗读再齐读,并随机理解:
汛期 谴责 懒惰 俗语 俩人(采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谴责”)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伏下身子(采用动作演示的方法理解“脱鞋绾裤”)间隔一行人(指导读准多音字“间”和“行”)
3.什么是搭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语句: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句话。
师:读后,你知道搭石是干什么用的?(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石头。)
师(小结):是啊,因为溪水中没有小桥,人们就踩着搭石过小溪,这样就不会着凉了。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师:老师把这句话改成这样行吗?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这样改行吗?(不行)为什么?(少了这些词语句子就不够具体、细致,没有把搭石是什么样的写明白。)
师:咱们把这些词语请回来,从中我们知道了(师生问读)人们摆搭石的时候,还要根据水的深浅,水深的地方石头应该选得一(大一点),水浅的地方就可以选得——(小一点),搭石的形状是一(平整方正的),每两块搭石之间的距离都是一(二尺左右),我们还知道搭石的方向是一(横的)。
师:你看,作者的描写是多么细致!(语文教案 fanwen.oyaya.net)咱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作者细致的描写。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细致吗?(刘章爷爷在这个小山村生活了十几年,每天都在仔细观察,所以才会有这样细致的描写。)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检查字词以后,聚焦关键语句从文字描述中认识搭石,并通过删词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细致的描写,潜移默化地渗透作者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三、列小标题,梳理内容
师:作者不仅观察了搭石,还观察了发生在搭石上的一件件小事。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想一想,围绕着搭石曾经发生过哪些小事,给每一件小事列一个小标题。
师:咱们先一起合作着完成第一个小标题。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主要讲了谁?(上了点年岁的老人)老人在干什么?(换搭石,小标题列为:老人换搭石。)
师:下面请大家采用“谁干什么”的方法,给第3、4两个自然段列一列小标题,在自然段的旁边做批注。
师(小结):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件件平常的小事,把“搭石”这道独特、美丽的风景写具体的。
四、品读美丽,揣摩写法
师:请大家默读第一件小事,画出老人换搭石时的动作。(放下、找来、搭上、踏上)
师(小结):作者一连用了四个动作,把老人换搭石的过程写得很具体,可见作者的观察是多么仔细。
师:透过这些动作,让我们猜一猜: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看到搭石不平稳时会怎么想?(这一块搭石不平稳,人们过搭石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溪水里,会着凉的,我必须把不平稳的搭石换掉。)
师:此刻,也许老人正急着去幼儿园接小孙孙回家,也许他正急着上菜市场买菜做饭,也许他急着给生病的小猪买药。但是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