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量问题初探 ──兼谈副词“就”、“才”、“都”
(11b)我等了他'好一会儿。
(12a)他有几个朋友。
(12b)他有'好几个朋友。
副词“好”帮助表示主观大量时总是重读的。
“足”、“足足”跟“整整”一样,帮助表示主观大量时可以重读副词,也可以重读后边的数量词:
(13a)他'足有四十岁。
(13b)他足有'四十岁。
(14a)这场电影看了'足足三个小时。
(14b)这场电影看了足足'三个小时。
“只”、“仅”和“仅仅”帮助表示主观小量,一般重读后边的数量词,例如:
(15)只有'一个星期了。
(16)我仅找过他'一次。
(17)那个瓜仅仅'两斤吧。
2.4前面说过,主观量中也包含有对量的客观叙述。副词“足足”、“整整”除了帮助表示主观大量以外
,同时也帮助说明主观大量中所含的量的客观方面的性质。《现代汉语词典》未收“足足”,它对“整整”的
解释是:
达到一个整数的:~一天│已经~三年了。
上述释义仅仅注意了“整整”说明量的客观性质的作用,完全忽视了它帮助说明主观大量的作用。根据这
一释义,我们可以指出下面的例(18)是有语病的,却不能解释为什么例(19)也有语病:
(18)*到北京已经整整三年零两个月了。
(19)*离亚运会开幕只有整整一个星期了。
按我们的分析,“只”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整整”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例(19)的语病是在表示
主观量的问题上自相矛盾。
顺便说说,概数词“多”是说明客观量的(表示有零头),在这一点上跟副词“整整”正好相反。但概数
词“多”完全没有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作用,例如:
(20)都'二十多岁了。
(21)也就'二十多岁吧。
(22)'两米多就够了。
(23)'两米多还不够啊?
“二十多岁”在(20)里是主观大量,在(21)里是主观小量。“两米多”在(22)里是主观小量,在(23)里是
主观大量。由此看来,概数词“多”与副词“整整”的语义作用是不对称的。
2.5.一些语气助词常与副词搭配使用,帮助表示主观量,但也可以独立使用,例如:
(24a)仅仅'三里路而已。
(24b)'三里路而已。
(25a)只是'几斤水果罢了,不必客气。
(25b)'几斤水果罢了,不必客气。
(26a)都'八年了,别提它了!
(26b)'八年了,别提它了!
“而已”、“罢了”只能帮助表示主观小量。语气助词“了”前边出现的数量词一般是主观大量,比较:
(27a)住了'三年了。
(27b)*只住了三年了。
(28a)写了'二十万字了。
(28b)*只写了二十万字了。
(29a)都'五个了。
(29b)*才五个了。
但也有例外,如,
(30)只有'五个了。
(31a)就剩'五个了。
(32b)*都剩五个了。
这些例外是可以解释的。众所周知,语气助词“了”表示情况发生变化。析而言之,有质变与量变两种。
下面的例子表示质变:
(32)他会走路了。
(33)他不去了。
说(32)的前提是“他”以前不会走路,说(33)的前提是此前“他”打算去。质变当然是重大的变化。下面
几个例子表示量变:
(34)快要下雨了。
(35)读了三年了。
(36)洗了五件了。
(34)说的是气象方面的量变,这当然是一种广义的“量”。(35─36)中的数量词表示狭义的量。不管怎样
,“了”所表示的量变都是可观的,值得提醒受话人注意的。因此,“了”前的数量词总是表示主观量的:如
果说的是量的增加,则表示主观大量;如果说的是量的减少,则表示主观小量。能表示量的减少的动词,只有
“有”、“剩”、“余下”等少数几个。别的动词,都是随着动作持续或反复时间的延长,所涉及的量越来越
大的,所以我们看到语气助词“了”前的数量词一般是表示主观大量的。
“有”跟“剩”还有不同。“有”既可表示量的减少,如例(31),也可表示量的增加,如:
(37) 都有'五个了。
“有点儿”是表小量的,可是在下面带语气助词“了”的句子里,与其说是表示量变,不如说是表示质变
:
(38)我有点喜欢他了。
(39)他有点儿不高兴了。
2.6大多数北方方言都有儿化现象,指小是儿化的语义作用之一。就北京话来说,数量词儿化时一般指主
观小量,决不会指主观大量。例如:
(40)他才'七岁儿。
(41)也就'四五里儿路吧。
不能说:
(42)*他都七岁儿了。
《主观量问题初探 ──兼谈副词“就”、“才”、“都”(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