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量问题初探 ──兼谈副词“就”、“才”、“都”
'两个人就喝了五瓶汽水。
(71b)他们十个人才喝了'五瓶汽水,我们十个人都喝了'二十瓶汽水了。
3.5.“都”用于后指时帮助表示主观大量,例如:
(72)都'五遍了。
(73)他都买了'十几件了。
(74)我都'三四天没好好休息了。
后指的“都”与前指的“才”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它们在形式上的区别比较清楚,不仅重音分布不
同,更重要的是,“都”后边可以不出现谓词(7)(如例(72)),“才”后边一定要出现谓词。
3.6.“都”用于前指时,情况比较复杂。首先,“都”前边的主观量有时可带虚词“连”。如(75)、(76)
。有时不能带“连”,如(77)、(78):
(75)他'半斤酒都喝不了。
(76)这间屋子'三个人都住不下。
(77)人家'六岁都上学了(你七岁还没上学)。
(78)做这么多题,'三小时都不够!
“连”的使用问题需要专门讨论。(8)
其次,“都”前边的主观量可以是主观大量,如(78),也可以是主观小量,如(75─77)。下面着重讨论这
个问题。
3.7.前指“都”表示一种比例关系:“都”前边的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表示某种数量,“都”后边的谓
词表示现实世界中的某种事件。如果数量越大,事件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则数量与事件成正比例关系;如果数
量越大,事件实现可能性越小,则数量与事件成反比例关系。在含前指的“都”的句子里,如果存在正比例关
系,则“都”前的是主观小量;如果存在反比例关系,则“都”前的是主观大量。下面具体地分析一些例子。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两百斤都挑不起。
在现实世界中,担子的重量与“挑得起”(或“能挑”)成反比,所以(3a)中的“一百斤”是主观大量,
与“挑不起”(或“不能挑”)成正比,所以(3b)中的“两百斤”是主观小量。
(75)他'半斤酒都喝不了。
(79)他'半斤酒都喝得了。
酒的数量与“喝不了”成正比,所以(75)中的“半斤酒”是主观小量;与“喝得了”成反比。所以(79)中
的“半斤酒”是主观大量。
需要指出的是,“都”前的是主观大量还是主观小量,跟谓语是肯定式还是否定式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
:
(80)他挑'一百斤都不觉得累。
(81)他挑'两百斤都累了。
(82)他'半斤酒都不会醉。
&nb
例(80)、(82)的谓语是否定式。但“都”前是主观大量,(81)、(83)的谓语是肯定式,但“都”前是主观
小量。按我们的分析,担子的重量与“不觉得累”成反比,与“累”成正比,所以(80)的“一百斤”是主观大
量,(81)的“两百斤”是主观小量;酒的数量与“不会醉”成反比,与“会醉”成正比,所以(82)的“半斤酒
”是主观大量,(83)的“半斤酒”是主观小量。
(84)'三小时都够了(哪还用得了一整天)!
(85)'三小时都不够(更甭说一小时了)!
时间的量与“够”成正比,与“不够”成反比,所以(84)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小量,(85)中的“三小时
”是主观大量。
(86)'三小时都有了!
(87)'三小时都没有!
时间的量与“有”成反比(时间越长,实现“有”这个时间的可能性就越小),与“没有”成正比,所以
(86)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大量,(87)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小量。类似的有:
(88)'一万字都有了!
(89)'一万字都没有!
字数与“有”成反比,与“没有”成正比。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动词“够”与“有”的语义差别。
(77)人家'六岁都上学了。
(90)你'七岁都还没上学。
年龄的量与“上学了”成正比,所以(77)的“六岁”是主观小量;与“还没上学”成反比,所以(90)的“
七岁”是主观大量。
(91)人家'十六岁都还在上学(你十五岁就不想上学了?)
(92)人家'十六岁都没上学了。(你十七岁还在上学。)
年龄的量与“还在上学”成反比,所以(91)的“十六岁”是主观大量;与“没上学了”成正比,所以(92)
的“十六岁”是主观小量。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都”用于前指时,主观量的判别主要取决于现实世界的有
关知识即数量与事件的比例关系。在用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时,必须预先把这些知识“告诉”计算机。但是,
谓语的简单形式(如“喝”、“醉”、“挑”、“累”、“够”、“有”、“上学”)与复杂形式(加“喝得
了”、“不会醉”、“不觉得累”、“不够”、“没有 ”,“还在上学”、“没上学”、“没上学了”)之
间的关系是可以用规则性的知识来表达的。
总之,副词“就”、“才”、“都”所表示的主观量意义如下所示:
前指 后指
就 主观小量 主观小量
才&nbs 《主观量问题初探 ──兼谈副词“就”、“才”、“都”(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328.html
(71b)他们十个人才喝了'五瓶汽水,我们十个人都喝了'二十瓶汽水了。
3.5.“都”用于后指时帮助表示主观大量,例如:
(72)都'五遍了。
(73)他都买了'十几件了。
(74)我都'三四天没好好休息了。
后指的“都”与前指的“才”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它们在形式上的区别比较清楚,不仅重音分布不
同,更重要的是,“都”后边可以不出现谓词(7)(如例(72)),“才”后边一定要出现谓词。
3.6.“都”用于前指时,情况比较复杂。首先,“都”前边的主观量有时可带虚词“连”。如(75)、(76)
。有时不能带“连”,如(77)、(78):
(75)他'半斤酒都喝不了。
(76)这间屋子'三个人都住不下。
(77)人家'六岁都上学了(你七岁还没上学)。
(78)做这么多题,'三小时都不够!
“连”的使用问题需要专门讨论。(8)
其次,“都”前边的主观量可以是主观大量,如(78),也可以是主观小量,如(75─77)。下面着重讨论这
个问题。
3.7.前指“都”表示一种比例关系:“都”前边的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表示某种数量,“都”后边的谓
词表示现实世界中的某种事件。如果数量越大,事件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则数量与事件成正比例关系;如果数
量越大,事件实现可能性越小,则数量与事件成反比例关系。在含前指的“都”的句子里,如果存在正比例关
系,则“都”前的是主观小量;如果存在反比例关系,则“都”前的是主观大量。下面具体地分析一些例子。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两百斤都挑不起。
在现实世界中,担子的重量与“挑得起”(或“能挑”)成反比,所以(3a)中的“一百斤”是主观大量,
与“挑不起”(或“不能挑”)成正比,所以(3b)中的“两百斤”是主观小量。
(75)他'半斤酒都喝不了。
(79)他'半斤酒都喝得了。
酒的数量与“喝不了”成正比,所以(75)中的“半斤酒”是主观小量;与“喝得了”成反比。所以(79)中
的“半斤酒”是主观大量。
需要指出的是,“都”前的是主观大量还是主观小量,跟谓语是肯定式还是否定式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
:
(80)他挑'一百斤都不觉得累。
(81)他挑'两百斤都累了。
(82)他'半斤酒都不会醉。
&nb
sp; (83)他'半斤酒都会醉。
例(80)、(82)的谓语是否定式。但“都”前是主观大量,(81)、(83)的谓语是肯定式,但“都”前是主观
小量。按我们的分析,担子的重量与“不觉得累”成反比,与“累”成正比,所以(80)的“一百斤”是主观大
量,(81)的“两百斤”是主观小量;酒的数量与“不会醉”成反比,与“会醉”成正比,所以(82)的“半斤酒
”是主观大量,(83)的“半斤酒”是主观小量。
(84)'三小时都够了(哪还用得了一整天)!
(85)'三小时都不够(更甭说一小时了)!
时间的量与“够”成正比,与“不够”成反比,所以(84)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小量,(85)中的“三小时
”是主观大量。
(86)'三小时都有了!
(87)'三小时都没有!
时间的量与“有”成反比(时间越长,实现“有”这个时间的可能性就越小),与“没有”成正比,所以
(86)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大量,(87)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小量。类似的有:
(88)'一万字都有了!
(89)'一万字都没有!
字数与“有”成反比,与“没有”成正比。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动词“够”与“有”的语义差别。
(77)人家'六岁都上学了。
(90)你'七岁都还没上学。
年龄的量与“上学了”成正比,所以(77)的“六岁”是主观小量;与“还没上学”成反比,所以(90)的“
七岁”是主观大量。
(91)人家'十六岁都还在上学(你十五岁就不想上学了?)
(92)人家'十六岁都没上学了。(你十七岁还在上学。)
年龄的量与“还在上学”成反比,所以(91)的“十六岁”是主观大量;与“没上学了”成正比,所以(92)
的“十六岁”是主观小量。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都”用于前指时,主观量的判别主要取决于现实世界的有
关知识即数量与事件的比例关系。在用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时,必须预先把这些知识“告诉”计算机。但是,
谓语的简单形式(如“喝”、“醉”、“挑”、“累”、“够”、“有”、“上学”)与复杂形式(加“喝得
了”、“不会醉”、“不觉得累”、“不够”、“没有 ”,“还在上学”、“没上学”、“没上学了”)之
间的关系是可以用规则性的知识来表达的。
总之,副词“就”、“才”、“都”所表示的主观量意义如下所示:
前指 后指
就 主观小量 主观小量
才&nbs 《主观量问题初探 ──兼谈副词“就”、“才”、“都”(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