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狼》专题
一、 导入新课?
师: 在刚刚学过的蒲松龄的《狼》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屠夫的形象。虽然文章以“狼”为题,但作者通过这则故事更多地还是寄托了对人类智慧的赞美。狼在文中不过是作为反衬人类智慧的一个对立面而存在的。今天呢,我们暂且让屠夫在一旁休息一会儿,大家来说说“狼”这一动物,好不好??
二、 交流并讨论?
师: 同学们虽然大多没亲眼见过狼,但想必对于狼这一动物并不陌生。说起狼,同学们的脑海里肯定会跃出许多关于狼的故事或者成语、谚语。那么先说说看,同学们所熟知的关于狼的成语有哪些??
生: 狼狈为奸、狼吞虎咽?
生: 杯盘狼藉、狼子野心、狼狈不堪?
生: 还有鬼哭狼嗥、狼心狗肺?
师: 看来,同学们肚子里的成语还真不少呢!(点击鼠标)关于狼的成语确实有很多。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不过,其中的一大部分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列举到了。?
[学生齐看屏幕,有些同学口中念念有词,有些在把自己没搜集到的成语摘抄到课堂笔记本上。]?
师: 除了成语,我们汉语中还有许多关于狼的谚语、歇后语,不知同学们课前是否搜集到一些??
(学生迫不及待地杂声说出)?
生: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狼披羊皮还是狼。?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师: 嗯,不错,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生: (急不可耐)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
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
可怜狼的牧人,羊群不会增多。?
生: 还有,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
师: 嗯,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生: 还有不开猎枪,打不住狼。?
师: 言下之意——对待敌人应当怎么样啊??
生: (齐声)要坚决斗争!?
师: 同学们刚才说出了这么多谚语,而且都是关于狼的。虽然说法大多很通俗,但无一不包含着做人处世的道理。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这就是谚语的特征。唉呀,我们的汉语真的是形象生动,包罗万象啊!不过,其他国家的语言中也有许多关于狼的形象化说法。比如说英语吧,我们教材上列举了两句。?
生: (杂声) The death of wolves is the safety of the sheep.?
师: 什么意思呀??
生: (齐声) 狼——死——羊——安——。?
师: 还有一句呢??
生: The wolf may lose his teeth, but never his nature.狼的牙齿会掉,但是本性却改不了。??
师: 课外还查找到一些吗??
生: Throw sb to the wolves.?
师: 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中文意思好吗??
生: 让某人做替罪羊。?
师: 哦,把某人扔到狼群中——让某人做替罪羊,很形象!还有吗??
生: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伪善者。?
师: (纠正发音)虽然读得不是太标准,不过精神可嘉,毕竟同学们才上初一嘛!能根据音标读出来已经非常不错了。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发言,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请人起来说了。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屏幕,并跟着后面一起读。(点击)?
(屏幕展示,学生跟在配音后一起朗读。)?
师: 同学们能否从你们搜集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中看出狼历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生: (杂声)贪婪、凶残、狡猾……?
师: 人们对狼的态度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生: (杂声)惧怕、厌恶、憎恨……?
师: 那么我们课本上那篇毕淑敏的散文怎么又称道母狼的智慧呢?作者是通过哪些例子来具体体现母狼的智慧的呢??
生: 用智慧帮助全家过河。?
生: 在万般无奈之下,骗过老猎人,以自己的死换孩子的生。?
师: 文中老猎人称“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他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 同意。狼确实很聪明。它能骗过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为了保护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老猎人的速度,赢得了隐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生: 我不同意老猎人的话。我认为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海豚。?
师: 哦?你能讲述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 用同样的办法训练猴子和海豚,让它们用头部去推动一个电源开关。这个动作猴子要训练几百次才能掌握,而海豚只要20次就能够学会,甚至有一只海豚,只训练了5次就学会了。?
师: 嗯,看来海豚是蛮聪明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到这段内容的呢??
生: 好像是六年级时看过的《少年科学》上的吧!?
生: 书上还解释了海豚聪明的原因。科学家解剖发现,海豚脑重占身体的比重远高于其他动物,仅次于人类。而且,海豚的脑子还像胡桃仁一样,有许多深沟、褶皱,和人类的大脑极其相象。?
师: 同学们的知识还真不少!我今天跟着大家可学到了不少东西。(一生举手)啥,还有不同观点??
生: 我既赞成老猎人的话,但又不完全赞同。?
师: 怎么讲??
生: 我认为狼确实很聪明,但不能据此断定是“仅次于人聪明”。?
师: 噢,这位同学是说聪明归聪明,但是否“仅次于”人,这一点很难判断,是不是?(生点头)也就是说老猎人的说法太过于极端了是吧?那么我想再提个问题: 为什么老猎人会认为“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呢??
(生思考。一会儿,一学生举手。)?
生: 老猎人终日生活在深山老林中,整日与狮子、老虎为伴,他很有可能都没见过海豚等其他动物。?
师: 嗯,我觉得言之有理,他说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有可能老猎人一辈子都没怎么出过深山老林呢!?
生: 我觉得可能因为母狼骗过了经验丰富的他。?
师: 他有这么丰富的狩猎经验,结果却上了母狼的当。所以他说狼聪明,也挺有道理!?
生: 可能他被狼的母爱打动了,已经带有一定的情感倾向去看狼这种动物了。?
师: 这几位同学分析得似乎都挺有道理的。唉呀,我都不知该听谁的了。刚才这位同学提到情感倾向的问题。那么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不只是老猎人,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往往都会被作者赋予一些人的品格,用词的褒贬区别都是由作者的立场和情感态度决定的。那么你觉得科学家会用怎样的词语来描绘狼这样的野兽呢?在他们所写的文章中是否有时也会带有些情感倾向?
生: 我认为是的。比如说《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狼”词条中就提到:“性残忍”“猎杀大型动物”,这些都带有贬义。?
生: 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狼猎杀大型动物本来就是事实嘛!而且课本上还说“在客观上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
生: (补充)虽然提到狼“性残忍”,但后面又说它很“机警”,难道“机警”也是贬义词吗??
师: 那么这位同学你觉得科学家带不带有情感倾向呢??
生: 我觉得——基本上没有。?
师:“基本上没有”,也就是说还有一点点??
生: 有时候吧!?
师: 看来这位同学说话还蛮小心的,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过确实啊,科学家和文学家不同,他们一般总是尽量把自己的感情色彩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样才能使读者更清楚更真实地了解他们所描述的事物。当然有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本来嘛,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三、 辩论?
师: 尽管科学家们还是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看待狼这一动物的,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对狼仍然充满了恐惧与厌恶。甚至有人认为: 狼的食肉性、凶残性对人类以及家畜造成了不少伤害,应该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它从地球上消失。不知同学们如何看这个问题?你们认为人类对狼应当是以猎杀为主呢,还是以保护为主??
(有的同学说“以猎杀为主”,有的同学说应“以保护为主”。各执己见,相持不下。)?
师: 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不太一致。不过似乎持“保护”态度的同学占多数。那么多数就一定对吗??
(少数同学说“不——一——定”。)?
师: 那你们有没有勇气和他们多数派来论论理啊??
生: (齐声)有——!?
师: 好!这个问题在课前就布置同学们作了讨论,并且作了一些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刚才上课前,我看到有同学写的辩论稿,还蛮有说服力的,看得出课前花了不少功夫。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一场小小的辩论。正方的观点是: 人类应当猎狼。反方的观点是: 人类应当护狼。为了方便辩论,请持正方观点的同学坐到左边两排来好吗??
(学生调整座位)?
师: 好,下面就请正方同学先陈述你们的观点吧!哪位先来??
正: 刚才,大家讨论了许多关于狼的成语、谚语,中国的,外国的,不胜枚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狼历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恐怕在那时人类对狼早已有了猎杀的意图。狼残食弱小动物,甚至危及人类自身安全,为什么不杀?再说,我们是人,是地球之主,我们必须无愧于高级动物的称号,怎么能让狼在我们的头上作威作福呢??
反: 刚才,对方同学说应当猎狼,理由是,狼是残忍的。不知你们是否想过,如果说狼猎食比它弱小的动物是残忍的,那么人类猎狼就不残忍吗??
正: 几千年来,人类不知想了多少办法,使用了多少武器,花费了多少心机,使许多动物归顺了人类,唯独没有能使狼俯首帖耳,再看看如今世界各地的马戏班,技术高超的驯兽师又有几个能驯服得了狼呢??
反: 请问对方同学,“狼”字怎么写?左边一个“犬”,右边一个“良”字,顾名思义,狼乃良犬也!(掌声)?
正: 请对方同学注意了,“狼”是个形声字,反犬旁表示它是个牲畜,而右边的“良”字是它的声旁,我们怎能从意义上去理解这个“良”字呢?这不是望文生义吗?再何况,狗比狼来世得还晚呢,怎么能说狼是“良犬”呢??
反: 刚才对方同学还说,人类至今还未能驯服狼,那可就错了。难道对方同学没有看到我们课本180页上明确地写着吗:“狗的祖先是狼,狼经过人类的长期驯化而成为狗。”可是,令人费解的是,人类对于狗宠爱有加,不仅培养它们看门、护院,更是花了很大的心血来造就各种各样的宠物狗。反过来看狼,它总是让人深恶痛绝,每当人们想起狼, 《《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