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语法论文 >> 正文

配价语法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


bsp;  如果VP中出现V[3]关联的两个行动元,而由于V[3]能关联三个论元,所以由此构成的“的”
字结构仍可以作主、宾语,仍可以单独指称事物(指称另一个行动元),但不会有岐义。例如:
    我给张三的是鸡蛋。
    [作主语,指称受事]
    给张三鸡蛋的一定是他。
    [作主语,指称施事]
    我给鸡蛋的就是那个人。
    [作主语,指称与事——那个人]
    如果V[3]关联的三个行动元都在VP中出现,由此构成的“的”字结构一般就不能单独指称事物,
就不能作主、宾语,只能作定语。例如“我给张三鸡蛋的”就不能单独指称事物,在语法上就只能作定语,
因为“给”关联的三个行动元(“给”的施事、与事和受事)
    中心语是V的行动元
    开车的人?开车的
    他吃的苹果?他吃的
    扩大招生名额的学校?扩大招生名额的
    群众拥护的干部?群众拥护的
    显然,用配价理论来观察说明由动词性词语都在VP中出现了。请看:
    我给张三鸡蛋的时候,老李在场。
    上面用了“一般”这个字眼儿,所以要说“一般”,因为有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当与事由第三人称代词
表示时,由此构成的“的”字结构虽然关联的三个行动元都在VP中出现了,但是还是可以作主、宾语,还
是可以指称事物,不过只限于指称与事。例如:
    我给他鸡蛋的是那个人。
    现在,说一说为什么当“VP+的”作名词的定语时,由此形成的偏正结构,有的其中心语可以省去,
有的则不行。这个问题也是用配价理论来解释比较清楚。现在我们把由“VP+的”作名词定语所构成的偏
正结构记为:
    VP+的+NP
    如果NP是V的一个行动元,即NP是V的一个配价成分,那么这个NP可以省去;如果NP不是V的
一个行动元,即NP不是V的一个配价成分,那么这个NP不可以省去。例如“不游泳的学生”,其中心语

“学生”是动词“游泳”的行动元(“游泳”的施事),所以那中心语“学生”可以省去。如“不游泳的学
生可以先回去”也可以说成“不游泳的可以先回去”。但是“不游泳的理由”,其中心语“理由”就不能省
去,如“不游泳的理由待会儿告诉你”就不能说成“*不游泳的待会儿告诉你”,原因就在于作为中心语的
“理由”不是动词“游泳”的行动元。再看下面的实例:
    中心语不是V的行动元
    开车的技术≠开车的
    他吃的时候≠他吃的
    扩大招生名额的问题≠扩大招生名额的
    群众拥护的原因≠群众拥护的
    加“的”构成的“的”字结构,就更容易把问题说深说透,也更容易让人理解。总之,配价理论有助于
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有助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下面再举一个实例——关于介词结构“对(于)……”作定语的问题。
    由介词“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加“的”后可以作名词的定语,例如:
    对(于)考试的意见
    对(于)身体的害处
    对(于)祖国的感情
    关于介词结构“对(于)……”带“的”作定语的问题,以往的语法论著已有所论及,有的已观察得比
较细。譬如,指出不能修饰单音节名词,例如:
    *对(于)黑社会的仇(比较:对(于)黑社会的仇恨)
    *对(于)家乡的情(比较:对(于)家乡的感情)
    所修饰的名词也不能是具体名词,请看:
    *对(于)《红楼梦》的论文
    *对(于)农村情况的影片
    虽然作了上述的描写,而且这种描写也是正确的,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根据这些描写,仍然
会说出不合汉语习惯的话来。例如:
    *他谈了一些对(于)家庭的话题(所修饰的是非单音节名词,是抽象名词)
    *他介绍了对(于)外交工作的原则(所修饰的是非单音节名词,是抽象名词)
    这是为什么呢?从配价理论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就变得清楚了。
    前面说过,名词也有配价问题。名词的配价表现为该名词要求与另外的名词在语义上构成从属关系。不
要求与另外的名词在语义上构成从属关系,这样的名词,我们称为零价名词,如“大海、天空、空气”等;
如果只要求与一个名词在语义上构成从属关系,这样的名词,我们称为一价名词,如“哥哥、弟弟、叔叔、
爸爸、爷爷、姑父”等亲属称谓名词,“质量、脾气、价格”等属性名词,“脚、手、锅盖、抽屉”等部件
名词,等等;如果要求与两个名词在语义上构成从属关系,这样的名词,我们称为二价名词,如“意见、兴
趣、态度、害处”等。还没有发现有三价名词。
    最近李小荣运用配价语法理论很好地考察、研究了介词结构“对于……”作定语的情况。她不仅正确地
指出了能受介词结构“对(于)……”(加“的”)修饰的名词只限于二价名词,而且对能受介词结构“对
于……”修饰的二价名词作了很好的概括和分类。她分了以下几类:[③]
    1.情感、态度类,如“感情、兴趣、信心、灵感、感觉、反应、戒心、敌意、热情、好感、态度”等

    2.见解、论点类,如“看法、见解、偏见、结论、印象、意见、感想、观点、说法”等。
    3.作用、效果类,如“作用、效果、意义、责任、吸引力、解释力、洞察力、好处、害处、益处”等

    4.方针、政策类,如“方针、政策”。
    下面试以“情感、态度类”名词受介词结构“对(于)……”(带“的”)修饰的情况为例,说明这类
名词确实都属于二价名词。
    “情感、态度类”名词,都是表示人或感情动物对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的。它们的两个配项分别是“
情感、态度的持有者”和“情感、态度所针对者”。介词结构“对(于)……”(带“的”)修饰这类名词
时,介词“对(于)”的作用就在于引出“情感、态度所针对者”。例如:
    (1)(他们)对(于)祖国的感情
    (2)(人们)对(于)旅游的兴趣
    (3)(人们)对(于)弱者的同情心
 &nbs

《配价语法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35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法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