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考古论文 >> 正文

喜玛拉雅文化简论


一、喜马拉雅山地族群
  喜玛拉雅山脉位于西藏高原南侧,是一条近似东南西北向的弧形山系、从东至西,横贯中国西藏东南部及中不(不丹)、中尼(尼泊尔)、中印(印度)接壤处,蜿蜒连绵2400余公里,宽约200—300公里。它是世界上最高、最长、覆压地域最广的山脉,在那里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人们称它是地球上的除南极、北极之外的第三极;它是一个充满了神奇、神秘和神幻般的世界,是诞生神话、史诗、传奇、传说和故事的摇篮;近二百多年来,特别是自上一个世纪的50年代以后,它曾并且继续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了我国的和世界各国的自然科学家、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登山家以及旅游者和冒险家们,踏足其间,身临其境,探索喜玛拉雅奥秘。
  喜玛拉雅山地是一个幅员辽阔的文化地域。喜玛拉雅山地大致可以划分东段和西段等两个山区,居住着不同的民族和群体,创造了各自的民族和群体文化。
  喜玛拉雅东段山区
  喜玛拉雅东段山区,其绝大部分置于我国传统边界以内,还包括有中国与不丹国接壤的地域,约合数十万平方公里。在那里世代居住着的主要是珞巴族、门巴族、dèng@①人、山地藏族和不丹国人。
  珞巴族,全民族人口约计30余万,主要聚居在地理上被称作“珞隅”的地方。“珞巴”意为西藏的南方人。操珞巴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西藏民主改革以前,珞巴族社会还停滞在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部落社会阶段,全民族由130多个部落组成,较大的部落也有30余个。珞巴族以狩猎生产为主,山坡地和河谷地带有少量的刀耕火种农业。全民族信仰以灵的观念和灵魂观念为思想核心的、以灵物崇拜和图腾崇拜为表征的、以巫术活动为仪式行为的原始宗教,巫风灵雨弥漫,神话巫舞盛行,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大型的《创世史诗》、《祖先史诗》和《英雄史诗》。
  门巴族,全民族人口约计4万余,主要聚居在地理上被称作“门隅”的地方和史称“白马岗”(相当于今墨脱县)一带。“门巴”意为居住在山洼里低地的人。操门巴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西藏民主改革以前,门巴族社会是封建农奴制与原始村公社制并存的复合社会发展形态:其民族内部保留着完整的原始村公社,财产归村公社集体所有,所承担的赋税、差捐和劳役也归村公社缴纳,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权利和义务人人平等,没有阶级和等级划分。在民族外部与西藏封建农奴主的关系,则整个民族沦为西藏三大领主的农奴,门巴族村公社集体缴纳赋税、差捐和劳役。经济生产,在门隅地区以刀耕农业和小块园田农业为主,在白马岗地区以狩猎生产为主。与其社会发展的复合形态相一致,在门巴族中,原始宗教信仰和佛教信仰并行不悖:佛教中的宁玛教在门巴族中有广泛传播,但是,门巴族是把佛教纳入原始宗教中加以理解和改造,躬请佛和鬼灵一同在盛宴上入席,享受人间奉献的牺牲和叩拜;躬请巫师和喇嘛一同步入神圣的祭坛,不分彼此,合唱人间的祝福。原始宗教仍是门巴族主体意识形态。
  dèng@①人,主要聚居在地理上被称作“察隅”的地方。操dèng@①语。主要从事狩猎生产,兼及刀耕火种农业。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西藏民主改革以前,dèng@①人社会发展形态仍处在原始社会阶段,有完整的氏族部落制度,父系氏族是主体成分,但母系氏族有相当的残存。信仰原始的物活论和万物有灵论,巫风荡荡,鬼影绰绰,仪式盛行。他们创造了大量的神话,神话是他们的一体化的社会意识形态。
  山地藏族,其祖先大部分是在9至12世纪西藏分裂时期迁入其地的。他们是带着藏区高原文化融入了门巴、珞巴社会之中,历经历史沧桑,交汇互动,终于整合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山地文化。
  不丹人是不丹国的国民,其人口中的绝大部分是历史上被藏族称作“主巴”的族体,主要居住在与门隅地区接壤的喜玛拉雅山地,历来与门巴族为邻。操不丹语。其国民主要从事牧业生产,河谷和山坡地有少量农业。信仰佛教和原始宗教。
  喜玛拉雅西段山区
  喜玛拉雅西段山区,骑跨在中国与尼泊尔、中国与印度交界的广大地域。在其北侧的我国境内主要居住着夏尔巴人和山地藏族;在其南侧主要居住着尼泊尔国人和印度西北部山民。
  夏尔巴人,主要居住在西藏定结县的陈塘区和樟木立新一带山区,约1200余人。“夏尔巴”藏语意为“东方人”。操夏尔巴语。西藏民主改革以前,夏尔巴实行种姓制,在夏尔巴人中分为色尔巴、噶尔巴、撒拉嘎、茄巴、翁巴等数种种姓。主要从事牧业生产。信仰藏传佛教宁玛派和原始宗教。
  喜玛拉雅西段山地的山地藏族,是世代居住其地的原生族体,与北部高地藏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和统一性。
  尼泊尔国人是居住在喜玛拉雅山南侧的尼泊尔国境内,尼泊尔被世人称作山地国家,其国人被称作山地民族。尼泊尔是多民族国家,这些民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第一种类型是最早在尼泊尔境内定居的原住居民,他们中除塔鲁族定居在南部丛林地区,大多居住在中部山丘地带。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原先多信仰原始宗教和佛教,后改信印度教。属这一类型的还有尼瓦尔族、塔芒族、马嘉族、古隆族、逊瓦尔族、林布族和拉伊族等。第二种类型的民族主要居住在靠近中尼边境的高山地带,主要居民是夏尔巴族(又译作舍尔巴族或谢尔巴族),约7万余人,与中国西藏境内的夏尔巴族同属一个民族;其他还有塔卡利族、洛米族、珞巴族、多尔波族和巴拉高莱族等。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信仰原始宗教和佛教。第三种类型以卡斯族为代表,他们最初生活在西部喜玛拉雅山麓地带,约在公元前1500年至10000年间经西藏从加瓦尔进入印度,大约公元10世纪进入尼泊尔。卡斯族拥有人口200多万,是尼泊尔国的较大民族。尼泊尔人与中国西藏各民族有着悠久的密切交往的历史和传统友谊,在文化上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对尼泊尔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文化比较学意义。
  我们对同属喜玛拉雅山地族群的印度西北部山民的研究较少。印度西北部山民大部分来自印度腹地和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山地藏人,岗仁波钦圣山是联系印度西北部山民和西藏阿里山地藏人的文化纽带,他们信仰原始宗教、本教和佛教。相信在今后的深入研究中,我们会对印度西北部山民文化有逐步深入了解。
      二、喜玛拉雅文化及其内涵
  在广亵连绵的喜玛拉雅山地居住着众多的民族或群体,我们称之为“喜玛拉雅山地族群”,他们是喜玛拉雅山地的主人,共同创造了喜玛拉雅文化。“喜玛拉雅文化”也可称作“喜玛拉雅山地族群文化”。
  何谓“喜玛拉雅文化”或“喜马拉雅山地族群文化”?
  文化,一般来说,是反映共同生活其间的地域族群统一的实践能力、实践方式和实践成果,是由该族群共同创造的稳定的活动方式、生活样式及其全部文明。因此,文化,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是可视的也是语言的,既是习俗的也是心理的,既体现为活动的结果,也体现为活动的方式和过程。文化的类型划分是相对的:最小单位是家族文化、社区文化、村落文化、群体文化;在其上有氏族文化、部落文化;再在其上有地区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平行、交叉甚或互为包容的是民族文化,等等。文化是超自然的,也就是说,文化只与人的活动有关,大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的涵义;但是,一旦大自然与人的活动相关联,即人

化的自然,大自然就获得文化意义。
  了解了文化的基本涵义,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理解“喜玛拉雅文化”或“喜玛拉雅山地族群文化”的涵义。
  概而言之,喜玛拉雅文化就是喜玛拉雅山地族群共同创造的文化。但是,这绝不能理解为喜玛拉雅山地各民族或群体文化的简单相加或并和。喜玛拉雅文化,作为地域性大文化,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喜玛拉雅山地的各民族和群体共同创造的、并经过频繁不断的交往、交流、互渗、互动、影响,而整合成一种统一的、独具特色的、以区别于其他地域和民族的新型文化体。它主要包括以下文化内涵:
  (一)人种及体型特征。
  (二)语言系属,语言词源关系,词汇系统,词汇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思维特性等。
  (三)文化心理的共同性和一致性。
  (四)自然生态环境、自然地理特点与人的行为互动。自然是通过人的活动、通过生产力和人的行为方式的调节而获得文化意义。
  (五)经济文化——生产、工具、资源、生产活动方式、组织、产品、分配、交换、继承等等。

《喜玛拉雅文化简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35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考古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