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语法论文 >> 正文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p;come  to  die";北京人讲的“旮旯儿”很多南方人也听不懂,这是为什么呢?这不但牵涉到“语音”和“方言”的研究,同时也为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另一个发展的空间。赵元润先生是研究方言的大师,伍铁平是研究“模糊语言学”和汉语词源的大师,但心理语言学虽在言语感知的研究方面提到过“模糊逻辑模型”(Fuzzy  Logical  Model),但尚未就“模糊语言”的习得和感知作深入的探索。要说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这不能不算是另一个“用武之地”。
  第三,人类的“行为语言”有同有异。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些初次来中国旅游的美国人一见到中国人早上在大街上锻炼身体时打“太极拳”就认为中国人在准备“打仗”呢?此外,“哭”和“笑”也是语言,而且也是各文化几乎都在使用的语言形式。那么,人们是如何学会使用和理解这类的“非文字语言”的呢?为什么“点头”的动作在绝大多数的国家意指“同意”或“赞同”,而在有的国家则表示“不同意”或“不赞同”呢?这无疑也为未来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思路。
  第四,心理语言学很多的研究成果具有指导语言实践、语言分析和语言研究的很高的“应用”价值。比如:心理语言学在“心理词汇”的研究方面所提出的“激活”理论在语言教学方面就有很高的指导意义,但遗憾的是,心理语言学家们尚无暇顾及对其理论应用价值进行宣传和推广。
  总之,心理语言学要发展成为一门既能把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融为一体又有别于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的独立的新学科,还需深化人的思维和心智方面的研究。诚然,心理语言学所研究的“客体”是语言,但研究的实质不仅仅是心理学所关心的心理机制或语言学所关注的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而是语言使用者的心理机制的运作过程和运作规律以及包括哲学在内的一切同语言相关的思维现象。我们相信,在近百年的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在人类上千年对“心”的研究启发之下,心理语言学一定能发展成为一个造福于人类发展的,既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又有很高实践指导意义的新科学。
【参考文献】
  1.陈琪、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陈国鹏(译):《心理语言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4.沈家煊(译):《现代语言学词典》[Z],商务印书馆,2000年。
  5.托马斯:《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6.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7.Andrew  B.,Crider,George  R.,Goethals.,Robert  D.,kavanaugh.,Paul  R.,Solomon,(1986).Psy

chology.London:Scott,Foresman  and  Company.
  8.Cleason,J.B.(1998).Psycholinguistics.New  York: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9.Chomsky,N.(1957).Syntactic  Structurtes.The  Hague:Mouton.
  10.Cutler,A.(1980b).Errors  of  Stress  and  Intonation.In  V.A.Fromkin(Ed.),Errors  in  Linguistic  Performance:Slips  of  the  Tongue,Ear,Pen,ane  
Hand.New  York:Academioc  Press.
  11.Elman,J.L.,&  McClelland,J.L.(1984).The  Interactive  Activation  Model  of  Speech  Perception.
  12.Forster,K.I.(1990).Lexical  Processing.In  D.O  sherson  &  H.Lasnik(Eds.),Language.Cambridge,MA:MIT  Press.
  13.Fromkin,V.(1973).Soeech  Errors  as  Linguistic  Evidence.The  Hague:Mouton.
  14.Geoffrey  Sampson.(1980).Schools  of  Linguistics.London:Hutchinson.
  15.Liberman,A.M.,&  Mattingly,I.G.(1985).The  Motor  Theory  of  Speech  Perception  Revised.Cognition,21,1~36.
  16.Marslen-Wukson,W.D.,&  Welsh,A.(1978).Processing  Interactions  and  Lexical  Access  During  Word
  Recognition  in  Continuous  Speech.Cognitive  Psychology,10,29~63.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0638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法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